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早期的李若谷是一代名相,曾为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元老,出身平民,从小父母双亡,是个孤儿,为了改变命运,从儿时起就发奋读书,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进士及第,挤进了宋朝的公务员队伍,他考上公务员之后,工作勤奋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终于成为一代名官,因为为官清廉,决策亲民,故在民众和官场中威信都非常高,在百姓和官场上都留下很好的口碑。
当时有一批刚刚考上进士的学子,非常仰慕李若谷的才华,也都想去拜访名臣李诺谷,想得到他的提携和真传,其中新进士刘之器与两个同年考中的学子约好了在某一天去拜见李若谷,并请教今后在为官任上的从政治国方式方法。双方在一般喧寒问候之后,李若谷对三个学子的回答仅仅是一句话,告诉他们,若是以后为官上任之后:做一任好官,不需要记住许多官场戒律,只需要记住“勤奋努力,谨慎小心,温和宽松,缓慢迟疑”这16个字。其中一个学子对李诺谷的话不是很理解,有点蒙圈,就请教:“勤奋努力,谨慎小心,温和宽松,确实需要听从。至于办事缓慢迟疑,学生愚纯,不知道其中的真议,请教老师该如何正确理解”?
李若谷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我哪里是教你们缓慢迟疑?不去办事呢?我只是说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是因为匆匆忙忙而搞坏的。缓慢迟疑的意思不是叫你们拖三拉四的办事,而是叫你们凡事都要想明白前因后果,做好专门的调查研究之后,才去决策办事”。刘之器和几位学子顿悟,对李若谷深涂施以学生之礼。
一般迟疑不决这种办事方式,相当于现在的作风拖拉,用民间的话说就是磨洋工。在这里,李诺谷为何却要用“缓慢迟疑”来教导这三个进士呢?原来这是有深深的含义的,李若谷对于缓慢迟疑的定义是这样的:他专门针对于办事急于求成,流于形式,而不讲效果的那些官场弊病,遇到需要决策的事,或者需要审理案子的事,必须先要进行一般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是非曲折,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所谓快刀斩乱麻。
李若谷的“缓慢迟疑”从政方式,用到现在也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任何决策,任何处事,都必须要建筑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事情原委,分析利弊之大小,这就是所谓的缓慢迟疑。遇事匆匆忙忙,事先不做一般调查研究。也不做分析论证,仅仅凭一腔热血拍脑袋,这样的决策快是快了,但是非常容易出差错。所以李诺谷的缓慢迟疑决策方式放到现在,也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