被人类取香猎杀,历经“濒危”后,我国特有野生安徽麝再回山林!

万物灵 2024-08-25 14:38:43

隐匿近四十年的安徽麝,首次被野外监控相机捕捉到视频影像,极为珍贵!

安徽麝性情胆小,而且因为人类对麝香的病态追求和过度猎杀,已经近40年没有在人类面前现身过,这次出现,是否说明它的处境正在逐渐转好呢?

国内野生安徽麝的首次留影纪念

上世纪80年代,在安徽、河南、湖北交界处的大别山区有一种只属于我国的特有种:安徽麝。

起初,人们认为安徽麝只是我国原麝的一个亚种,直到近年,科研工作者通过生物学手段证明安徽麝与其他麝类已达到种间分化的程度,最终确认安徽麝并非其他麝类亚种,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人们平时几乎见不到安徽麝,是因为它体型较小,性孤僻,没有锋利的爪牙抵御天敌,因此,只能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

一方面选择海拔500-1500米的针阔混交林,居于隐蔽的密林,以地衣、石蕊、寄生槲及灌木枝叶为食;另一方面性格胆小机警,孤僻,只有在交配期才会发生数头聚集的现象。

安徽麝适生区地域异常狭窄,仅生活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高海拔地区,活动区只有一千平方公里左右。

本次安徽麝被拍摄到的记录点位置就在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科研人员已掌握安徽麝活动范围,正着手于设计建设“天马-鹞落坪廊道”。

通过连接天马和鹞落坪这两个安徽麝栖息地,可以有效扩大安徽麝适生区面积。通过增设动物活动记录点,为安徽麝保护和研究事业规划出崭新蓝图。

麝香的天然来源

雄性安徽麝1岁以后腹部香囊开始分泌和储存麝香,麝香的成分极为复杂,对安徽麝而言,麝香的作用是促进同类交流的信息素,并在繁殖期内发挥吸引雌性的作用。

雄麝香囊分泌物初为乳白色,呈流体态,味腥臭。这种分泌物必须在雄麝香囊内经过数月储存和转化才能形成人类向往的干褐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物质。

麝香被誉为“名香之冠”、“名药之首”。它既是一味名贵中药材,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作用,又是公认的“四大动物香料”(麝香、灵猫香、河狸香、龙涎香)之冠,用于制作高级香水。

麝香的香气非常奇特,微量使用时才会使人产生“芳香”的感受。麝香富含高分子化合物,其本身又是动物信息素,因而固香能力极强,据说在手帕上可以存留40年之久。

安徽麝的“濒危”,和人类的贪婪分不开

正因为麝香价值连城,人类为牟取暴利,杀麝取香,造成安徽麝种群数量骤减,几近灭绝。

加上安徽麝个性孤僻、恋家、生活规律,有固定的活动路线,即使栖息地被破坏也会返回家园。于是,盗猎者利用安徽麝温顺的性格设下圈套猎杀它们。

偷猎者使用钢丝套索残忍的勒死安徽麝,之后用刀具割下香囊,尸体就地抛弃,其残忍程度令观者心痛不已。

本就形踪难觅的安徽麝,几十年来几乎在野外消失了。

全球气候变化也将严重降低安徽麝适生区面积,预计到2100s,安徽麝适生区面积将减少1/3,这对安徽麝来说将是毁灭性打击。

保护安徽麝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都不可缺失,任何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整体崩溃。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不断地掠夺资源,无论是动物、植物或者矿物或者能源,目的不只是满足人类生存,更是满足少数人的贪欲。

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的掠夺,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无论是安徽麝还是白犀牛,或者大象、犀鸟、东北虎,甚至狼和麻雀都曾销声匿迹。

保护安徽麝,需“组合拳”出击

设立保护区:安徽麝适生区已成立大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中动植物和地质资源都被列为保护和研究对象。

此外,自2021年起,国务院已批复成立五个国家公园,为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保护表明了态度,理清了思路。

立法保护:随着立法完善,针对安徽麝非法猎杀、杀害、运输、出售的相关案件也由人民法院结案,野生动物保护乃至动物保护意识已被全社会共同认可。

人工养殖:四川和陕西两省具有大规模麝类饲养产业,通过人工养殖和活体取香技术,能够彻底改变野生安徽麝被猎杀的命运。

以片仔癀为代表的药企,通过联合地方政府,依据我国对麝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行业标准,对养麝农户开展培训、实行农户联产、规范合法麝香回收渠道、完善麝香流通审批程序等。

人工麝香:人工麝香是天然麝香的替代品,是国家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国家重要保密配方,“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曾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可以说,人工麝香的使用完全打通了“无麝也香”的技术通路。专家介绍,成功研制人工麝香并将其推广进入市场流通,相当于保护了900万头雄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