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M2-M1剪刀差20年最大!

白刃行式 2024-08-16 10:19:22

央行出了新的金融数据,昨天比较忙,没有写。今天仔细看了看,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聊一聊。

7月份的金融数据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那就是M2稳住了,没有继续下降,但是M1却在加速下滑。

具体来看: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七个月净投放现金5396亿元。

其中,M2-M1剪刀差为12.9%,较6月末的11.2%进一步走阔,创下近20年新低。

我们可以看到,上一次M2-M1持续走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也就是2011年-2014年,当时整个股市也是死气沉沉,经济过剩的压力也很大,和现在的情况非常类似。

为什么M2-M1剪刀差扩大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呢?

因为M1是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的活期存款,代表的是市场中流动的现金,随时都要用的钱,M1的大小代表了实际投融资的活跃度。M2 呢,在M1的基础上还增加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M2代表的是货币系统提供的流动性。

当M1增速>M2增速,即为正剪刀差:存款活期化,表明对经济预期乐观。正得越多,说明越乐观;

当M1增速<M2增速,即为负剪刀差:存款定期化,死钱增多,经济活力较弱;负得越多,说明越悲观。

通俗的解释,悲观就多存钱,M2就多,乐观就多花钱,M1就多。所以,现如今,M2-M1的剪刀差达到了20多年的极致值,说明市场已经处在极度悲观的状态。

央行给的解释是挤水分,啥意思呢?

过去一段时期,企业债务增长中有一部分资金存在空转,企业贷款后直接转化为存款,并没有拉动投资,作用于实体经济。

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前期有很多活期资金,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定期化(表面上是低息,其实银行为了揽储,通过手动补息的方式增加收益),现在央行堵住了这个漏洞,很多活期资金就转为了定期,所以呈现M1下降,M2增加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最近债券市场表现非常好,1-7月份中证全债的收益竟然超过5%!很多活期资金,被高收益吸引,开始转向了理财方向,由活转定。

存款的数据,也验证了这种情况。

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9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2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0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6万亿元。

什么意思呢?老百姓在使劲存钱,主要是企业在投资,政府的存款增加主要是因为发债变多了,开销其实也变多了。换句话说,企业投资的增长,没能够弥补居民消费的收缩。

所以,央行的动作是要把金融系统中的水分给挤掉,让资金去真正该去的地方,接下来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政策拐点。

实际上,M2-M1走阔通常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也就是说,经济变差导致大家谨慎,进而导致M2-M1走阔,而不是因为M2-M1走阔而导致经济变差,这个逻辑关系大家要捋清楚。

所以,M2-M1的数据是一个事后诸葛亮,只能说明现状,不能预示未来,而现状的差我们早就已经知道了,二季度GDP增速只有4.7%。从历史的经验来看,M2-M1的绝对值作用不是很大,反而是拐点的意义比较强。

比如,M2-M1剪刀差最近几个比较高的点,分别是2009年1月(11.7%)、2014年1月(12%)、2022年1月(11%),注意看,这三个点都是市场的大周期拐点。

所以,不用对M2-M1的剪刀差走阔,过分悲观,相反,这是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说明市场已经极度悲观,而悲观的尽头就是反转。哪怕不是反转,也可能是反弹。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