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总裁助理,41岁北大才子,临终前给4岁儿子留下3句话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1-16 01:44:25

勤奋的求学之路

1999年春季,魏延政站在北京大学的校园内学习。随着毕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魏延政开始筹备申请海外研究生的事宜。他选择了新加坡国立大学。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魏延政没有闲着。他找到了一份与电子工程相关的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他还要花几个小时复习电子工程的基础和进阶知识。

终于,一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他手中。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魏延政深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立即开始准备前往新加坡的一切事宜,包括签证申请、行李打包以及与未来的导师初步的邮件沟通。

抵达新加坡后,魏延政迅速适应了那里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习环境非常国际化,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他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密,除了必修课程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和项目,需要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里,魏延政遇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教授和学者,他们对电子工程有着深入的研究。每天除了上课,魏延政还要参与各种研讨会,积极与教授和同学们交流思想。

两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涯很快过去,魏延政在2001年成功获得了电子工程硕士学位。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英国。

英国的南安顿大学以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而闻名,魏延政决定申请这里的博士项目。最终他收到了南安顿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

职业生涯的飞速发展

博士学位拿到手后,魏延政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留在了英国,加入了英国电信研究所。这是一家在全球电信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研究机构,他们负责推动最前沿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英国电信研究所的环境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魏延政负责的项目主要是研究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5G通信协议的开发和优化。每天,他都要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起,探讨技术难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正是这些卓越的表现,使得魏延政在业界声名鹊起。2006年,华为的一位驻英国代表在一次国际电信会议上听到了魏延政的报告。对他的专业能力和项目经验印象深刻,华为很快就向他发出了入职邀请。

加入华为后,魏延政被安排到公司的研发部门,负责领导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华为当时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公司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巨大,这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华为工作的几年间,魏延政的技术团队屡创佳绩,他们开发的多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应用,并且显著提升了华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他在技术领域的突出表现和对公司贡献的重大影响,2009年,华为决定提升魏延政的职位,调他回国总部工作,担任无线产品管理部的总裁助理。这一职位让他的年薪达到了人生的一个新高峰——年薪百万。在这个新的岗位上,魏延政需要更多地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进行沟通,推广华为的技术和产品。

甜蜜的爱情与婚姻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求学的日子里,魏延政初次见到了同样从中国来到新加坡深造的孙艺玮。两人都选择了电子工程作为主攻方向,经常在图书馆、自习室以及实验室中碰面。由于专业相近,彼此的学习和研究话题自然就成了他们交流的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逐渐发现彼此的兴趣爱好也非常契合。有一次,魏延政遇到了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他感到非常疲惫。这时候,孙艺玮主动帮忙,一同熬夜查阅资料、调试代码。她的细心和耐心使他们最终完成了实验,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当魏延政因学业而面临压力或感到焦虑时,孙艺玮会陪他在校园里散步,和他聊些轻松的话题,让他放松心情。她会给他讲自己成长经历中的趣事,让他分散注意力。而在孙艺玮备考或是遇到难题时,魏延政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她分析问题、解答疑惑。

渐渐地,他们的关系从学术伙伴变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在双方亲密的交往中,他们发现对方就是自己想要携手一生的人。

生命中的艰难考验

2011年,一向身体健康的魏延政在一次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右脚小拇指的关节上出现了一个不大的肉疙瘩。起初他没怎么在意,觉得可能是运动时碰撞导致的轻微损伤,但几天后这个肉疙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变大,而且一碰就有疼痛感。这让魏延政心生疑虑,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在医院做了初步检查后,医生的表情变得凝重,建议他进一步检查。几天的检查下来,结果显示魏延政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癌症——透明细胞肉瘤,这是一种恶性肿瘤,且具有高度侵袭性。医生向他说明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可能的治疗方案,提到手术、化疗和截肢等治疗方法。

面对这样的病情,魏延政并没有轻易妥协。他开始四处搜集透明细胞肉瘤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咨询国内外的肿瘤专家。经过与多位医生的深入沟通,他了解到,这种癌症恶性度高,即使是手术也不能完全保证切除所有病变组织。在进一步与医生讨论后,魏延政最终决定采取截肢手术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随后还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化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治疗期间,魏延政接受了截肢手术,右脚小拇指及部分周围的组织被切除。他在术后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同时还要面对截肢后的康复训练,重新适应行走和日常生活。接下来的化疗更是挑战重重,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让他的体力明显下降,食欲大减,头发也渐渐脱落,但魏延政始终坚持治疗,不轻言放弃。

正当治疗进入关键期时,魏延政得知自己的医药费已高达数十万元,这对他和家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他的大学同学们得知他的病情后,第一时间发起了募捐活动。在社交平台和校友群里,同学们纷纷为他募款,仅仅一天之内就筹集了99万元。曾经一起在北大校园里奔跑、学习的伙伴们,此刻隔着时空,通过善举再次陪伴在他身边。

在大家的鼓励下,魏延政继续坚持治疗,按计划完成了多个疗程的化疗和康复训练。虽然身体虚弱,但他始终不间断地查阅新的治疗方法,与医生商量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遗留的智慧与希望

在与癌症抗争的五年里,魏延政的身体日渐虚弱,但他对儿子的关心丝毫未减。每当儿子放学回来,魏延政总会尽量坐起身,和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随着时间推移,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再陪伴孩子太久,便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尽可能多地为儿子留下宝贵的教诲。

有一天,魏延政叫来了儿子,拉着他的小手,缓缓走到书房的黑板前。他慢慢地拿起粉笔,写下“智力,毅力”四个字,语气平稳而坚定地说:“做人做事,首先要靠聪明,但仅有聪明是不够的。人要有毅力,要有坚持不懈的决心,才能走得长远。”儿子站在一旁,看着父亲笔迹稳健地写下这四个字,不时点点头。魏延政见他认真聆听,便进一步解释了如何运用智力和毅力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并用自己年轻时求学、考研和工作的经历向他举例。

第二天,魏延政又将儿子叫到身旁,这次他写下了“朋友,助力”四个字。“你以后会遇到很多人,会有朋友,也会有同事,大家要相互帮助。”他语气温和地对儿子说,“朋友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上生活,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朋友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魏延政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耐心地给他讲述当年自己与朋友间的互相扶持:在大学时期,遇到难题时,朋友们总是互相鼓励、共同学习;而在他患病时,朋友们甚至不远千里地前来探望,为他筹款,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

第三天,魏延政依然坚持着与儿子的“黑板课堂”。他用尽力气站到黑板前,写下了“眼界和定力”六个字。这次,他对儿子说得更多一些,语气也更加缓慢而郑重:“当你步入社会,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做的事就越重要。这时要记住,要有眼界,看得远,心胸开阔,才不会迷失方向。”魏延政用自己在英国求学、在华为工作的经历,逐一给儿子讲述了何为“眼界”。他告诉儿子,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成果,而要从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2016年8月8日,经历了五年艰难抗癌过程的魏延政在亲友的陪伴中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参考资料:[1]姚树义.多面解读,随机运用——“魏延政向死而生”素材运用示例[J].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7,0(5):52-56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