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哈民遗址:史前瘟疫肆虐,数百骸骨揭示千年恐怖浩劫

船长卡戎 2024-05-04 09:47:10

在我国内蒙古的科尔沁沙地,正好处在辽西、松嫩、吉长这些重要考古文化区域的中心交叉点上。就好比是几条大路汇合的地方,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考古宝地。过去,考古工作在这个地方起步晚基础十分薄弱。但是,这有一个遗址因其惊人的集中性人骨遗存而举世闻名,细腻地再现了史前一场惨烈的浩劫。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来到2010年春夏之交。国家打算为从通辽到霍林河的铁路线路扩建一条的复线。为扩建设项目先期进行文物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通辽市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有个叫哈民忙哈的地方,正遭受着盗掘者的疯狂破坏。

2010年—2013年,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这里清理出房址43座,墓葬6座,灰坑33座,环壕1条,清理面积达4000余平米。根据碳十四年代测定法检测,这遗址大概是在五千五百年前到五千年前,和红山文化的末期差不多

在遥远的古代,先民们为了让住的地方更安全,他们会建造各种防御工事。考古学上,用石头和土块等垒起墙围绕起来的居所,被称之为“城”。挖一道道深沟,环绕着居住地,则被叫做“聚落”。从全世界的考古情况看,城市的雏形大约在5000年前开始出现。而壕沟或环壕的历史则更为悠久,早在9000年前就已经存在。这个哈民遗址就是用壕沟围裹起来的聚落遗址。

在哈民忙哈遗址的几座房址中,人们惊骇地揭露了几处犹如地狱般的人骨丛葬现场。其中几间房屋内更是堆积了总数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181具以上。而40号房址更是透露出一种诡异的氛围。在这个不足4平米的狭小空间里,至少有97具人骨遗骸,而且竟然被叠压成了三层。据统计分析,这些不幸亡者的平均年龄仅仅停留在26.8岁。

这里宛如人间炼狱的一角。据观察,每具骨架尽管保持着原有的头颅四肢连接结构,仿佛死者的哀嚎瞬间凝固。据专家分析,F40靠近门道处的人骨堆积叠压厚度明显高于室内其他部分。这可能是因为死亡人数不断增多,来不及进行正常的埋葬仪式,只能选择在室内集中停放这些尸体。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他们不得不将死亡个体层层叠压,以腾出空间容纳更多的死者。

看来,有一股无法名状的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了整个聚落,致使大量居民如同落叶般纷纷倒下,迅速地走向生命终点。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通常来说,非正常死亡通常指的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死亡,包括自然灾难、事故暴力和传染病等。经过对遗址周边环境的考察,这个遗址的四周都是沙丘,没有陡峭的山石。在发掘过程中,也没有发现淤土或被洪水裹挟的堆积物,也未发现泄洪沟壑或因地壳运动造成的层面结构痕迹。因此,专家们初步排除自然灾难导致群体死亡的可能性。

同时,对出土的人骨进行古病理学观察后。这些骨头上面都没有找到像是被人砍伤和打砸的痕迹。也没看出像是因为打仗或者祭祀活动集体牺牲的线索。所以,那种激烈的暴力冲突或者特殊仪式导致的大规模死亡,现在看来也是不太可能的。

在我国的史前遗址中,有一些是因为灾难性的事件而被废弃的。其中,内蒙古庙子沟遗址据说就是因为瘟疫的爆发而被迫放弃。通过将这两个遗址出土人骨年龄结构进行比对。哈民忙哈遗址的平均死亡年龄(26.8岁)与庙子沟遗址的平均死亡年龄(22岁)非常接近。通过比较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时,在壮年期个体的死亡率上,哈民忙哈遗址为35.4%,与庙子沟遗址(30%)较为接近。结合堆弃的人骨多为妇女和儿童。有专家推断,或许是当青壮年男性外出狩猎或者征战时,聚落内的妇女儿童便成为一场突然降临的急性传染病的牺牲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疾病引起了这次浩劫呢?

经过仔细的统计和分析,这个地方的居民经常捕捉一些中小型的哺乳动物来吃。其中,野兔的数量最多占了哺乳动物总数的75%。此外,东北鼢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如此看来,这些小动物应该是先民的重要肉食来源。

内蒙古的科尔沁沙地,自古以来便是鼠疫盛行之地。甚至在前几年仍有鼠患问题。野兔和老鼠繁殖能力很强。如果这些小动物被带有病菌的鼠蚤叮咬,当人们捕食它们时,鼠疫杆菌就会轻易地传给人类。史前的时候,假如人们得了鼠疫。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疾病会在人群中迅速蔓延,造成人群大量死亡。

这么看,应该是鼠疫造成了这次悲剧吗?

不好说,只能说有很大可能。

鼠疫是这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非常短,因此很难在骨骼上留下可供观察的痕迹。现在只能期待通过分子考古学检测来获得有关鼠疫杆菌的直接证据。

各位朋友我们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