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头戏。教师备课时,只有将教学内容备熟了、备全了、备透了,上课时才有可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学内容不熟、不全、不透,上课时就会捉襟见肘,步履艰难。教学内容的备写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备课时,如何备教学内容,方能做到熟、全、透呢?笔者的体会是,从这四个维度去备,方能将教学内容备熟、备全、备透。这四个维度是熟悉、拓宽、加深、评价。
熟悉是教师备写教学内容的第一个维度。在这个维度上,要求教师必须对所要讲授给学生的内容做到烂熟于心,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在教授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把注意力分出一半放在关注学生上。教师对教学内容不熟,上课时,其关注的重点就不是学生,而是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教师的上课就同单纯地复述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区别。而复述教学内容最大的缺陷就是教师只顾自己,不管学生的接受状况。这种只顾自己的讲授,不管学生的接受状况的教学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
拓宽就是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厚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学内容所隐含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了解清楚,甚至理解透彻。这样,在上课时,教师就会从容得多,洒脱得多,大气得多。教师在备写教学内容时,如果对教学内容所隐含或涉及的内容、知识一知半解,或不甚了了,上课时,就教师本身而言,就会缺乏自信,就会躲躲闪闪;就学生而言,总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含糊不清,缺少什么,或讲不透彻,懵懵懂懂。长此以往,教学效果自会大打折扣。
加深是就教学内容的深度而言的。换句话说,加深就是教师备课时,要尽可能地透过表层意思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层意蕴,要尽可能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底蕴、思想内涵、文化价值。教师备写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拓宽上,而不去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就会浮于表层,流于浅薄。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评价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三个维度的备课后,对教学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对教学内容的优劣短长做出自己的评价。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能做到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上课才会有针对性、实效性,上课的效率才会体现出来。教师备课最忌讳的就是备完课后,对教学内容不置可否,分辨不清教学内容的优劣长短;上课时,心中无主见,嘴上乏尺度,人云亦云,面面俱到,不置可否。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接受起来自然也是囫囵吞枣、无所适从。
教师从上述四个维度备写教学内容时,还有三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备了的内容并不等于课堂要教授的内容。教师备写教学内容要讲究熟、全、透,要讲究广度、厚度、深度,但是,上课时,并不一定要将所备内容都讲出来,都传授给学生;上课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根据课堂特定的情境,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讲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才有可能得到保证。那种备多少就讲多少的做法,同传声筒没有任何区别。
第二,教学内容备写的这四个维度之间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只有熟悉了教学内容,才能从广度、深度上去挺进;只有在广度深度上有了收获,才能对教学内容的优劣短长做出正确而又恰当的评价。没有前三个维度的努力,所谓的评价只能是瞎说乱评。
第三,从上述四个维度备教学内容时,教师心中始终要悬着一个标准——学生。换句话说,教师在从上述四个维度备教学内容时,备课的边界是学生,备课的标准是学生。比如,拿教学内容备写的广度和深度来讲,这广度、深度并不是越广越好、越深越好,而是从学生出发,适可而止。教师如果在这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做无限度的挖掘,从教师教研的角度讲,当然有好处,但从教学的角度讲,未必都是有益的。
学习了。但学生质量比较差,最难解决的是学习态度问题!
要将上述四个维度做到位对教师能力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但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讲,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学才是根本。如果说学生缺乏学习原始动力(为何而学,学有何用),教师备再好的课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