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土耳其,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至暗时刻仍然击败了英法联军

东君聊 2024-09-30 10:12:33

法国和英国在土耳其独立战争(1919-1923)中被土耳其击败是一个令人乍舌的意外插曲,要知道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英法在国联排挤美国后正处于国际秩序的顶端,风光无两。

然而土耳其突厥人在英法正在享用肢解奥斯曼帝国的大餐中捅了他们一刀。而就是这一刀捅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尘埃落定的地缘政治、民族身份和军事战略的复杂现实,也让英法等欧洲列强认识到想把突厥这个外来户借机消灭是不可能的,于是在土耳其独立后才有了与希腊种族互换等各种改消灭为遏制的政策。土耳其的存在基本保证了欧洲突厥人的民族独立性。否则欧洲突厥人很可能就此和犹太人一样走上流亡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濒临崩溃,赢得胜利的协约国虎视眈眈的试图瓜分其领土,其中也包括现代的土耳其部分。1920年英法主导的《塞夫尔条约》露出了獠牙,旨在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残余领土,而已经被打的没了脾气的奥斯曼苏丹政府基本上全盘接受了英法的主张。但这种软弱的行为遭到了土耳其年轻军官阶层和民族主义者的强烈抵制,这些人也从政府的软弱中看到了机会。

领导这场民族主义运动的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这是一个在现代土耳其被视为耶稣,摩西,华盛顿,成吉思汗乃至超人的神一样的存在。凯末尔是领导土耳其获得主权的关键人物。土耳其民众对外国占领和对国家的威胁的不满在激发对独立运动的支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土耳其人认为《塞夫尔条约》是一种屈辱的强加,将剥夺他们的土地和尊严。从这点上看,突厥人明显比德国人更有种,不服就干,同样的屈辱德国人就承受了,而当时的战场,德国在东线是大胜的态势,差一点的西线也是僵持的局面,就看谁能坚持最后一口气。结果素以吃苦耐劳和遵守纪律著称的德意志族居然还没有懒散的法国和油滑的英国能挺,真是有够讽刺。

话说远了回到主题。

当然要说造成土耳其冲突英法最终不得不妥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盟国的实力和决心下降。战后,英国和法国经济枯竭,政治不稳定。他们的国家重点是有分歧的,因为他们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其各自的利益和承诺,这使得他们很难有效地管控土耳其的局势。

但最主要的还是英法低估了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组织技能和决心,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把帝国主义者打疼,他们又怎么会自己妥协呢。凯末尔和他的战友们的领导层将本来是一场混乱的抵抗变成了一场有凝聚力的军事行动。土耳其军队利用游击战术并动员民众支持,利用他们对地形和当地条件的了解来打击盟军的常规部队和过度深入的战线。

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和盟军之间的军事交战以一系列重要的战斗为标志,如萨卡里亚战役和1922年的大反攻。土耳其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退了希腊军队,并最终向伊兹密尔市推进,伊兹密尔市是希腊占领的焦点。这一成功不仅鼓舞了土耳其的士气,还为阿塔图尔克对现代、独立的土耳其的愿景获得了更大的国内支持。

相比之下,西方列强在与内部异议和不断变化的舆论作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的厌倦使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越来越难以在国外为军事行动辩护,特别是在自决情绪强烈的地区。

最终,土耳其独立战争以1923年签署《洛桑条约》而告终,该条约承认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的主权。该条约取代了早期的《塞夫尔条约》,确认了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并确立了其边界。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土耳其民族认同发展的重要时刻。土耳其建国后,欧洲突厥人从庞大而混乱的帝国时期变成了更小但集中的民族国家,加之与希腊的种族互换,加强了血统的统一和民族认同。突厥这个横跨欧亚屹立千年的民族也再度证明了他的民族韧性。

作者按:突厥和突厥化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一谈的历史现象,在今天的世界也通过不同方式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比如可萨犹太化突厥人(以色列人)。如果说大家感兴趣这个话题,作者可以专门写篇文章详细讲讲突厥人。

​​​​​​​​​​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