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时,为何由四十一军接管防务?毛主席:这支部队我放心!

方正刚不毅 2024-12-23 10:12:17

1949年1月31日,一件大事在华夏大地发生,即,千年古城、六朝古都,我们如今的首都北平宣告解放,闻听此讯,一时间堪称是举国同欢,不过开心归开心,防务问题还是不能马虎的,毕竟天知道蒋介石在城内安插了多少特务,党中央和毛主席还要搬迁至此呢,自然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了解了,四十一军担起了这份重任,只是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原定的入城部队并非他们,是毛主席亲自发话,用一句“这支部队我放心”这才将其换了上去。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四十一军到底是何来历,毛主席又为何对他们如此信赖呢?

伟大的番号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四十一军那伟大又坎坷的革命历程开始说起。

四十一军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初期,即,1937年12月24日,彼时,在敌人攻势异常凶猛,半数国土已然沦丧的情况下,胶东特委为了救亡图存,这才以原先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这支人数仅有不到百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

不过别看人数少,他们的能量却丝毫不小,在天福山上,他们发动了武装起义,正式对日本侵略者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在作战途中,他们不拘一格降人才,从民间吸收了大量爱国志士,武装力量发展的异常迅速,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部队就扩张了四倍有余,甚至还缴获、购买了两百多条长枪短炮。

如此这般,可以见得山东人民对日寇的恨,也足以证明,人民群众对我党的拥护,在这样巨大的感召力下,当地的抗日前景可谓一片大好,见此情形,胶东特委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乘胜追击,1938年2月5日,他们率领着数百壮士连夜启程向着抗日前线杀去。

只不过由于经验不足,对于部队未来的前景,军中众人还是比较担忧的,毕竟连数万、数十万国民党正规军都敌不过日寇,他们这几百人岂不是以卵击石吗?

这样的声音持续良久,而眼见着士气渐渐下滑,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果断挺身而出,不但通过一席震耳欲聋的演讲鼓舞了士气,更是做出了一个大胆又不失谋略的决定,那就是向牟平县城发动突然袭击!

按照当时的战况,此举显然是神来之笔,虽然有着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成功,不仅能够激励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更能够一举磨灭附近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因此没有犹豫,仅在2月13日凌晨,在理琪同志的带领下第三军众将士便趁夜直奔县城杀去,而结果亦是大快人心,在根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牟平县城守军可谓一触即溃,甚至就连敌人委任的汉奸县长都被直接抓获,此战我军大获全胜。

闻听此讯,县里百姓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时间愿意加入我党我军之人亦是数不胜数,只可惜好景不长,还没等第三军站稳脚跟,烟台方向的日军便赶来增援,这场战斗打得格外凶险,在兵力与装备的巨大差距下,纵使战士们奋战了六个小时,连续击退了敌人十余次冲锋,最终我们也还是难逃败退的结局。

此战,我第三军击毙日军五十余人,打伤日伪军无数,反观我军的伤亡也不小,半数人牺牲,就连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同志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不过也正因如此,第三军众将士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成长迅速,战役结束后没过多久就恢复了元气不说,当年九月,靠着出色的战绩,他们更是被编入了八路军序列,并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番号——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

这标志着曾经的“第三军”已经正式成为了我党我军的一部分,有了番号后,部队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又是短短数月过去,整个第五支队竟足足发展到了七千多人,一年时间从百人到七千人,这足以证明他们的影响力与各地人民群众对我党的信任,同时,随着队伍的日渐壮大,他们的战绩也愈发喜人,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八年中,第五支队总计消灭日伪军十四万人,着实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功就要赏,因此在抗战胜利后,部队亦是得到了扩编,从原先的游击队一跃成为了山东解放军第五、第六师,不仅如此,组织上还将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们,那就是进入东北抢占先机,从国民党东北军的手中争夺三省工农业的控制权。

来到东北后,两个师及一部分独立团成员被编为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而接下来还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在等待着他们。

解放战争显神威

从1937年12月不足百人的游击队,到战争结束后上万人的正规武装,四十一军的前身发展不可谓不快,经历过八年抗战,出色的战绩成为了他们的标签,能打硬仗的本领亦是传遍了全军上下,这也正是毛主席无比信任这支部队的原因之一,不过很显然,解放战争中他们的成绩才是关键。

时间来到1946年11月,伴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开启,身处东北的四十一军前身“第四纵队”也随之投入了作战,当然,他们也并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许,一连串的出色战绩着实令人叹服,先是在新开岭地区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八千余人,彻底扭转了东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紧张态势,随即,在接下来的作战任务中,第四纵队又参加了大名鼎鼎的四保临江战役。

第一次保卫战中,他们便歼灭敌军三千余人,展现出了超凡的战斗力与战斗意志;第二次保卫战中,部队再接再厉,一举歼灭了敌军一个精锐师和一个加强团,借此,我东北野战军总算在当地站稳了脚跟;第三次保卫战第四纵队同样不遑多让,一战定乾坤,再度消灭了敌暂二十一师以及敌九十一师的两个团。

