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要亲手砍俘虏脑袋,警卫员连开三枪,才惊醒他没犯大错

若水史书 2024-11-21 05:00:55

皮定均要亲手砍俘虏脑袋,警卫员连开三枪,才惊醒他没犯大错

世人皆知皮定均将军是我军的传奇将领,在中原突围中创下赫赫战功,却鲜有人知,这位威震中原的将领曾险些因一时冲动铸成大错。1944年的深秋,在河南登封的一个山村里,皮定均手握大刀,怒火中烧地站在两个俘虏面前。就在刀锋即将落下的一刹那,一声惊雷般的枪响划破夜空!这究竟是怎样的往事?为何一向以智谋著称的皮定均会做出如此激进的举动?那声及时的枪响,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初到登封

1944年的深秋,豫西大地寒意渐浓。皮定均率领豫西支队向登封县白栗坪地区挺进。这片区域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最适合建立抗日根据地。当时的白栗坪一带,杂树丛生,沟壑纵横,正是开展游击战的绝佳之地。

豫西支队刚进驻白栗坪的第一天,就遭遇了一件怪事。支队在山脚下设立了一个暗哨,可还没到天亮,就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原来是一队日伪军偷偷摸到了暗哨附近,幸亏哨兵警觉,这才避免了损失。

令人费解的是,接下来的三天里,支队驻地接连遭遇了五次偷袭。每一次偷袭的时间地点都十分刁钻,好像敌人早就知道支队的部署一般。最让皮定均纳闷的是,有一次支队临时改变了驻地,可第二天一早,敌人居然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找上门来。

这天傍晚,一个放羊的老汉找到支队,说要见皮定均。老汉告诉皮定均,在白栗坪西北十里的狮子峪,有个叫杨香亭的土匪头子,平日里打家劫舍,无恶不作。自从日军来了后,这杨香亭就投靠了日本人,成了他们的走狗。

老汉的话让皮定均若有所思。他立即派出侦察员,对狮子峪一带进行秘密侦察。侦察员回来报告说,在狮子峪确实发现了一支武装,约有百余人,装备精良,还有日军配发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伙人经常派人到白栗坪一带活动。

皮定均为了进一步证实情况,又派出了几个会说本地方言的战士,化装成农民打探消息。这些战士打听到,杨香亭不仅和日军来往密切,还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情报队,四处打探八路军的行踪。

正当皮定均准备研究对策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局势更加明朗。支队在一次巡逻中抓获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经过审问,此人竟然是杨香亭派来的探子。这个探子交代,杨香亭手下有一支专门的情报队,由他的亲信带领,专门负责打探八路军的行踪,然后及时通知日军。

这下皮定均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支队的行踪总是被敌人掌握。他当即决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对付这个祸害百姓的汉奸武装。就在这时,支队的通信员跑来报告,说在白栗坪东边的一个村子里,发现了杨香亭的亲信屈德才正在那里收集情报。

根据这个重要情报,皮定均立即调整了作战计划。他决定先把这条信息传递链切断,再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拔掉这个钉子。这就有了后来那场惨烈的遭遇,也埋下了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二、血淋淋的教训

皮定均决定派出老战友屈中怀去和杨香亭谈判。屈中怀是皮定均的结拜兄弟,从1934年就跟随皮定均南征北战,两人一起度过了无数次生死关头。这次选派屈中怀前去,一方面是因为他能说会道,善于做群众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更容易与对方建立互信。

1944年9月15日清晨,屈中怀带着五名战士,手持白旗,来到了约定的谈判地点——狮子峪东麓的一座破庙。按照双方商定,谈判双方各带五名随从。但当屈中怀一行人走进破庙时,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庙里阴暗潮湿,四周布满了浓重的香火味,但仔细观察,这些香火都是新点的,显然是为了掩饰什么。

正当屈中怀准备开口说话时,杨香亭突然打了个手势。霎时间,从佛像后面、供桌下面跳出二十多个持枪的土匪,将屈中怀等人团团围住。原来杨香亭早就设下了埋伏,这次谈判不过是个圈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屈中怀立即下令战斗。在狭小的庙宇空间内,展开了激烈的短兵相接。屈中怀虽然身中数弹,仍然奋力反抗,掩护战士撤退。最终,屈中怀和五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得知噩耗的皮定均立即调集部队,对杨香亭的老巢发起围剿。这次行动,皮定均特意选择了夜间行军,避开了杨香亭布置在各个要道的眼线。豫西支队分成三路,对狮子峪实施了包围。

