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口疮总复发?实火虚火还是郁火?院士用升阳散火汤,巧治口疮

小春的记事本 2024-10-27 19:50:37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748期

大家好,这篇科普分享中医巧用升阳散火汤,有效治疗顽固口疮的案例和解读。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临证经验。

仝教授善用非常之方,治非常之病,升阳散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就属于这样的案例。

患者56岁刘大姐,口疮反复发作十多年,近期一月加重,当时见其口唇都有口疮面,喝水吃饭刺激时疼痛加重,溃疡呈黄色中央凹陷,周围红肿明显,饮食不好,大便偶尔不成形,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欢。

中医施以升阳散火汤,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柴胡、羌活、升麻、葛根、白术、防风、甘草、白芍、党参、藿香。

果然,刘大姐仅服三剂口唇溃疡已经去掉十之七八,再服三剂治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困扰刘大姐十多年的顽固口疮,中医一小方竟然六剂而愈?

这要看调理思路。

中医治口疮,一般常以“火热”论治,但火要分什么火?热从哪里来?火是实火还是虚火?该如何治?是该用清热解毒的苦寒凉药清实火,还是养阴清热来清虚火?

具体来说,刘大姐口唇溃疡呈黄色中央凹陷,周围红肿明显。所以热是肯定存在的,但属于口唇局部的热,因为刘大姐没有身热,也没有心胸内热烦躁不安,没有口干喜饮,也没有大便干的内热,所以实火虚火都不是。

那是什么热?

这明显属于郁火?

这郁火该怎么理解?

按照清代医家陈士铎在《外经微言》中的观点:

肝性急,不能久安于胁肋之间,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咽喉的意思),连于目系,上出额间而会于督脉颠顶,乃木火升上之路也。其支者,从目系下颊,环唇,欲随口舌之窍以泄肝木之间郁火也。

这个意思就是肝火郁滞体内,循经到口唇,导致口疮,这属于郁火口疮。

什么样的人容易有郁火呢?

一个是虚,因为虚能量散发不出去,郁滞在体表或上焦。一个是不通,就是火热散发的通道被堵住了。对于虚的郁火口疮,可施以补中益气汤。而对于火热通道被堵的郁火,则适宜于升阳益胃,用升阳散火汤就很合适,因为升阳散火汤偏于不通。

升阳散火汤,出自中医脾胃论创设人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是专治内伤发热的方剂,李东垣在《脾胃论》里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男女四肢发热,肌肉热,筋痹热,身困,热乳燎,按之烫手之类的症状。这个病大多因血虚而得,或胃虚而过食寒凉食物,遏制阳气于脾土。

按照中医的观点,“火郁而发之”,就是李东垣所说的郁于肌表,从肌表而发,而口疮黏膜处的局部郁火,也属于这类情况,也可以用郁而发之的方法。

升阳散火汤由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独活、炙甘草、生甘草、人参、白芍组成。

方中柴胡以发少阳之火,是君药。

升麻、葛根发胃经阳明的郁火,羌活、防风发太阳小肠和膀胱的郁火,独活可以发少阴肾经内郁火,这几味药为臣药。这些药,都是药味薄气轻,可升举清阳,让三焦畅通,体内郁火自然可散。

方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而泻热,用芍药泻脾火而敛阴,而且芍药酸敛甘缓,散中有收,又不至于方中大量升散药物而伤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我们治疗顽固口疮,多以清热解毒的苦寒凉药,这对于实火当然有效。但对脾胃虚弱的顽固口疮者来说,清热泻火的苦寒之大黄、金银花、生地黄、石膏、牛黄等就不合适了,苦寒更加伤及脾胃之阴,当时或许有效,但只会加重脾胃虚弱,口疮容易复发不说,症状还会加重。

而上面升阳散火汤,不仅可以散脾胃郁火,还能升举清阳,让清阳得升,瘀热去,同时降浊阴,打通三焦,消除了郁火的内因,口疮就不会复发了。

好,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痛风肾等代谢疾病,或口腔黏膜疾病,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4年8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周源文章《升散郁火,巧治口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