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玩失传了近百年,现在忽然出现还很火爆?

漠草文玩爱文学 2024-11-26 16:00:50

虬角,其实就是海像牙所制的工艺品,在京津这一带的老行家里头,大家都亲切地叫它“秋橛”。这玩意儿比牙密度大,沉甸甸的,断面纹理像极了大脑沟回,拿在手里,那手感、质感,简直了!以前的清朝宫廷工匠们有这一手绝活儿,能把海牙染成翠绿的颜色,远远看去,跟翡翠似的,美得很。

可惜啊,这工艺太复杂了,又没留下多少文字记录,现在几乎没人会了。因此,能保存下来的虬角物件儿,那是相当稀少,知道它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呢。

南北朝时候有本叫《神异经》的书,里头头一回讲了北极和海牙的事儿。到了明朝,西伯利亚那边儿经常给大明送贡品,其中就有海牙这种宝贝。

后来啊,到了清朝中晚期,那种翠绿的翡翠真的很少了,咱们国家只能从外面弄点儿进来。这样一来,海牙就成了翡翠的替代品,大家都爱叫它“虬角”。那时候,工匠们用虬角雕了些小玩意儿,摆在桌子上看看,或者拿在手里玩玩。

清朝晚期的时候,虬角做的东西,一般只有皇宫里的人和那些大官儿才能用。清朝结束后,这种手艺传到了民间,但会的人真的很少。民国初期,在上海啊,你要是有个虬角做的烟嘴儿、印章啥的,那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倍儿有面子。可到了民国中期,会这种手艺的工匠们一个个走了,这手艺也就这么失传了。所以啊,虬角做的东西,那真的是珍贵得很。

虬角的制作工艺,真的是神秘得很,留下的记录少之又少。不过呢,作者老漠费了很多心思从《茶音闲谈录》里头,还是能稍微了解那么一丢丢。

书上写啊,有个人小时候学修书,碰到个人送来一本鉴定钱币的书,那书盒子破得没法看,还丢了个小配件。

另一个小配件呢,绿得跟翡翠似的,但又带着点儿深黑的调调。他师傅一看,哟呵,这是虬龙啊(就是虬角做的)。然后给他列了个清单,让他去准备些东西,有绿色的御守盐啊,还有矿物颜料啊,一小瓶铜粉啥的。

接下来,他们就把那海牙切成片儿,搁白醋里头泡上老半天,泡到拿针扎都觉得黏黏糊糊的,才给捞出来。再用铜粉和矿物颜料混在一起,跟泥浆似的,给海牙包起来,外面还得裹层白棉布。

这么着,大概过一个月吧,打开棉布包,换换那泥浆。这时候,海牙上已经有点灰绿色渗进去了。这么来来回回弄个两三次,颜色就深了。但跟原来的虬龙比起来,还是差得远嘞。

然后啊,他师傅就把海牙放到青金粉水里煮,那青金粉还是从西藏弄来的呢。煮了半个小时,突然捞出来,用冰块儿一捂,就听见“嘭”的一声,细小得跟牛筋断了似的。接着,还得再按照之前的步骤,用铜粉混矿物泥浆再弄一遍。

你说这工艺,得多复杂啊?难怪现在这么难找呢。

下面是作者漠草按照古法还原的一些漂亮的虬角作品。

原色虬角

纯色盘玩几年的效果

本文虬角图片由作者漠草收藏,关于虬角更多行业内幕,欢迎下拉到评论区与作者漠草交流!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