至于第四次临江保卫战更是异常精彩,第四纵队在实力不占优势的情况,竟硬生生全歼了敌人的一个王牌整编师,可以说,正是靠着此战,他们才在全国打响了名号,稳住东北大局的功劳不可谓不大,闻讯,一时间就连毛主席和林总都不禁对这支部队竖起了大拇指。

当然这还没完,1948年初,随着东北战局的愈演愈烈,东北野战军这一响当当的名号亦是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第四纵队也旋即成为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看似没有改变什么,但实际上,伴随着组织结构的不断正规化,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恐怕即将到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就在同年,三大战役中的第一战——辽沈战役正式打响,作为东野的中坚力量,第四纵队也不出意外的担负起了一项最为关键的任务,那就是守卫塔山,该任务不可谓不重要,只要能够拦住敌人的增援,那东北大局基本上就注定了,倘若不能,则相当于功亏一篑,如此重担交到四纵的身上,足以见得林总和中央军委对四纵的看重,当然了,他们也并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1948年10月6日,四纵按照命令星夜兼程抵达了塔山前线,在阵地上,他们不敢耽误一分一秒,疯狂建设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防御工事,待到敌人赶到时,无塔也无山的塔山也果真变成了一个固若金汤的战争堡垒,能在短短三天时间做到这一切,四纵的组织能力和反应能力也的确名副其实。

10月10日,战斗开始了,在国民党军不计代价的猛攻之下,四纵曾几次险些落败,巨大的伤亡也让一些新兵胆战心惊,所幸,在那些从天福山一路征战至今老兵的鼓舞下,四纵挺住了,他们坚持了整整五天,最终这才以牺牲3145人的代价,击毙敌军六千六百余人,并彻底破灭了国民党高层妄图增援锦州的美梦。

此战四纵当属头功,而且这也不单单是一场军事上的大胜,更是堪称精神上的壮举,自这之后,国民党军见到解放军大多胆寒,胆敢与我军硬碰硬的部队越来越少,这么说吧,如果没有塔山一战中四纵的神勇表现,解放全国的进程没准儿都会慢上一些。

这支部队我放心

在东北大地上的奋战让第四纵队快速成长了起来,四保临江、塔山阻击战的出色战绩亦是让他们声名鹊起,而在辽沈战役后,四纵也就这样完成了最后的蜕变,四十一军的名号横空出世,新的番号同时也代表着新的使命。

时间来到1948年底,在平津战役爆发后,四十一军没有歇息,而是直接转战华北,相继参加了解放康庄、张家口、怀来等地的作战,在此期间,他们同样延续了之前的优秀,不但为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更是在战略上,为解放军在华北平原上的推进制造出了有利条件。

几场战斗连战连捷,见此情形,驻守在北平城内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可谓是胆战心惊,尤其是得知在东北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四十一军兵临城下之后,回头看看己方部队,一种绝望的心理油然而生,无奈,眼见事不可为,本就不是蒋介石嫡系的他这才选择了起义投诚,闻讯,党中央和毛主席也总算长舒了一口气,只是有一个问题摆在当中,那就是该由哪支部队来接防北平军务呢?

对此,一线将领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随便调遣了一个军就准备直接换防,但岂料,还没等命令发出,毛主席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内容很简单,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只一句话,那就是“让四十一军接管防务,这支部队我放心!”

闻听此讯,一时间东野上下皆是不明所以,但细细想来就知道了,除了四十一军外别人还真的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四十一军根正苗红,是一支从抗日战争打到今日的老部队,他们的资历算得上是东野中最深的,另一方面,北平的局势十分紧张,虽说即将和平解放,但城内仍然有着许多国民党,甚至是西方国家的特务,想要在这种环境下接手,必须要有十分丰富的作战、情报、防务经验,显然成功守下临江与塔山的四十一军深谙此道。

最后,北平不同于其他城市,这里既有着许许多多的民主人士,还有着许多国家的外交人员,就像解放上海时一样,解放军进城势必要给他们留下最完美的印象,做到令行禁止,听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却需要极强的号召、组织能力,而这也正是四十一军所擅长的。

当然了,最终四十一军众将士也没有辜负组织上的信任,进城后,他们不但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了解放军最优秀的一面,在针对特务的问题上,他们更是雷厉风行,在党中央与毛主席进驻北京之前,快速建立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可以说,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之快的成立,四十一军都享有莫大的功劳,还是那句话,有功就要赏,在之后的岁月里,借此他们也一直备受组织上的信任与青睐,就比方说在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他们便再度肩负重担,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集团军,成为了新中国首支进驻香港的常驻部队。

这一殊荣是无数部队梦寐以求的,可四十一军呢?连番号都没有改,甚至都没有主动请缨便成为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头号选择,这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毕竟从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三军”起,这支部队就展现出了远超旁人的意志力,林林总总,简直就是我党我军成长历程的缩影,组织上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谁呢?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