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什么要背,背了有什么用?学生回答不出来正常,他们只觉得老师要求背,课本里明确要求背,所以不得不背。而老师呢,也是因为教学大纲里要求背,于是要求学生一定要背,不背考试会吃亏。至于其他原因,有几个语文老师深究过?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置疑背书的必要性,正如祖宗口传给我们的:艺多不压身,书背了后又不用喂饭。只是这背了的书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背了也终究是要忘记的,又何必费神费脑做这种“傻事”呢?
其实,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有一篇非背不可的文章,都是人为地规定。《论语》很好,但外国人恐怕不愿意看,更不会去死记硬背。同理,《圣经》是西方人的精神家园,但我们中国人并不要求孩子读《圣经》,在我们眼里,《圣经》还不如《三字经》。动辄在语文课本里规定哪篇文章要背,是有点太主观,也太牵强。背书需要心甘情愿,不需要强制执行,更不需要用“考不考”来束缚学生。
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文并不是全盘排斥,而是极端反感语文的背诵,一篇《离骚》背下来要掉两斤肉。如此拼死拼命背下来就是寄希望考试时能考一个默写题,但十有八九没考到,其中的失望都有被耍的感觉,再看到《离骚》竟莫名其妙生出了厌恶。然而《离骚》要想随时随地背下来,没有反复背诵五遍以上是根本做不到的。背一遍就不管了,等真考到《离骚》时又默写不出来了,捶首顿足者有,怨气冲天者有,悔不当初者也有,皆因背书惹来的祸啊!
书读读就好,非必要不必背,更不必人云亦云地背。读到自己觉得好的书不要人逼迫也会多读几遍,还不过瘾时又会自觉去记、去背。这样记住的东西才过得久远,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才是真的好的东西,能成为自己用得上的东西。背书不应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要变成学生的个人选择。考试要少考甚至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让背什么怎么背成为学生的自由。语文要想活起来,从自由背诵、自由表达开始改,机械记忆、规定性背诵伤语文。
《滕王阁序》是胼文的最高峰之一,多少人沾沾自喜于自己能记能背能默写,但又怎么样呢?也只是停留于死记硬背罢了,根本成不了第二个王勃。不知道小学没毕业的莫言和中学毕业的陈忠实能不能背《滕王阁序》,即使他们能背,从他们的小说里也看不出一个《滕王阁序》的分子出来。写作是运风自由,不是借风飞翔,跟一个人背不背文章,背多少文章毫无关系。
真希望学生们学语文不要再被规定的背诵内容折磨了,只是我知道,即使谁敢这么做,会有千万支冷箭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