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玩心悦——瓷器拍卖鉴赏(一)

杞棠鉴藏 2024-06-05 08:51:42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暗刻六龙骖驾图尊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14.8

“大明嘉靖年制”款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57页,图38 骖驾图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四川博物院藏有一件东汉骖龙雷车画像砖,其中三龙驾一轺车,凌空风驰电掣般飞奔,画像砖中驾车人为仙人而非君王。典籍中,驾龙最初也与神仙文化有关。屈原《九歌·河伯》中有“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王逸注说“言河伯以水为车,骖驾螭龙而戏游也”,有河伯驾两龙的说法。 “六龙骖驾”的说法,在后代的诗歌中多有运用,如《乐府诗集》中有曹操的《气出唱·驾六龙》,曰:“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清人赵希璜《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当涂高》中有“长歌气出唱,桃花漳浦浪,六龙骖驾乘风行,仙人玉女环相向。”由此可见,六龙骖驾的意象最初滋生于神仙信仰,后渐被宫廷礼制所吸纳,至明代,六龙已用来指代帝王。《明史》记载,永乐年间的小宴乐队演奏曲目之一,“五奏《御六龙之曲》,其一,《清江引》:人心久仰生圣君,天使人生圣。圣人受天机,体天居中正,御六龙,驿明登九重”。 本品不仅装饰工艺复杂,而且题材甚为特殊。检索公私所藏,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同时期青花龙轿辇图瓶,器身绘天子车马,四周六龙盘围绕,祥云满布,此二者装饰题材颇为相似。若按典籍所记,此式装饰图案当有很高的使用规格。且很有可能为康熙时期皇家定烧之器,其收藏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值得关注。

清康熙早期 青花米点皴山水人物诗文天圆地方瓶

年代清康熙早期

尺寸高53.4

一面题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钤印“木石居”、一面题识“孤城夕树戍楼闲,回合青冥万仞山。明镜不须生白发,沙风自解老红颜”、钤印“降霞”、一面题识“清溪流过碧山头,万里澄鲜一色秋。”、钤印“降霞”、一面钤印“碧玉石之后”、“降霞”、“大明嘉靖年制”款 参阅:《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2004年,第31页,图2 本品撇口,束颈,折肩,长方形腹,下承平底,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其中腹部四开光内青花绘山水人物诗文图,诗文摘取唐宋诗句,与景致暗合。其中最为精彩的当为其中两面米点皴山水人物,浩浩大江,青山黯黯,远景层峦迭嶂,近景山石皱染,高士临江独坐,烟波缥缈,暗想平生,构图甚妙。外底心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康熙青花器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而最能代表康熙青花艺术风格的就是以山水为主题的瓷绘题材,历来为世人所赞誉。传世所见康熙山水纹题材作品,多为勾勒皴染之程序化绘画技法描绘而成。而本品构图师法郭熙,用笔追慕二米(米芾、米友仁),以文人意趣入画绘制而成,其画法的特点是用淡墨勾勒山形,再以横笔排点,以点代皴,最能表现山水间云雾变幻的景象。 宋元以来米家山水尤仕人所重,如明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赞曰“米家山谓之士大夫画”。众所周知,康熙皇帝以推崇董其昌而着称,故连带其而推崇米家山水,上行下效,故被康熙时期文人绘画所重视,而本品的设计和制作,或是在这一独特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品构图更富层次变化,置景,用笔,设色等方面更具米家山水韵味,颇有文人画的意味,且体量硕大,堪称康熙时期制瓷手工业高超技艺之代表,值得珍视。望星楼藏一件康熙米点皴天圆地方瓶,其一面所绘与本品构图、笔触均十分相似,或为一人所绘。

清康熙 青花十八罗汉图大筒式炉

年代清康熙

尺寸直径20.5

本品直口,筒腹,承三足,胎体细腻,器形规整。腹部青花通景绘十八罗汉图,诸尊者布置错落,姿态各殊,形骨古野,胡貌梵相,各执法器,以明身份。画风写实工细,须眉毫发刻画入微,衣纹细劲流畅,恍若行云流水。托塔罗汉手持七层宝塔,威严十足,身后沉思罗汉盘腿静坐,画面一转,伏虎罗汉骑虎回望,身后二罗汉对谈佛经,一旁二罗汉朝天远望,意欲降龙,远处持钵罗汉与布袋罗汉并坐,欢喜罗汉侧坐一旁。 罗汉即“阿罗汉”之简称,梵名(Arhat)。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十八罗汉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盘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堪受人天供养。瓷器以罗汉为饰,即取其成万事、破烦恼之吉祥涵义。 明末清初香炉因其宗教功用,多见神仙人物形象。如达摩、观音、八仙等。而以十八罗汉为装饰者极为少见。另外,本品中少之又少的场景描绘,大量的留白使画面的视觉效果向传统卷轴贴近。画工笔意洒脱,线条用色间似有几分明代遗风,细细品之,颇有韵味。

明崇祯 青花丙吉问牛人物故事图筒瓶

年代明崇祯

尺寸高48

来源:伦敦邦瀚斯2011年11月10日拍卖会第111号 本品撇口,短颈,筒腹及底内收,平底。瓶内外施透明釉,釉面清润莹洁。瓶外壁以青花为饰,颈部青花绘蕉叶纹。腹部青花通景绘丙吉问牛人物故事图。画面中丙吉头戴展角幞头,身着官袍,立于宝盖之下,面露悦色,正与农人对语。身后侍从随行。整幅画面构图严谨,青花发色浓淡适宜,周围景致描绘细腻,渲染清晰,人物更是生动传神,颇具崇祯上品细料器之特征。 “丙吉问牛”人物故事,源出《汉书 魏相丙吉传》,传载“丙吉为相,出郊,遇途人有殴死者,不问。遇有逐牛而喘者,问曰:牛行几里矣。或曰前后失问。吉曰: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失序。三公调理阴阳,职当忧,故问之。殴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当问也。”至明代,“丙吉问牛”遂成为成语典故,流传于世。据明人程登吉《幼学琼林》载 “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因此,后世常借此典故,表达心忧国家,心系民生的高尚品格。 本品造型挺拔,体量硕大,胎釉俱佳,为典型崇祯青花精细之作,颇值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