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发布会从来不无聊,多亏了雷军有趣的演讲。
本以为小米此行是为了分享关于小米汽车的技术细节,先抑后扬的雷军总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东西。通俗易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普及是一方面,雷总更是毫不吝啬地带来了小米首款车型SU7的「预发布」。
即便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严重,小米汽车压力很大,演讲中的雷军依然笑得很自信。
惊喜不能给太多,小米汽车的出牌和传统车企没有太多区别,大家最想看到的价格自然缺席,一场发布会是讲不完的。
就算没有价格,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内容,每一项都值得拿出来唠一唠了。
超级电机降临,后来者也有大野心为了让我们更容易了解到电动汽车的系统工程,雷军把小米汽车的技术分成5个部分。
燃油车时代的核心技术是发动机,来到了新能源汽车上,则是电动机。小米两款全新超级电机率先亮相,分别是V6和V6s,两个电机都能达到21000转/分钟的最高转速。之所以叫V6,雷军认为它可以媲美燃油车时代的V6引擎。
21000转的电动机放到今天并不稀奇,极氪001 FR所搭载的高性能电机,最高转速已经可以「超频」到24000转。雷军对「被截胡」颇感纳闷,也承认这是行业内卷的方向,但他还是找到了「遥遥领先」的答案。
更高的峰值功率、更大的扭矩才是「王道」。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还有更强大的「V8s」超级电机正在预研当中,其最高转速达到27200转,单个电机模组就能提供堪比V8引擎的动力,峰值扭矩来到了635牛米,效率达到98.11%。
这颗性能「恐怖」的电机将会在2025年落地,但小米还有更大的野心。
「画饼」是汽车行业普遍的现象,一款汽车的发布都要分为好几个步骤,从大定到交付也存在一定的周期。雷军认为预研是技术储备的重要举措,不得不为之。除了堪比V8的电机外,小米还有一款基于碳纤维激光缠绕工艺打造的超级电机,实验室测试转速已经超过35000转,只是量产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
作为后来者,小米汽车在技术储备上不遗余力,通过自研改进电机技术,账面数据领先同行一代,这是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的最直观的表现。实际表现我们不得而知,小米卷参数的手段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经众所周知。
至少,小米汽车从参数角度上拿下了特斯拉和保时捷。
自研电池就位,耐用又安全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基石,同样是核心部件之一。
小米无法自研电芯,电池包倒是有能力独立自研。而小米首款车型上搭载的动力电池,是和全球领先的电池供应商合作,历时两年打造出来的结果。当然,它也支持主流的800V高压平台,最高峰值电压达到871V。雷军笑了一下,说这应该可以叫「准900V」。
他也借此嘲讽了一波「行业现状」,他透露,只要是500V、600V,在台面上都可以称作「800V」。相比之下,他更想老老实实做产品。
CTB一体化技术是小米自研电池包的一大亮点,这样的设计可以让电池包与汽车底盘融为一体,一方面提升整车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则是降低底板的厚度,把空间留给座舱。
而提升电池体积利用率,并大幅减少线束数量,对小米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都有显著优势。雷军透露,小米首款汽车的电池容量高达101kWh,续航里程可以达到800公里,长续航和快充兼具。
得益于平台化的优势,小米自研电池包理论上可以做到150kWh的容量,续航可以提高到1260公里。不过超大容量电池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和难量产,雷军也坦言,这样一块电池,成本价至少要十几万。
当然,电池包也有小米自研带来的其它结果,电芯倒置技术是行业首创,电芯受到撞击后可以快速向地面释放能量,最大幅度降低热失控的负面影响。同时,小米还在电池包中加入了165块气凝胶隔热材料,再配合一系列安全措施,小米电池包的安全系数要高出行业标准数倍。
