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东西总被抢,是帮娃夺过来还是不管?高智商爸妈常用这一招

全能辣妈plus 2023-10-15 20:31:55

作者 |探长(共1841字,阅读约4分钟)

孩子在和小朋友玩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自己的东西被抢的情况;

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帮孩子夺过来还是放任不管,让孩子自己处理呢?

我在身边的宝妈群里做了一个调查,问她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们会怎么处理。

有的宝妈说:“我总是给孩子说要学会分享,不要那么小气,别人玩儿一会儿就还回来了,不用立马去要回来,大家都是好朋友。”

有的宝妈说:“抢玩具的孩子,家长就没有好好教育,所以我就让孩子不要和这种孩子再一起玩了,就当把玩具送给他了,我再给孩子买一个。”

还有的宝妈说:“凭什么助长他抢玩具的行为,我会立马帮孩子要回来,不能让我孩子受委屈。”

在这么多家长的回答当中,有一位妈妈的做法得到了一致认可,也让大家纷纷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孩子东西总被抢,是帮娃夺过来还是不管?高智商爸妈常用这一招

乐乐妈妈说,她的女儿有一次下楼出去玩,拿了一个新买的芭比娃娃,不一会儿就被另一个她认识的女孩子抢走了。

这是她女儿第一次被抢玩具,所以乐乐妈妈看见之后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便走过去问女儿:“乐乐,你想跟这个小朋友分享吗?”

乐乐含着眼泪都快哭了,说:“我不要分享,这是我的娃娃。”然后乐乐妈妈鼓励着说:“那你就去要回来,妈妈在这儿帮你呢,别怕。”

于是乐乐颤颤巍巍地走过去,小声地说:“你还给我,这是我的娃娃。”

只见对方哼了一句:“不还,我就要玩!”

这个女孩儿的奶奶看到两个孩子争抢着,不痛不痒地说了一句:“别抢,大家好好玩儿嘛。”

看到对方家长并没有讲理的意思,乐乐妈妈直接过来拉着女儿的手,然后冲着那个小女孩儿说:“要玩玩具好好说话,为什么要抢呢?快还给我们!”

说罢,乐乐妈妈直接从那个女孩儿的手上夺回了娃娃,递到了女儿的手上,拉着女儿扭头就走了。

女儿特别开心地看着妈妈,妈妈说:“你以后也要像妈妈这样学会保护好自己,不要怕!”

孩子的东西被抢了,有的妈妈一味的让孩子分享,这样只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委屈、隐忍的情绪,长时间便容易形成胆小、怕事儿的性格,而且还会经常被欺负。

有的妈妈如果一味的帮助孩子去解决,那么孩子反而会形成依赖妈妈的习惯,不会独立思考、缺乏胆量,那么也是容易再受欺负的。

家长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教会他们处事的方式。

●家长需要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多方位的引导,让孩子知道“武力”并非最好的解决方式。

当孩子的玩具被抢走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冷静下来,稳定情绪,而不要第一时间让孩子分享或者冲动的去帮孩子抢夺回来。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武力”以外的角度解决问题:

例如与对方进行沟通,帮孩子打开另一种思维,寻求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可以让对方在一定时间内还回来,彼此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对方。

如果对方不愿意还回来,不愿意沟通解决,那么家长要给孩子底气,让孩子学会通过家长的介入或者找老师、报警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起到一个后盾、引导和支持的作用,让孩子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起自信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这些挑战和困难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如果家长总是帮孩子解决问题,他们就很难学会自我保护。

当孩子的东西被抢走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教给孩子如何用语言和行为来阻止对方,或者通过报警等方式来寻求帮助。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加独立和自信。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这个事件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在这个事件中,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抢,自己的东西也不能让别人“随意侵犯”。

品德不好的人,尽量远离,不要让对方伤害到自己。

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对人需要有防范意识,这也是将来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这个事件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

这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辣妈语录:

家长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让孩子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并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中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和有道德的人。

家长们,遇到孩子的玩具被抢,你通常会如何做呢?

(图片源自网络)

3 阅读: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