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伏羲姓风,别名非常多,比如宓羲、庖牺、伏戏等。后来还尊称他为“牺皇”、“皇羲”,是三皇的第一人,比神农和黄帝还要早。被尊称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就像是那个点亮了文化灯塔的人,创造的阴阳八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开始。它里面包含的那种“天人谐和”的思考方式和辩证的思想,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原点。
《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本书里写道:我听老一辈人讲,说那久远以前有个大能人叫伏羲。是个厚道又善良的人。他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自己的身体,开始画出了八卦。看来,司马迁是肯定了远古时期伏羲创立阴阳八卦传说。
传说,伏羲不仅创造了占卜用的八卦,还发明了象形文字。并且教给百姓怎么打渔狩猎,让大家有吃有喝过上了好日子。他甚至还推行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让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更了不得的是他按照不同的氏族特征,给每家每户都起了姓氏。这样一来,华夏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就有了自己的“户口本”,彼此区分也紧密相连。
商周时期,周文王对先天八卦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排序,变成了后天八卦。他把原来的八卦组合成了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卦辞。这些卦辞里面藏着周文王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觉得这些卦辞还不够完善。于是他又给每个卦的每一爻都加上了一句话,被称之为爻辞。这些爻辞就像是给卦辞加上了详细的注解,让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和预测未来的事情。卦辞和爻辞合在一起,就成了《周易》这本书的基础。
到了孔子的时代,他也非常喜欢《周易》这本书,常常翻阅,甚至把线都翻断了好多次。孔子不仅自己学习《周易》,还把它的心得体会讲给弟子们听。这些心得体会后来被整理成了《易传》,一共有7种10篇。因为写得非常精彩含义深刻,所以被大家誉为给《周易》插上了十个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那么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有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证据可以证实这些呢?
答案是有的。在河南大河村遗址,考古学家们找到了一件证据或许能说明问题。
大河村遗址在河南郑州的郑东新区西北部,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这片遗址非常大,保存得也很好,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1972年开始第一次正式发掘,一直到2015年,共25次差不多开发了7000平方米。在这么多次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找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们清理了50多座房子、近400个地窖、354座墓葬,还有2条壕沟。最让人惊喜的是,他们出土了3500多件珍贵的文物,比如陶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和玉器,另外还有2万多件各种标本。
仰韶文化从最早发现那会开始大家都把它亲切地叫作“彩陶文化”。因为那些个彩色的陶器,就像现在大国工匠的骄傲作品一样,特别有代表性。大河村遗址这一大片地方,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片规模不小的陶器制作区域,就跟咱们现在的手工作坊一样热闹。那时的制陶手艺代代相传,连续不断搞了2000多年,非常厉害!
通过研究这些陶器上的图案,咱们就能慢慢走进大河村祖先们的物质世界,看看他们是怎么过日子的;同时也能深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寄托和智慧创造。彩陶上的星象图案是大河村遗址最有特色的图案之一。这些图案不仅漂亮,还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天文历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五彩斑斓的陶器上头,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幅幅神奇的“天空画”,有太阳、月亮、日晕、彗星,还有类似星座的图案。这些图案就像是先民们用土和火创作的一本星空图鉴,记录了他们抬头望见的天空秘密。而且他们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天文学资料。
同事呢,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远古时代的中国是农业非常发达的。看来,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懂得观察天上的变化来安排生活,比如种地啊、捕鱼啊什么的。甚至可能还制定了最早的“日历”,这叫已就农时。他们应该在那么久远的时候就已经是观天象和识节气的一把好手。
因为大河村遗址有这么多天象图案,所以人们还给它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叫做“星空下的村落”。大河村的先民们就像古代的天文学家一样,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天文学资料,所以也被称为“追星人”。这些陶器上的太阳纹、月亮纹、彗星纹,就像是远古的天文图鉴。更像是他们和星空之间的桥梁,连接着他们和这深邃的宇宙。
而且,他们不光是只会画画这么简单。
有一件出土的文物叫做白衣彩陶钵,上面画了很多纹路。这些纹路外围有十二个太阳,内圈太阳的外围还有24个连在一起的三角形,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
当年大河村遗址考古发掘的主持人李昌韬先生认为:那时候的大河先民可能已经知道一个季节有三个月,一个月有三旬了。看那出土的陶钵,画了三个不同形态的月亮,就好像是在说一个月有月初、月中和月末;还有的陶钵上,一个月亮被分成上下两个半圆,当中那个是圆圆满满的,这不就是月相变化的真实写照嘛!