作为汽车赛道的新人,小米对首款汽车的定义足够先进,以800V平台为起点,CTB一体化电池包技术更是未来电动汽车主流发展方向。考虑到冬季续航打折的问题,小米也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高效双模热泵技术是小米对热泵的一项改进,在零下的恶劣天气,可以同时兼顾电池和座舱的加热,让电池时刻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缓解续航打折的烦恼。
晚入行有晚入行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少走弯路」。先前加入造车行列的造车新势力,替这些后来者摸清了道路,他们减少了许多探索过程中浪费的成本和时间。小米汽车用各种先进技术自证,就算自己是新玩家,但技术含量一点也不比同行少,也有足够成熟的解决方案。
从技术力上打消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疑虑,显然是正确的选择。
超级大压铸,押上汽车工业的未来小米是目前为数不多走自建产线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后期还将有自己的生产电池包的工厂。
所以雷军特地花了一些时间,为我们介绍了小米汽车在产线技术上的突破。
压铸技术是造车企业工业水平的代表,雷军表示目前特斯拉美国工厂的压铸机,锁模力为9000吨。小米超级大压铸设备集群,锁模力领先特斯拉一个等级,达到9100吨。
9大工艺、60个设备、精密控制433个工艺参数、840平方米占地面积、1050吨总重量,是小米超级大压铸设备集群最直观的参数。这是小米除了锁模力之外,能拿出来的更多的指标,似乎又嘲讽了一波只卷锁模力的同行。
更大的锁模力意味着小米能够制造出结构强度更高、更精密的压铸结构件,也能够将更多的零部件,通过一体压铸融为一体,换来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生产成本。不过高速碰撞后的可维修空间仍然是一体压铸面临的一大问题,立志重新定义未来汽车工业的小米汽车,相信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解法。
毕竟,电动汽车高度依赖于集成度,集成度越高,还给用户的空间更多,也可以给高配置预留更多位置。
而对小米汽车安全性有点睛意义的,应该还是小米泰坦合金。雷军介绍,这是小米借助AI能力,从1016万种方案当中,找到表现最佳的配方,并称之为泰坦合金。配合小米先进的生产线,可以说小米汽车的结构安全性,已经不需要怀疑了。
这一切,也是小米倾注大量心血自研得来。
智能+智驾,奠定小米汽车「护城河」手机厂商最擅长的,必然是交互和智能,小米在这一领域有着天然优势。
我们从市面上现有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中得出了答案,他们在智能汽车领域比传统车企更有经验,懂得打造高效实用的交互体系,利用自己在智能和生态上的长板,开辟一条与传统车企不一样的赛道。
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小米选择全栈自研,以智能算法为小米汽车打造「最硬的矛」。针对智能驾驶领域,小米推出「变焦BEV」「超分辨率占用网络」以及「道路大模型」。三者结合一体的结果只有一个——很牛。
「变焦BEV」让车辆拥有人眼一样的能力,针对不同场景调整焦距,在狭窄的路面能够「看得准」,在高速路面上「看得远」。雷军在发布会上大秀一把,小米汽车SU7能够精准泊入极窄的机械车位,技术堪比老司机。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和「道路大模型」则是增强系统认知能力的技术,使得小米汽车能够更精确地判断路面细小的欺负障碍,并对一些识别有误的部份进行AI修正,增强车辆感知能力。
发布会上,雷军也向大家展示了小米汽车的智驾实力。
雷军表示,现在国产汽车的机械素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把智能化武装到汽车的各个角落,靠软件定义底盘,通过OTA增强汽车能力,是国产智能汽车的突出点。同行有的,小米做得更好,同行没有的,小米能够拿得出来。
智能座舱更是小米的主场,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汽车SU7将会配备一块「Pad」级别的车机大屏,分辨率达到惊人的3K级别,并在触控跟手度、手车联动的自由度、动画显示做到了「领先一代」。
那么行业首创的「车规级120Hz」,会在小米汽车上发生吗?
