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他为何自号“祝枝山”?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9-02 21:10:55

祝允明草书《桃源图诗册》

王世国/文

明代初期的书坛除了“三宋”“二沈”以外,还有解缙、詹景凤、张弼、沈周、陈献章、李应祯、徐有贞、吴宽、李东阳等书法家。但是这些书法家在明初的书坛上只是发出微弱的星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张弼(1425-1487)。他一反明初“三宋”循规蹈矩的传统书风,开启了率意狂草的风格,对明代中期浪漫主义书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位广东的书法家陈献章(1428-1500),用当地特产茅草制成的茅龙笔创作书法作品,自然随意,别具一格,在岭南一带有一定影响。

张弼草书《火里冰诗扇》

明代中期,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十分兴盛,特别是苏州更加繁荣,以至于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中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新一代具有浪漫情调、个性鲜明和市民文艺思想的艺术家,如沈周、吴宽、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陈道复、王宠等等。

陈献章《梅花诗轴》

这些风流才子,相互之间过从甚密,切磋技艺,舞文弄墨,号为“吴门派”。其中祝允明、文徵明、唐寅(伯虎,1470-1523)最负盛名,人称“吴中三才子”。当时江南一带,他们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特别在民间传说和章回小说的渲染下,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带有浓重的传奇色彩。

文徵明草书《七绝诗轴》

而仅就书法言,“吴门派”中尤以祝允明、文徵明、陈道复、王宠最为突出,被当时书坛誉为“吴中四名家”。“三才子”和“四名家”中,祝允明最年长,是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祝允明(1460-1526),这位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家,字希哲,出生于长州(今苏州)这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他的年龄相较于文徵明和唐寅而言,足足年长十岁。这十年的差距,不仅让他在人生经验上更为丰富,也使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更为深沉。

唐寅《秋风纨扇图》

令人称奇的是,祝允明因右手拇指旁增生一个小指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给自己取了别号。他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这两个别号,看似简单随意,实则饱含着他对自身独特状况的坦然接受和一种别样的幽默。

细细探究他这谐谑自嘲般的别号,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透露出的他那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这种玩世不恭,并非是对世间万物的全然不在乎,而是一种超越世俗眼光的洒脱与不羁。他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自身的与众不同,不为此而自卑或苦恼。正是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使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够打破常规,不受传统的羁绊,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与众不同。

祝允明草书《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

其实,祝允明出身名门,外祖父徐有贞是朝廷重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获封武功伯,可谓位高权重。徐有贞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造诣非凡;他能诗善书,才华横溢。其书法作品古雅雄健,独具韵味;在行草方面,深得怀素、米芾的遗韵,笔势流畅奔放,线条灵动飘逸,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怀素的狂放与米芾的洒脱;而在楷书上,则师法欧阳询,字体结构严谨,笔画刚劲有力,展现出一种端庄大气之美。

徐有贞草书

他的岳父李应祯,同样也是书法界的翘楚。他以善书授中舍人,在弘治年间官至太仆少卿。李应祯博古好学,学识渊博,对古代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其篆书、楷书皆达到了高超的境界,入格合规,展现出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不仅如此,他的行草、隶书也写得清润端方,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他的为人一般,正直坦荡,清正廉洁。

李应祯行书《致惟颙札》

祝允明在这样两位杰出长辈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便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他们的指导和教诲下,逐渐走上了书法艺术的辉煌之路。

王世国著《当代书法评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网上有售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