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个人最大的聪明,是接纳自己的“无知”,反思自己

小轩谈过去 2024-08-21 22:54:34

庄子和惠子,都是当时最有思想和学识的人,他们有时候是好朋友,有时候在思想上,又有着非常巨大的分歧。

比如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说鱼很快乐,惠子却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马上反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关于这场辩论所蕴藏的哲理,我们不多加讨论,但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就是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正确,于是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生活中,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无知,所以他们才会坚定地反驳别人的观点,然而,庄子试图用很多故事来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有多少学识,他的认知也一定有边界,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无知,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聪明。

庄子和惠子,还有过一次有趣的争论,惠子故意说庄子的言论毫无用处。庄子反驳,只有先懂得无用,才能谈有用。

他用了一个比喻,比如大地很广阔,但人双脚站立的有用之地却只需要一小块,如果将其他的无用之地全部挖掉,只留下这一小块,人就会彻底困死。

正是因为有广阔的无用之地,人才可以自由生存,我们立足的这一小块,是我们自认为知道的世界,而之外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无知,人只有明白自己的无知大过于已知,才不会让自己困在一个狭隘的世界。

西汉时期的曹参,是萧何的挚友,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出任宰相的萧何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国家因此稳步发展,萧何临终之际,向皇帝推荐曹参接任自己的宰相之位。

但是曹参当上宰相以后,所有的工作全都照搬萧何制定的规矩,这在皇帝看来,曹参无所作为,于是质问曹参为何懒政。

曹参回答:我的才能远远不及萧何,他制定的法令受到百姓赞颂,现在我做宰相只要能遵循萧何的治理、国家就可以稳步发展,所以我还是不添乱为好。

皇帝听完之后深以为然。这就是“萧规曹随”的典故。那么曹参,很显然并不是一个无用之人,但却是一个“深知”自己“无知”的人,他承认萧何比自己厉害,也坦然接纳自己的无知,所以这反而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

但是生活中,大多数稍有权力和地位的人,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们从不反思,也拒绝接受,总是在自己权力范围之内将自己的无知当作真理不容反驳,逼迫别人接受并强硬推行。

而这种愚蠢的做法,迟早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一个人最大的聪明,并不是自己知道多少,而是能够接纳自己的“无知”!因此,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正如道德经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上智!

2 阅读:109
评论列表
  • 2024-08-24 15:05

    知鱼之乐,顺应天性而活自然是快乐的,人如此,鱼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