小米手机赋予车载澎湃OS更高上限的能力,一方面能够让车机直接调用手机上的App,配合丝滑的分屏设计,灵活的体验是对传统车企的一次「降维打击」。8295芯片的加持,使得小米汽车能够驱动更多的显示屏幕,包括接入的平板电脑。
当然,苹果用户也可以有很好的体验。
对了,小米还针对汽车开发了专用的接口标准,可以让车辆外接大屏幕,甚至是可以加上一排物理按键。随着小米CarIoT的逐渐完善,相信小米汽车可以靠着这套接口标准,变得更加灵活实用。
到这里,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上半场,就算是结束了。
小米SU7「预发布」,要做「未来的经典」「汽车制造史上的经典形象,到底还是轿车」,这是雷军对小米首款汽车的考量。
雷军总是爱给我们搞小惊喜,预热时候说「只发布技术,没有产品」,结果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下半场,就是小米首款汽车SU7的全球首秀。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到一些「彩蛋」,两台光临现场的小米SU7,驾驶位并没有操作员,而是自己开上舞台,颇有智界S7上台亮相的趣味,也为小米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狠狠地打了一波广告。
小米SU7曝光之初,干练前卫的外观设计吸引了十分多人。比肩保时捷Taycan的线条,不随主流的设计语言,第一眼不一定很好看,但雷军希望要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够激发人们驾驶欲望的设计。
为此,小米SU7的设计阵容极为豪华,设计团队中有多位是前宝马首席设计师。
实用性拉满的半隐藏门把,少一点「仪式感」,多一些开门的「轻便」。即便如此,小米SU7的风阻系数也控制在0.195cd,是汽车行业的顶级水准。雷军的说法也很简单,并不是因为大冬天冻住门把,只是因为隐藏式门把经常收起来,平时不好做清理。
全球最著名十大汽车设计师之一的克里斯·班戈认为,小米SU7没有过度设计。
「如果这辆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它的设计都能被当作一个代表,在未来才能成为一种经典」。光是一个设计,足够小米花更大的篇幅来介绍。
但好看只是小米SU7的「第一印象」,设计好看还不足以撑起产品的立体感。雷军多次强调,SU7的产品力很强,不是9.99万元、卖14.99万元就能搞定的。
在现场,雷军公布了SU7的两个版本,但主要以「Max」版本为主,配备双电机,最高可输出673马力,零百加速只需2.78秒。续航里程为800公里,并且有双Orin芯片和定制的激光雷达。同时SU7还有目前最大的前备箱容积,足足有105升,足以让钓鱼爱好者「原地起飞」。
并且,小米把自己的多设备生态护城河,发挥得更加极致,SU7不仅能和小米手机联动,更能透过米家生态与更多IoT设备建立联系。
标准版的价格或许会有一个不错的价格,但与Max版的配置差距太大,不知道后续还会不会推出一个折中的版本。Max版本的产品力很充盈,实际价格可能不低,这就要等明年上半年,雷军再次为大家解答了。
雷军的「最后一步」,没有退路「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了,小米汽车这一步迈出去,总不能往回走」。
从小米官宣造车至今,已有1003天。雷军在发布会的尾声没有太多令人热血的故事,也没有对标友商的火力,他只是表示小米加倍投入,把汽车业务做好。很显然,SU7是小米汽车业务漂亮的开端,也是小米一次完美的转身。
没有稳固的口碑,没有深厚的汽车制造底蕴,互联网企业踏出舒适圈,走进汽车制造赛道,本身就比一般车企更难。向传统汽车行业发起挑战的新势力,同样经历过这样的挑战,也就不难理解小米为何要致敬这些「先行者」。
但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又有智能汽车所需要的色彩。电气化、智能化,汽车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深度融合、高效的智能座舱系统交互、先进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些在互联网公司身上,有更多可取的经验。
这些特性,传统车企并非都具备,短期内追上更是难于登天。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很长,整整三个小时中,雷军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小米汽车的干货,技术发布会的核心,还是向外界展示小米汽车的实力,满足潜在客户的期待。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在这个头部化逐渐显著的汽车市场,小米有着自己的自信和追求。
顺便,雷军还当了一把新能源汽车「讲师」,给大家普及了一波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和技术原理。知识普及,或许也要融入小米汽车的服务链当中。
在雷军看来,未来的汽车应该是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掀起变革的小米汽车,又能否做「智能汽车4.0」时代的主角呢?
2023最后几天,小米用它历史进程中最大一次跨步让人们铭记。SU7下次亮相的时间,应该是明年的某一次重大国际车展了。我们仍然很期待SU7的最终售价,毕竟在手机领域,小米的堆料和定价,一直都是很良心的。
雷军的「Deram Car」已来,那么SU7是米粉心目中超越保时捷、特斯拉的「Dream Car」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