李先生还告诉我们,先民们可能也知道一年有12个月。先民们可能也知道一年有12个月,因为很多陶钵上都画了一圈12个太阳,就像我们现在的日历一样。所以,他推测:这些先民很可能早就知道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每个月又有上中下三旬;而且他们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也掌握了大概一年有十二个月的概念呢!
还有更惊人地呢!
有这么一件陶盆,它既不是早早就被烧制出来的,也不是早早出土的宝贝。在2016年的一次意外挖掘中发现的。这件陶器一出土,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因为它真的太珍贵、太美了!现在被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收藏,是他们的镇馆之宝呢。
这只白衣彩陶盆,那可是个大家伙而且颜色也鲜艳得让人眼前一亮。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它用的是红土烧制的泥质陶,整个身子都涂了一层白白的釉,高约15厘米多一点,底部直径大约12.5厘米,开口的地方那个大圈圈有45.7厘米呢。像个脸盆一般大小。
口沿是以白色打底,上面画了八组对称图案,红线条、红点点、黑弧线交织在一起,非常精致。而到了腹部这一大片,还是以白色为背景,不过图案稍微变了一下,用黑色彩绘出了月亮纹和点点纹,还有红线条、红点点、红弧线,也整成了四组对称图案。红的、白的、黑的三色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亮的亮眼,暗的沉稳,对比鲜明!
白衣彩陶盆上的8组直线纹组成的对称图案,跟腹部4组彩陶图案都是相互对称的。这就告诉我们,先民们在制作陶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对称美和均匀布局的概念。就好比他们在泥土上“画图”,每一道线、每一个图案都精心设计,力求平衡与和谐。经过专家们仔细考证,这款白衣彩陶盆是仰韶文化的第三阶段代表性陶器之一。具体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6000年前,也就是说,在咱们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之前,大河村的祖先们就早早地展现出了一种几何形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来了!
这陶器口沿上绘制的八组对称阴阳鱼纹,它们首尾相连互为呼应。而到了陶盆腹部,四组双核设计的阴阳圆鱼纹更是巧妙绝伦,仿佛是两个生命核心相互依存,在各自的区域里循环往复连绵不断。这两类精美的图案不仅在空间布局上做到了两方连续,即左右两边能无间断地对接起来,还通过分区的方式展示出一种有序的轮回美。就如同四季更替、日月交替一般,体现出古人们对于生生不息、周而复始这一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咱们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过不少这种一圈圈连绵不断的花纹彩陶,真是既神秘又引人入胜,许多学问家都曾苦思冥想,试图解开其中深藏的秘密。这一件陶盆上面的图案讲的故事就比较直观易懂了。陶盆口沿上画的那些纹路就是阴阳八卦理念的具体描绘。腹部上的图案,也是在讲述“两元合一”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世间万物由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元素构成。
我们就可以大胆推测,早在大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就已经形成了“太极”这样的哲学观念。这就是咱们中国古代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内核!后来那些传世的经典著作,比如《易经》和《道德经》,里面好多智慧和道理,追根溯源,都可以在这古老的陶盆图案里找到影子。这件陶盆可真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真不能小看他们那时就已经掌握的高深知识。想想看,那些图案被巧妙地等分成若干部分,弧边线条流畅连续。还蕴含着数学和几何的道理,这可不是简单的一笔一画,里面承载的信息量大得很!
这样看来,在那个久远的时代,实际上我们古中国文化的基础框架已经初具规模了。出土的其他彩陶来说,上面绘制的“S”形、“X”形符号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形图案。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去解读,都可以说是“太极”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些符号就好比是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相互交融生生不息,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揭示了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的先祖们就已经在构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了。
在郑州附近的嵩山地区,古时候有个响亮的名字“天地之中”,是商周时期的古华地。在大河村遗址,人们发现的“太极阴阳”图样的纹饰,可以说是古人宗观察宇宙和理解自然规律的一种思想写照。在那个久远的时代,人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了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展现出了仰韶时期咱们祖先高度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追求的一体化特点。它的存在不仅深深影响了周围其他文化的演进和发展,还实实在在地为咱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最初的孕育与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