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统一天下后为什么不还都长安而是定都洛阳?

唐宋元明清 2022-12-15 20:37:51

刘秀定都洛阳后,先后消灭了盘踞关中、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割据陇右称王的隗嚣与盘据西蜀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在公元36年扫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成家帝公孙述。自此,历经新莽末年长达近十九年的纷争混战,中国再次归于一统,那么作为西汉的延续,东汉统一天下后为什么不还都长安而是继续定都洛阳?

先看看刘秀为什么一开始定都洛阳:

《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按照管子里的标准,长安和洛阳皆符合定都的条件,各有所长,而东汉之所以一开始定都洛阳是因为:

1、刘秀定都的时候,长安还在更始帝刘玄手中,客观上他也无法选择定都关中。

2、立基于关东,自然以洛阳为首都。刘邦出关中与项羽争天下,自然容易接受定都长安,而刘秀以河北,三河为后方,同理也容易接受洛阳为首都。

3、刘秀开始定都洛阳,是因为洛阳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城市,其经济地理都符合首都条件。是刘秀出于自身实际利益考虑而选择定都于此,长安经过西汉两百年的发展,人口众多,土地负荷,王莽时期已经想迁都于洛阳,只是还没来得及行动,天下大乱时洛阳因为朱鲔的重兵守护没有遭遇大的战乱得以保全,朱鲔举城而降,刘秀幸南宫遂定都于此。

而经过两汉更迭之际的大动荡与大破坏,长安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赤眉军攻灭更始军占领长安时,连年饥荒,城内就饿死数十万人,至于赤眉军也找不到粮食被迫离开长安。后汉书中有提到: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在军事上,当时赤眉攻下长安,刘秀定都洛阳,形成对峙的两个政权,同时堵住赤眉东退之路。洛阳是中心之地,虽然定都洛阳就要被包围,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的局面:

东面有青州(今山东淄博)的张步、东海(今山东郯城)的董宪、睢阳(今河南淮阳)的刘永、庐州(今安徽庐江)的李宪;

南面有南郡(今湖北江陵)的秦丰、夷陵(今湖北宜昌)的田戎;

西面有成都的公孙述、天水(今甘肃通渭西)的隗嚣、河西(今甘肃兰州、武威、敦煌一带)的窦融等几股强大势力;

北面的渔阳(今北京一带)则有彭宠。

但同时这也是四面扩张基地,定都于此就控制了中原之要冲,为打败汉中的延岑,南方夷陵的田戎,东方睢阳的刘永,西南巴蜀的公孙述,西北安定的卢芳,奠定了基础。

刘秀统一天下不再迁都的原因:

1、打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虽然长安后面因为冯异的治理已经有所好转,但定都洛阳,大势已定,已经没必要再迁都长安,刘玄不就迁出事来了,前车之鉴。

2、定都洛阳是符合刘秀性格又符合刘秀的自身利益,有利于维护他统治,洛阳是中心之地,较为安全,不像西汉定都关中,与羌、氐相邻,暴露在外,易见侵扰。

3、最重要,因为关中生产的粮食已不足以支撑长安,必须每年自山东转漕数百万石粮食入关中,耗费太大。

战国时之秦国,关中粮产可自给自足,但天下一统之后,首都在关中,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西汉徙天下豪强、吏二千石于三辅,又中央政府之各级官吏甚多,与其家眷皆居住于京师,保卫京师之军队、皇宫之卫士,亦不下数十万。

而首都之公共工程特多,如秦始皇以天下徒七十余万治骊山、阿房宫。皆使大量人口集中于关中。故秦统一天下后,关中粮食不足,仰给山东之漕转。汉初事少,漕转山东粟,岁不过数十万石,中叶以后,“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

经常之专职漕转关东粮食入关中之兵卒就多达六万人,而船夫、纤夫、马夫、车夫尚不计在内。洛阳至陕县三百余里,因有三门砥柱之险,舟覆者几半,船夫多死,而纤夫亦常绳断坠死,不得不改为陆运。此三百里陆运之费,于唐代大约二石谷为钱一千。

按汉唐之铜钱比价难知,即使汉钱之价值是唐钱之一倍,则此三百里运一石谷之费用为汉钱250。专家推测汉代谷价为一石约30钱至200钱,此三百里之运费已超过所运之谷价甚多。洛阳至长安八百余里,后五百里虽漕运,然仓库码头起卸装载,费用亦大。是汉代自关东漕转粮食入关中,费用极昂。

西汉朝廷常欲有所兴作,以减少对山东漕粟之依赖,在武帝时,是在河东郡修水利,冀得灌溉“河蠕弃地”为良田,产粮可输入关中,节省漕转之费,然其事卒无功;武帝又欲利用褒水、斜水漕粮,其事亦类似;欲南越秦岭,另辟水道,沟通沔水、褒水、斜水、渭水,以漕山东、江、淮、巴、蜀、汉中之谷入关中。其事亦无功。

汉代东谷西运,非经过洛阳逆黄河而西不可,运输之役甚苦而耗费极大,此为都关中长安所必须负担者。光武于建武七年“二月辛巳,罢护漕都尉官”,此时离建武十二年底统一天下,尚有六年,光武已确定帝国之首都为洛阳,不会变更,此后不复漕运西往关中,故罢护漕都尉官。

漕转山东之粮食,西人关中,役苦而耗费,应是刘秀舍关中长安而都洛阳之重要原因。

刘秀定都洛阳,意味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将向关东倾斜,洛阳成为新的首都,势必一跃而上,关东人民肯定是十分开心的。而另一方面关中人民则不开心了,因为他们无法恢复昔日的地位和繁华,这种心里落差可想而知。所以他们上书希望国家能迁都,但他们的希望注定要落空。

刘秀应该在建武七年就已经做好不再迁都的打算,确定洛阳为东汉首都。

3 阅读:600
评论列表
  • 2023-03-06 21:23

    有实力定鼎天下的 谁不想来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