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彩蛋爸爸
孩子哭闹,你是会安抚孩子,还是对孩子发脾气?
办公室的一个同事说:我也想安抚他,但是看着他在那里无休止地哭闹,我就忍不住发脾气了。
还有一位同事说:越安抚越哭,还不如发一顿脾气来得有用呢!
当然,还有一位宝妈同事说:他一哭我就想发脾气,然后确实也发了,发完脾气后我又后悔了。
看着孩子哭,为什么我们总是也忍不住发脾气呢?
01 情绪唤醒效应
小时候去参加了一场葬礼,说实话,去世的那个人,和我们家非亲非故,但是到了现场,我还是哭了。
为什么?
现在想来,就是“情绪唤醒效应”。
因为现场很多都是逝者的亲戚、家人,他们都非常悲伤。
在这样悲伤的氛围之下,我悲伤的情绪被唤醒了,所以也哭了。
从心理学上来说,情绪唤醒效应,便是指看到榜样表达的情感,在观察者上升,容易唤起类似的情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煽情的电视剧会哭,见到悲伤的场景也会觉得笑不出来。
而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我们的“坏情绪”也被唤醒了。
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无助,看到了孩子的难过、悲伤、愤怒等等,相应的,我们的情绪在被唤醒之后,不应该是想着怎么去帮助孩子吗?而非对孩子发脾气。
但是,唤醒情绪,不代表是会正确处理。
因为,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面对这种情绪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处理。
从而,在被唤醒情绪之后,也开始崩溃,所以便会对大孩子发脾气。
而那些一开始安抚孩子,而后发脾气的父母,就是“处理情绪失败”的父母。
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想着去处理自己的坏情绪,然后发现,处理完之后,孩子的坏情绪依旧无法消失,想不到更好办法的他们,又成为“处理情绪失败”的父母。
02 “处理情绪”的方法,不只是语言
孩子哭闹,你是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的呢?
上次在外面吃饭,看到孩子哭闹,妈妈对孩子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一个人待商场里吧!”
“再哭就揍你!”
“再哭就不要你了!”
“多大点事儿啊,有什么值得哭的!”
“能不能不要哭了,烦死了!”
“不哭不哭,你想要什么,妈妈都满足你!”
……
类似的话,你是不是听过很多?
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家长最快用的方式,就是用语言和孩子沟通。
但说实在的,孩子正哭得伤心呢,哪有空听你说话!
威胁的话,孩子倒是会害怕,但是治标不治本,以后孩子还是会就范;
讲道理的话,孩子哭得正热闹,脑子是转不过弯儿来的。
但是,处理情绪,就只有“沟通”这一个方法吗?
其实不是。
仔细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有很多种方法:哭闹、拥抱、眼神等各种行为动作。
所以除去语言沟通,我们还可以用行为动作,来和孩子沟通。
比如,拥抱沟通。
彩蛋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感谢他的一位老师。
彩蛋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中午不睡觉,就哭闹,想妈妈,闹得其他孩子也睡不了。
然后,那位老师就将彩蛋抱在怀里说:“你想妈妈啦,在家是不是都是妈妈陪你睡觉?其实老师也很想自己的妈妈,所以老师特别理解你!睡着了妈妈就来你的梦里吧!想哭就再哭一会儿,哭完了就睡觉,老师一直陪着你!”
慢慢地,彩蛋情绪就被安抚下来了。
后来,老师差不多抱彩蛋睡了一个多月,就慢慢从抱着睡,到拍着睡,再到独自睡。
说实话,那时候的我们,作为父母,对彩蛋可能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以及用这么合适的方法。
有时候,孩子确实是委屈了,不开心了,哭一哭,闹一闹,是正常的。
这时候,安抚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拥抱。
上前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的哭闹或许会持续一阵子,但是,这也只是孩子将内心的委屈与不快宣泄完罢了。
等孩子哭完了,其实坏情绪也跑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可以再用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
比如,眼神沟通。
有时候,确实是孩子不像话,家长自然也不能一味地纵容。
这时候,也不一定需要安抚,也不需要威胁恐吓,给孩子一个“眼神杀”,其实孩子心里就能够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或许,孩子还会再哭一阵,以此来观看父母的反应。
在没有反转的情况下,孩子也会慢慢安静下来的,他又不傻,一直哭又得不到满足,也是很累的。
等孩子安静之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地方,和孩子沟通之前的问题。
总之,家长也要根据孩子哭闹的原因,正确解读孩子的情绪,给到孩子对应的“行为沟通”,在孩子哭闹结束之后,再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
03 理解孩子的每一声哭闹
孩子哭闹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开心了;
受委屈了;
撒娇了;
疼了……
作为家长的我们,得去理解孩子的每一声哭闹,然后才能用正确的行为去安抚孩子。
责备、吼骂,只会让孩子的坏情绪持续爆发,而家长更坏的情绪,也会被唤醒。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哪怕是为了让自己的情绪好一些,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得去理解孩子的每一声哭闹,然后用温和的方式,去处理孩子的坏情绪。
每一次坏情绪走得比较温和、平稳,孩子的情绪控制、处理能力,便会上一个台阶!
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