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酒后对李克农不敬,周总理怒批,李克农的做法让人敬佩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3-08-30 00:58:04

1951年7月1日,朝鲜战争进入僵持状态,后经协商,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

事关重大,当时中朝双方都选出了一个强大的谈判班子。

朝方有南日、李相朝、张平山。中方有主要由北京方面和志愿军司令部组成,志愿军司令部派出了邓华、解方参与谈判。

志愿军谈判代表团团长李克农 (坐者) 与邓华 (后排左一)、 解方 (后排右一)、 乔 冠华(后排中间)

毛主席和周总理又点名让李克农和乔冠华奔赴朝鲜参与谈判,就这样组成了“朝中停战谈判代表团”。

事后,根据两国高层的协议,最后挑选了具有较高声望和地位的李克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担任代表团顾问。

谈判结果事关重大,虽说在谈判桌上的斗争不像战争上那样兵戎相见,但也是唇枪舌剑,十分尖锐。

为了避免落于下风,故而会前都要作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发言稿尤为重要。一般,发言稿要做两手准备,一种篇幅较长,是用来系统驳斥对方的论点。

另一种,篇幅较短,是用于临时发言。

发言稿一般是经由朝中代表团开会商议,讨论好大概内容后,由乔冠华整理完成。

1971年乔冠华在联合国会议

乔冠华曾留学德国,读过哲学,文笔犀利,再加上在周总理的栽培下,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职业外交家。

对于这种发言稿自然是信手拈来,能够很好的完成。

另外,在谈判期间,对于重大问题,也常有自己的见解。

比如后面谈判破裂期间,当时不少人认为应当主动提出复会问题。乔冠华审时度势,认为美国拖不起,于是提出以静制动,结果也如其所料,美方被迫回到谈判桌,故而我方占据了主动权。

还有在谈判期间,乔冠华就敏锐的预料到战俘问题,会阻碍谈判进程,宜早做准备,果不其然,后来战俘问题果真成了达成停战协议的主要绊脚石。

可见,乔冠华此人还是颇具才能,而这样一个人,难免会有点高傲自负,加之其不拘陈规,故而难以被领导。

乔冠华

伍修权就曾回忆道:“当时第一助手是乔冠华。‘乔老爷’,可不好领导呀……”

他眼里也没有几个佩服的人。

李克农作为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作为副手,有时李克农也感觉到和乔冠华较难相处。但他一直以大局为重,不以为意,也从不当着人的面去指责乔冠华,更不允许其他人在背后议论他的长短。

在他看来,一个人有其长必有其短,而往往缺点正是优点造成的。

后来他们经过这次朝鲜谈判,也成为了好朋友,而真正令他乔冠华感动的是,李克农在这期间的两件事。

熟悉乔冠华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嗜好,那就是烟和酒。

每次开预备会时,他身边总是放一瓶茅台酒,说到高兴处就品一口茅台。

可酒能提神,也能误事。

在谈判签字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或许是因为来了兴致,他就喝多了几杯,酒过三巡,他有些醉意,还摔了两个酒杯。

李克农

大家见状,纷纷劝他先回去休息,他却还不尽兴,之后喝的醉醺醺,开始酒后胡言:

“我辛辛苦苦地给毛主席的报告,都是老头子一个人签名。”

大家都很是错愕,显然他嘴里的老头子,指的就是李克农,而当时李克农并不在场。

很快,周总理便知道了此事,他得知后很是恼火,于是狠狠批了乔冠华一通,让乔冠华写检查,去给李克农赔礼道歉。

乔冠华这时酒醒了,也意识到自己确实做的太过分了。

于是,他亲自前去向李克农承认错误,然而李克农得知后,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

“这事我早知道了,你眼里没有几个人,要吃大亏的。”

事后,李克农还专门找到周总理说情,不要处分乔冠华。

而另外一件事就是李克农在谈判期间,还曾致函外交部章汉夫副部长,表露了他对乔冠华的深切关爱和期待。

李克农

李克农在信中表示:这些年里,老乔辛苦了。如果没有老乔,我个人不可能支持下去。

李克农还对乔冠华的身体表示了担忧,他说乔冠华睡眠很少,长期下去,不好,还特意提出等谈判结束后,让他休息一两月,保证好身体。

数年后,乔冠华才知道了李克农的对他的这些情谊。故而,他多次对人说,李克农对我这么宽宏大量,深受感动。

无疑,李克农对待乔冠华态度,彰显的是他的大将风度,还有他的那种爱才之心和处处为党考虑的高贵品德,也跃然纸上!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