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大型通俗理论节目《文耀中华》,在江苏卫视等全国11家卫视频道,以及芒果TV、优酷、爱奇艺等全国多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同步上线播出,引发各地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
(一)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旗帜高擎,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比翼齐飞,再到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最大法宝……《文耀中华》以宏阔的视野、历史的角度、哲学的思维、平实的表达,致力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讲深、讲透、讲活,其浓厚的文化韵味、独到的见解观点、全新的视听体验,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以下视频来源于
江苏新闻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看来,《文耀中华》是具有开创性和深度的理论节目,不仅在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学习和文化体验方式。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认为,《文耀中华》用现代传媒的方式对“思想”和“文化”作了生动的诠释和理论普及。其思想深邃、立意高远,内容编排匠心独运、制作精良,使观看过程成为一场追光之旅、寻根之旅、逐梦之旅,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理论盛宴、精神大餐。
难能可贵的是,《文耀中华》创新性地采用“演播室访谈+跟着总书记去打卡+文化大咖说+文化现场探访+一起学习”的丰富结构和全新样态,穿插“网络达人VLOG+AI短片+MG动画短片”的多元呈现,着力将理论阐释与文化体验、实践感悟相贯通,用文化场景、文化盛事不断激发受众的观赏兴趣和审美愉悦,力求做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谈到,《文耀中华》让观众能够听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见解和感悟,能够轻松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昀表示,节目邀请众多外国青年参与其中,深入中国各地亲身体验与感受中国文化,从独特的国际视角出发,向世界生动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与深厚底蕴。
(二)
《文耀中华》用12集、每集45分钟的精彩讲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和涵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作了生动详实的挖掘和呈现,让观众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和百年党史的恢宏画卷中,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壮阔图景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与宏阔,充分体悟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刘飞评价节目称,很好地做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将说理、陈情、言事有机统一起来,既全面准确深入而又清晰明白地讲清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在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说是做好党的理论宣传教育的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创新。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表示,把我们党的创新思想和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进行非常好的融合,让我们的理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的老百姓能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究竟怎么样可以开拓未来。我相信,这也是一档通俗化理论节目能够给我们的观众,包括能够给我们整个的视听行业带来的启迪。
演播室内,理论专家、文化名家、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们等沉浸式分享理论认识和实践体悟;演播室外,主持人和海内外网络达人打卡各地“文化地标”,《文耀中华》在创新表达上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东亮谈到,节目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深入全国各地进行实地探访,挖掘出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融通中外、美美与共的思想内涵,让观众在故事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和力量,也为我们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三)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文耀中华》在全国11家卫视频道首轮播出后,在北京、河北、吉林、浙江、辽宁等多个地区列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一,电视端覆盖观众上亿人次,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1.5亿,网络端相关视频合计播放量超2亿……无疑,节目成为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通俗理论节目的“现象级”作品。
1月12日起,《文耀中华》在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广西、四川、内蒙古、西藏、陕西、宁夏等10家省级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二轮播出。同时,1月14日起登陆江苏城市频道、江苏国际频道,并在全省市、县广播电视台主频道及台属新媒体、门户网站集中展播。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刘东超认为,《文耀中华》是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框架宏大、内容丰富,中西古今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它还借助了一些国际友人的视角,向世界展示出我们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丰富精彩的成就,非常具有说服力。
青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晓巍表示,《文耀中华》收视情况位列前茅,引发收视热潮。青海台着手对《文耀中华》进行民族语版的译制工作,力争能够尽快在安多卫视播出。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田维刚谈到,看到了理论节目生动的、鲜活的演绎,不仅在电视上播出,还有在互联网平台都进行了传播,和年轻的受众进行了一次深度很有意义的结合,产生非常积极的传播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李昂说,节目既深刻、又生动,让人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汲取知识,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脉动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