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突然接到佤族头人联名信:若不要我们,请回信告知

品味红梦史说 2024-10-26 04:52:37

1953年12月,一张薄薄的信封从云南出发,跨越高山河流、

城市农村,走过三千公里的长路,终于到达了北京中南海。

这封信是由云南班老地区的六名佤族头人联名所写。

它出发的时候,寒风凛冽,冻土千里,等它被送到毛主席手里时,已经是温暖和煦,阳光普照的初夏了。

“有信给毛主席,其他礼品没有……班老人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也请回信。”

中南海的菊香书屋里,毛主席捧着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神情动容。

透过纸张,他似乎看到了三千里之外,那一张张质朴面孔下藏着的赤子之心。

这是一个游子归家的故事……

班老的辛酸抗争史

班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和缅甸交界,在历史上的存在感非常低。

客观来说,它虽然隶属于中原王朝,但却是被“放养”的状态。

生活在这里的佤族人民文化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

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过着和原始人一般无二的生活。外界的繁荣与富足,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三国时期,班老来了一个摇着羽扇的风流人物——诸葛亮。

诸葛亮的到来,给封闭的班老撕开了一个缺口。

农业种植技术、建筑建造技术、以及各种粮食谷物的种子,都被源源不断地带到佤族人部落。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班老一改野蛮和蒙昧,步入文明社会。

他们盖房子、种水稻,不用再风餐露宿,也不用再提心吊胆,担心被野兽侵扰。

人人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班老人民非常感谢诸葛亮,连带着对中原王朝也好感倍增,对其抱有百分之百的忠心。说实话,这很难得。

要知道,班老位于中缅边境线上,领头人但凡心思野一点,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未必有它的身影。

但是,接下来的一千多年里,即便朝廷依旧“放养”班老仍然对中原王朝忠心不二。

意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

清末,封建王朝气数已尽,整个社会积贫积弱,西方列强趁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

1876年之后,清廷和英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掠夺重心放到了我国西南边陲,银矿资源丰富的卡佤山区内。

他们打算洞开中国的西南门户,以滇缅边境为跳板,入侵中国内地。

起初,英国做得还算隐晦,没有直接让军队入驻,而是让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进入班洪、班老、永邦等地,在卡佤山区修桥修路、搜集情报、采集矿石、盗运矿渣,从佤族人民的嘴里抢吃的。

1934年,趁日军侵略中国,中国政府无暇他顾之际,英军派出了一支由250人组成的先头部队,在卡佤山区搭建营地。

随后,两千精兵入侵班洪,英国的险恶用心彻底暴露。

班洪与班老紧密相依,唇亡齿寒。得知英军要侵略家园,以班洪、班老为代表的西南边民揭竿而起,拿着手里的长刀和棍棒抵抗英军。

“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为保中国领土和矿藏,宁死也不投降!”

一时间,整个卡佤山区的佤族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17个部落的青壮年组成了民族武装,和装备精于自己数倍的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因英军火力强大,民族武装节节失利。关键时刻,云南各地群众自发组成两千人的义勇军,支援卡佤山区。

在云南勇士们的拼死抵抗下,英军没有占到任何好处,灰溜溜地撤出了班洪。当然,他们并没有死心。

战斗结束后仅一年,英国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要和中国商量中缅南段未定界问题,还煞有介事地成立了所谓的“联合会勘委员会”。

大家心里都清楚,说了是商量,其实就是单方面的胁迫、侵略。

阿佤山区17部落得知此事,向勘委会提交了大量历代中国政府管理当地的证据,顺带把英国也骂了一顿。

希望勘委会客观勘定,万不要徇私,做了那大不列颠的走狗。

为表达“永不为奴”的决心,也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17部落首领还写了《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这份手书,现存于大理州档案馆。

因阿佤山区边民的激烈抗战,英国想通过联合勘界侵占中国西南领土的阴谋宣告破产。

然而,这些边民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成果,最后却被国民政府给破坏了。

1941年,国民政府在中缅边界的问题上做出妥协,将户板、班洪、班老、大蛮海等地划给了英属缅甸政府。

自此,刚刚脱离吸血鬼的班老人民,再度陷入了黑暗之中……

回归之路:寄到中南海的信

1948年,缅甸摘掉了殖民地的帽子,宣布独立。

次年,新中国成立。在世界上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缅甸是第一个站出来承认新中国的。

这当然不是因为它打心眼儿里喜欢中国,而是怕中国侵略它。

缅甸独立之后,班老依然归缅甸管辖,大概是拿着烫手,缅甸多次找到中国政府,想要重新解决边界遗留问题。

但是,新中国刚成立,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太多了,中缅边界问题暂时还排不上号,只能暂时搁置。

这一搁置,就是好几年。

班老人民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一直满怀期待地等,等祖国接他们回家。

结果等来等去,一点儿音讯都没有。

班老人民很着急,不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想要他们了吗?

如若不然,怎么不见解放军来呢?

战战兢兢地等了五年之后,班老人民坐不住了。

1953年12月,屋勐、混抚、南勐等6名班老佤族头人凑在一起,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中,六位佤族头人简述了班老的“受难史”,表达了“外国人常来”的恐惧,希望主席能早日派解放军过来保护他们。

“班老人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也请回信。”

这封信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把班老人民的期待和忐忑刻画得入木三分。

毛主席收到信后,自觉疏忽了,立马安排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回信。

信中写道,新中国是各族人民友爱合作的大家庭,祖国没有不要他们。

在党的带领下,佧佤族将和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不过,在这美好生活到来之前,还请各位佤族头人密切团结佤族人民,做好本族政治工作,为以后的回归做准备。

这封信寄出去后不久,中缅边境问题启动谈判,由周总理亲自抓。

期间,一名佤族青年还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卡瓦族人民跟着党和毛主席走的决心。

“卡瓦族的心永远朝向中国,卡瓦山永远是中国领土!”

1960年,经过漫长的谈判,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班老、班洪等地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0月1日,欣喜若狂的中缅边民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庆祝回归。

从清末到抗日战争爆发,再到新中国成立,班老人民抗争了半个多世纪。

其间,他们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热泪,忍受了多少不平和愤怒,没人知道。

幸运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动荡了几十年的班老,如今终于回归宁静。

最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都是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