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公布J-20击落“敌机”信息量很大,到底是谁那么倒霉被打掉了?

观史纪实体育 2024-09-19 17:58:51

9月15日,一条由人民网官微发布的J-20战斗机“击落敌机”视频,点燃了无数军事爱好者的热情。视频中,J-20以雷霆之势,发射导弹精准命中目标,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尽显大国重器的威武雄风。然而,在这段时长不到半分钟的画面背后,却隐藏着关于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暗示,如同雄鹰低沉的鸣叫,预示着山雨欲来。

不少人或许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军事演习,J-20击落的不过是预设好的靶机,无需过度解读。但如果仔细分析视频中透露出的信息,就会发现,这次演习绝非简单的“打靶”,而是对未来无人化作战体系的一次成功预演,其意义远非肉眼可见的那么简单。

视频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幕,莫过于J-20飞行员在收到“天眼”指令后,果断发射导弹,而此时,J-20自身的雷达系统却显示“干净”,并未发现任何目标。这看似矛盾的场景,恰恰是现代空战中信息化对抗的真实写照。

“天眼”,很可能是指预警机,它作为现代空战中的“空中指挥塔”,拥有强大的远程探测能力,能够在数百公里外发现并识别敌方目标,并将信息实时传输给作战单元。而视频中出现的“敌机”,则很可能是具备高性能隐身能力的无人机,例如模拟F-22或F-35特征的靶机。

隐身技术是现代军事强国竞相追逐的尖端技术之一,其目的在于降低武器装备的雷达反射信号,使其难以被敌方雷达系统发现和跟踪,从而获得战场上的先机。F-22和F-35作为美国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均采用了先进的隐身技术,其隐身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而J-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同样也应用了先进的隐身技术,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远低于上一代战斗机,能够有效降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然而,即使是J-20这样先进的战机,也无法完全摆脱雷达的探测,尤其是在面对同样具备隐身能力的对手时,雷达系统的效力将大打折扣。

因此,J-20在演习中“雷达干净”的情况,并非意味着其探测能力不足,而是“敌机”的隐身性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有效躲避J-20雷达的探测。而在这种情况下,预警机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警机凭借其强大的雷达系统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隐形”目标,并将其位置、航向等信息及时传递给J-20等作战单元,为其提供目标指示和引导。J-20则可以根据预警机提供的信息,调整航线、选择攻击时机,最终发射导弹完成打击任务。

视频中J-20发射的两枚导弹,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从导弹的外形和射程来判断,很可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PL-15型超远程空空导弹。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据称可达300公里以上,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能够在敌方防区外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PL-15的列装,标志着中国空军在超远程空空导弹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性能已经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美国AIM-120D等同类先进导弹的水平。而J-20作为一款具备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和隐身能力的先进战斗机,与PL-15的组合,无疑将构成巨大的威慑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演习中,J-20并非依靠自身的雷达系统锁定目标,而是通过预警机的信息支援,完成了对“敌机”的打击。这表明,在未来的空战中,J-20的角色定位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空战主力,逐渐转变为“空空导弹卡车”,重点执行远程精确打击任务。

这种转变并非是对J-20作战能力的否定,而是基于对未来空战形态的判断和选择。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战场上,制空权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和复杂,隐身、电子战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视距内格斗”的场景可能会越来越少。

而J-20作为一款具备优异隐身性能和超远程打击能力的战机,更适合在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支援平台的配合下,利用其速度和航程优势,对敌方高价值目标,例如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从而瘫痪敌方的作战体系,瓦解其抵抗意志。

J-20“击落敌机”视频所展现的无人化作战体系,只是未来战争形态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人化作战已经成为未来战争发展的重要趋势。

与传统的有人作战相比,无人化作战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无人作战系统可以执行高风险、高强度的任务,例如深入敌后侦察、打击重要目标等,而无需担心人员伤亡,从而降低战争成本,减少人员伤亡。

其次,无人作战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执行任务,不受人类生理极限的限制,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此外,无人作战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链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

例如,在未来的空战中,无人机可以充当“空中斥候”,执行侦察、监视、目标指示等任务,为有人战机提供战场态势感知。而有人战机则可以利用无人机提供的信息,对敌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或者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执行制空作战任务。

除了空中作战,无人化作战还将在地面作战、海上作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无人地面车辆(UGV)可以用于执行巡逻、侦察、排爆等任务,而无人水面舰艇(USV)则可以用于执行海上巡逻、反潜、反水雷等任务。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战场上,各种类型的无人作战系统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并与有人作战平台相互配合,形成人机协同作战的格局。而人类在战争中的角色,也将从传统的“战场主角”,逐渐转变为“幕后指挥”,通过操控无人作战系统来完成作战任务。

中国在无人化作战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从攻击型无人机到侦察无人机,从无人预警机到无人作战艇,中国在无人系统研制和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完整的无人作战体系。

例如,GJ-11“利剑”隐身飞翼无人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隐身无人攻击机,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超音速飞行能力和较大的载弹量,被认为是中国版“忠诚僚机”的代表作。

WZ-7“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则是一款具有战略侦察能力的无人机平台,其最大航程超过7000公里,可在2万米高空连续飞行40小时以上,能够对广阔的地域进行持续监视。

WZ-9“无侦-9”无人预警机,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专用无人预警机,其雷达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能够为作战部队提供远程预警、目标指示等信息支持。

这些无人作战平台的列装,标志着中国军队在无人化作战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未来战争形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无人化作战的发展,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规范无人系统的使用,避免其滥用,如何确保无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应对敌方的反制措施,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无人化作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思考。在无人化战争中,作战人员与战场的距离被拉远,战争的残酷性被技术手段所掩盖,这是否会导致战争决策的轻率化,降低人们对战争的敬畏之心?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确保无人化作战技术的安全、可控发展,并将其用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目的。

J-20“击落敌机”视频,为我们揭示了未来战争的冰山一角。无人化作战、智能化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态,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军队将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无人化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坚强保障。同时,中国也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无人化作战带来的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在那场没有硝烟的科技竞争中,中国已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向着未来战场的制高点发起冲刺。无人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军队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挑战,决胜未来!

0 阅读: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