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与发展历程
1.台风的命名起源于19世纪中叶,最初由美国气象学家使用女性名字进行命名。这种方法随后被其他国家和地区采用。
到了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决定采用一个统一的命名系统,以消除不同国家间对同一台风的不同称呼,并增强台风预警的公众认知度。二:命名规则
台风名字由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组成一个共有140个名字的列表。名字的选择需遵循一定标准,包括易于记忆、无冒犯意义,并尽量覆盖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列表按顺序循环使用,当某个名字被使用后,将按照顺序替换为下一个名字。三:文化意义
台风名字通常具有文化含义,如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等,这有助于增加公众对台风的认知和兴趣。例如,“苏拉”来源于密克罗尼西亚的传统首领,“海葵”代表中国的一种美丽海洋生物。四:除名机制
如果一个台风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或人员伤亡,该名字将从命名列表中移除,并由提供该名字的国家或地区提出一个新的名字来替代。例如,2006年的台风“珍珠”因其造成的破坏严重,最终被替换为“白海豚”。通过这种命名系统,不仅提高了台风预警的效率和公众的响应速度,也促进了国际间的防灾合作与信息共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像中国、日本、韩国等。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形成一个包含140个名字的列表,按预先设定的顺序循环使用。
这些名字通常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或自然元素等。当台风形成后,就按列表中的顺序来命名,这样便于人们识别、记忆和进行灾害预防、研究等活动。不过,如果某个台风造成特别严重的灾害,这个名字可能会被停用,由提供国重新提交新名称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