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注意:过度共情孩子,可能适得其反

不渡 2025-01-13 23:33:06

各位宝爸宝妈们,我们都知道,当自家小宝贝一哭鼻子,咱的心就像被揪住了一样,恨不得立刻飞奔过去抱起娃、哄好娃。这股子心疼娃的劲儿,可是天生自带的,毕竟谁家孩子不是心头肉呢?但是,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共情,也得讲究个“度”,不然呀,可能真会“宠”出问题来。

小心!别掉进过度共情的坑

想象一下,孩子不小心摔破了膝盖,或者跟小伙伴闹别扭了,这时候咱们赶紧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痛苦,这是应该的,也是父母的本能反应。

比如说孩子在商场看到个玩具,非要买,撒泼打滚的。这时候咱就得狠下心来,想想这玩具是不是真有必要买。要是家里同款玩具都堆成小山了,那就坚决不能惯着。别觉得孩子哭几声就心疼得不行,咬咬牙,让他知道不是想要啥就能立马得到啥,你果断说“不”,他不会因此崩溃,而是慢慢学会理解规则和延迟满足的重要性。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会明白,事业上的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

过度共情的危害:小心养出自私娃

如果爸妈总是无法忍受孩子一点点的不开心,立马就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失去体验等待的机会,也就难以培养出面对挫折的能力。要知道,适度的挫折感是成长的“营养剂”,它教会孩子:虽然现在不能马上如愿以偿,但只要坚持和努力,最终还是会达成心愿的。

再举个例子,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本来规定好时间完成,结果拖拖拉拉。要是咱一味地共情,帮他找借口,或者干脆上手帮忙,那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管理时间,承担后果。咱得告诉他,之前已经说好了时间安排,现在没完成,那就要接受相应的结果,比如减少玩耍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有后果的,这对他们成长太重要了。

还有啊,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了,跑回家哭诉。咱别急着替他出头,或者一个劲儿安慰。先让孩子自己说说咋回事,然后引导他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要是咱直接冲出去找对方家长理论,或者大包大揽地帮孩子解决矛盾,孩子就永远学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以后遇到事儿还是得靠咱。

怎么避免掉进“过度共情”的陷阱?

当你发现自己在不断满足孩子突发奇想的要求时,不妨先按下暂停键,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思考:

- 究竟是我在享受这个过程,还是真的对孩子有益?

- 我这样做是为了快速结束争论,还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

记住,作为父母,我们有时也需要硬下心肠,接受孩子暂时的不满。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既懂得关爱他人,又能独立面对生活的娃。与其用错误的方式教孩子共情,不如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经验教训。

等孩子稍微大点儿,到了某个时间点,咱就得学会“放手”,得跟孩子说:“这种情形我之前提醒过你,现在我不会再管了,是时候让生活成为你的老师了。”这话听起来有点狠心,但实际上是在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像小鸟学飞,总得有离开鸟巢自己闯荡的时候。

咱做父母的,都盼着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未来的风风雨雨。过度共情看似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只有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才能真正长大,变得独立又坚强。以后遇到啥困难,都能自己扛,咱当父母的也能少操点心不是?咱得拿捏好共情的度,别让过度共情害了孩子,要让他们在合适的“挫折教育”中,一步步走向成熟。爱孩子没错,但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要让过度的共情变成一种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