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骆宾王,唐代官员、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七岁能写诗,曾做《帝京篇》,词句壮丽,是为绝唱,后来更有一篇檄文声讨武则天,却被武则天夸赞文采非凡。
《旧唐书》记载,唐高宗去世,中宗即位,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临朝称制,继而又让唐睿宗即位。骆宾王因武则天驱逐太子李显,和李敬业等人募兵,迎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就是骆宾王在这个时期下的檄文,又名《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李敬业的本名叫徐敬业。檄文则是一种声讨、征召的文书。
全文如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 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 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 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篇檄文是一篇骈文。骈文又称骈俪文。骈文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字句经常是两两相对,即上半句和下半句的文字往往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犹如两马并驾齐驱。骈俪文的句子包括俪句和偶句。俪句一般是由两个格式相近的分句构成。两个格式相似的完整句子则构成了偶句。如文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是俪句,“而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这两句则构成了一个偶句 。骈文一般不讲究押韵,押韵时一般用《词林正韵》或《平水韵》。押韵的骈文是赋,如《登城赋》。
骆宾王在文中陈述事情,并采用引用、反问、感叹的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充满气势和力量,为讨伐武则天做了一系列的宣传工作。这篇文章里,骆宾王陈述了武则天的种种罪行,把武则天形容成赵飞燕那样的狠毒妇人,说她杀姐弑兄,残害唐高宗与其他嫔妃的后代,在后宫大肆培养、扶持自己的势力,强势而不知退让,几乎都在谴责武则天,而没有论述她的政绩,接着又说明了他们讨伐武则天的合理之处,爱国之心。
贰
武则天野心之大,一度篡权、改国号,对付政敌的手腕很强劲。史书评论她有妒妇心理,手段残忍。从皇后到太后,再到皇帝,因为她本身有相当多的执政经验,确实留下不少政绩。在她执政期间,有灾害发生,也有人讨伐她,但是天下没有发生大规的暴动,尚且算是稳定。武则天提倡儒学和道学,经常赈灾救济,开创武举和女举制度,虽一时改国号,最终还政李唐,选择退位,留下无字碑,不去宣传自己的政绩,最后还能够听忠言,诛酷吏,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些地方史官们对她是肯定的,也是她的聪明之处。她和吕后的作风类似,在政治上有所树建,并不像赵飞燕这样只知道争宠。
新、旧唐书对骆宾王平生事迹记载有些差异。《新唐书》说骆宾王在高宗末期,曾任长安主薄,向朝廷上疏言事,议论朝政,被贬为临海县丞,因不得志而弃官去。《旧唐书》说他是因为贪污而被贬。有人说因为他上任后想有一番作为,招人嫉恨才被诬告贪污。后来骆宾王跟随李敬业起兵,写下檄文,讨伐武则天。武则天看见这篇声讨自己的檄文以后,一边嬉笑,一边惊讶:骆宾王的文采实在太好。她甚至责怪宰相没有将这样的人才留在朝廷。这说明她是一个爱才之人。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骆宾王《帝京篇》(节选)
当时,有不少人都爱惜骆宾王的才华,希望还能重用他。《旧唐书》说:则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武则天通文史,喜爱训诂学,因看重骆宾王的文采,曾经命人搜集他的文章。《新唐书》中也记载:因骆宾王曾经支持唐中宗,唐中宗复位后,更是到处搜罗骆宾王的文章,高达数百篇,试图挽回他的声誉。成书于北宋的这部《新唐书》显然想给骆宾王翻案。而骆宾王在李敬业兵败后,文章皆失散,有说被诛杀,有说亡命天涯,不知所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