第一路由皮定均亲自带领,从正面发起进攻;第二路由副队长带领,从侧翼包抄;第三路则占领了制高点,准备随时支援。战斗在凌晨时分打响,杨香亭的部下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对训练有素的八路军,很快就陷入了被动。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杨香亭躲在一个暗堡里指挥。这时,一发迫击炮弹正好落在暗堡顶部,将杨香亭当场炸死。失去首领的土匪们顿时群龙无首,有的投降,有的四散而逃。其中,杨香亭的两个亲信头目被活捉,他们正是参与策划杀害屈中怀的主谋。

这两个头目被捕后,交代了许多重要情报。原来杨香亭不仅与日军勾结,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专门监视八路军的行动。他们在各个村庄都安插了眼线,一旦发现八路军的踪迹,立即通过预先设置的联络点报告给日军。

清点战场时,在杨香亭的指挥所里发现了一份详细的情报网名单,以及与日军往来的大量信件。这些物证充分证明了杨香亭确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他不仅背叛了民族,还残害抗日军民,罪行累累。

现场还发现了屈中怀的遗物,其中有一封未来得及寄出的家书。信中,屈中怀详细记录了自己在豫西支队的见闻,以及对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看到这封信的那一刻,战士们无不热泪盈眶。这场战斗虽然消灭了杨香亭这个汉奸,但付出的代价也着实惨重。

三、怒火中烧

消灭杨香亭后的第三天晚上,皮定均正在指挥部研究作战地图。一名通讯员匆匆跑来报告,说在白栗坪南面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两名可疑人员。经过初步审讯,这两人正是从狮子峪之战中逃脱的杨香亭亲信。

这两名俘虏被带到指挥部时,皮定均正在听取战况汇报。灯光下,其中一人竟然就是当日在破庙里开枪打死屈中怀的凶手。另一人则是专门负责与日军联络的情报员,手中掌握着大量八路军将士的情报。

审讯很快开始。经过反复盘问,两名俘虏交代了更多细节。原来在屈中怀遇害那天,他们不仅设下了埋伏,还在破庙周围布置了三道包围圈。如果不是屈中怀拼死掩护,恐怕连一个战士都逃不出来。而那个情报员则交代,他们已经将豫西支队的部署图纸送到了日军司令部,日军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豫西支队发动大规模进攻。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原来是日军的一支小分队摸到了指挥部附近,幸好被哨兵及时发现。这个突发情况让皮定均意识到,敌人可能已经掌握了指挥部的位置。

当晚,皮定均召集各部队负责人开会。会议刚开始,又一个紧急情报送到:日军调集了两个联队的兵力,正从三个方向向白栗坪推进。而在不久前,这两个俘虏还信誓旦旦地说没有向日军透露任何情报。

面对如此局面,皮定均拿起了挂在墙上的大刀。这把刀是他的贴身佩刀,曾经斩杀过不少敌人。他大步走向关押俘虏的房间,准备亲自审问这两个说谎的俘虏。

在昏暗的油灯下,皮定均手握大刀,站在两个俘虏面前。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必须尽快从这两人口中得到准确的情报,否则整个豫西支队都将陷入险境。就在他举起大刀的一刹那,门外突然响起了"砰砰砰"三声枪响。

枪声是他的警卫员李大勇开的。李大勇是皮定均的老部下,跟随他已经七年。在战场上,李大勇曾多次救过皮定均的命。这一次,他又一次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了自己的长官。

这三声枪响,不仅惊醒了正在气头上的皮定均,也惊动了整个指挥部。参谋长赵德文立即赶来,向皮定均汇报说,根据最新情报,日军的调动很可能是一个疑兵之计,他们的真实目标是要切断豫西支队的后路。

这个情报让局势豁然开朗。如果不是李大勇及时阻止,如果皮定均真的一时冲动杀死了这两个俘虏,不仅会违反纪律,更会失去获取重要情报的机会。

四、生死抉择

夜色渐深,皮定均在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参谋长赵德文展开一张详细的地形图,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位详细分析当前形势。日军的两个联队已经在东、南、北三个方向形成包围之势,而西面是一片险峻的山区,常人难以通过。

会议刚进行到一半,一名通讯员匆忙闯入,带来了新的情报:日军已经开始向白栗坪推进,预计四个小时后就能抵达豫西支队的驻地。更为棘手的是,日军这次行动配备了重型火炮,显然是有备而来。

皮定均立即下令,命令所有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他将部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负责正面阻击,第二梯队准备从侧翼发起突击,第三梯队则护送伤员和重要物资撤离。

在整理文件时,参谋长发现了一份重要材料。这是之前缴获的一份日军密电,上面详细记载了日军的一个秘密军火库的位置。这个军火库就在西面的山区里,距离豫西支队现在的位置只有十五公里。

这个发现让皮定均看到了转机。如果能够占领这个军火库,不仅可以获得急需的武器弹药,还能打乱日军的部署。但问题是,通往军火库的路途异常险峻,而且时间紧迫。

此时,警卫连长王铁山主动请缨,要求带领一个小分队前往侦察。王铁山是个老山民,对这片山区的地形极为熟悉。在他的带领下,一支由十二人组成的侦察小队立即出发。

两个小时后,王铁山的电报传来:通往军火库的山路确实险峻,但并非无路可走。他们发现了一条羊肠小道,虽然崎岖难行,但可以绕过日军的封锁线。更重要的是,这条路上没有发现日军的哨卡。

得到这个消息后,皮定均当机立断,决定孤注一掷。他命令主力部队佯装向东突围,实则从西面的这条秘密山路撤离。为了麻痹敌人,他还特意让通讯员发出了几份假情报,暗示豫西支队将向东突围。

撤离行动在午夜开始。为了减少行军时的噪音,所有战士都用布条裹住了脚步。伤员被用担架抬着,重要文件则分散携带。队伍沿着羊肠小道缓慢前进,夜色成了最好的掩护。

就在豫西支队撤离三个小时后,日军对白栗坪发动了猛烈进攻。但他们扑了个空,只找到一些刻意留下的旧物资。当日军意识到上当时,豫西支队已经通过那条险峻的山路,成功到达了军火库附近。

这个军火库的守备力量并不强,只有一个小队的日军。在出其不意的突袭中,豫西支队不仅控制了军火库,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其中包括几门山炮、上百箱手榴弹,以及充足的步枪子弹。

五、反败为胜

占领军火库后,皮定均立即部署防御工事。这处军火库位于山腰位置,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他命令工兵连连夜在周围布置了三道防线,并利用缴获的山炮构建了火力点。

第二天凌晨,日军果然派出一支部队前来增援军火库。这支部队约有两百人,装备精良。当他们沿着山路接近军火库时,遭到了豫西支队的伏击。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日军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撤退。

这次胜利让皮定均看到了战机。通过审问俘虏得知,日军的两个联队因为追击豫西支队,已经分散在各个地区。而军火库的位置恰好处在这两个联队的中间地带,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位置,就可以各个击破。

皮定均决定主动出击。他将部队分成三路:第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在军火库固守;第二路由赵德文带领,埋伏在东面的山谷中;第三路则由王铁山指挥,负责在关键时刻切断敌人的退路。

战斗在第三天早晨打响。日军调集了一个联队的兵力,准备强攻军火库。他们显然低估了豫西支队的实力,以为只要出动足够的兵力就能轻易夺回军火库。当日军的先头部队进入山谷时,埋伏已久的赵德文部立即发起攻击。

激战中,赵德文灵活运用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王铁山带领的部队也在日军后方展开行动,切断了他们的退路。被分割包围的日军陷入混乱,伤亡迅速增加。

就在这时,皮定均发现日军的另一个联队正从北面接近。他立即调整部署,命令军火库内的山炮对准北面的必经之路。当第二批日军进入射程时,早已瞄准的山炮立即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战斗持续到傍晚,日军的两个联队损失过半,剩余部队也已疲惫不堪。在夜幕掩护下,残余的日军开始撤退。但他们的退路已经被王铁山的部队控制,最终不得不分散突围,狼狈逃窜。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对豫西支队的包围,还重创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战斗,豫西支队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收拾战场时,在一名阵亡的日军军官身上发现了一份作战命令。这份命令揭示了日军原本的计划:他们准备先消灭豫西支队,然后对整个豫西地区发动大规模"扫荡"。而皮定均的这次反击,不仅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还为后续的反"扫荡"战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战后,豫西支队重新整编,将缴获的武器装备分配给各个连队。皮定均在军火库旧址设立了一个纪念碑,上面刻着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战士名字,其中就包括了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的屈中怀。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