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菀杳声闻
编辑 |青菀杳声闻
2019年,台湾新课纲正式使用,但由于删减过多,五年过去,岛内舆论场依旧“硝烟弥漫”,关于新课纲的争议从未停歇。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课程调整,其背后牵扯着文化认同、教育目标、政治立场等多重因素。
一些有良知的台内学者、老师挺身而出,呼吁废除具有台独意识的课程大纲,将那些包含中华文化的内容还回来!区桂芝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良知学者的呼吁台北街头的公交车上、地铁站的广告牌上,显眼的标语映入眼帘:一个鲜红的“×”横跨在黑底上,大大的“废”字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
这并非商业广告,而是一场关于教育的呐喊。
这场活动是由台北第一女子中学的语文教师区桂芝,和她的“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共同发起的,他们希望取消现在的教学大纲,保住台湾的教育。
区桂芝是一位老教师,在台湾教育一线工作了三十年,目睹了台湾教育的变迁,也感受到了新课纲带来的冲击。
她直接指出,台湾现在的教育大纲是不道德的!“台独”教育大纲,把本该全面的基础教育,简化成了明显的“台独”课程。
区桂芝老师表示,台湾新课程大纲的最严重问题,是过分淡化了中国元素。
“去中国化”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课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语文和历史教育中。
语文课本中,许多经典古文篇目被大幅删减,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顾炎武的《廉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等,都被无情地剔除。
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经典作品,在新课纲中失去了位置。
现在的学生们似乎难以从这些经典作品中得到滋养,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自然不可能继承其中的精神。
历史课本的改动更为彻底,中国历史部分被缩减,转而以东亚历史为视角来讲述。
这种“狭窄视角”式的历史教育,割裂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让学生无法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认知。
例如,初中历史课本中,从夏商周到隋唐的历史,只剩下区区几页的篇幅,学生们只能碎片化地了解历史,无法一览历史发展的脉络。
连横的《台湾通史·序》,这篇强调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也被从课本中移除。
台湾学生的文化认同,因这种“去中国化”教育而受到很大影响。
区桂芝提到,新教材让青少年在成长路上感到迷茫和空虚,缺乏有效的指导。这究竟是谁之过?
答案就在这套,被指责为“绑架”了所有师生的课纲之中。
台独课纲是谁的错?国台办曾多次就台湾的“去中国化”行径发表声明,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可民进党和一些“台独”派别,为了实现“台独”设想,故意淡化台湾与中国文化的联系,这样做让台湾民众逐渐失去文化根基,也让两岸关系更加紧张。
区桂芝老师和“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的行动,正是对这种“去中国化”趋势的反抗。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更多人对台湾教育现状的关注,让更多人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他们的呼声,代表了台湾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心声,也预示着这场关于文化认同的博弈,还远未结束。
台湾2019的课纲改革,提出了“弹性学习”、“学习历程”等一系列看似先进的教育理念,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
五年过去了,这些改革理念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暴露出诸多问题。
台独课纲的大问题课程里提出的“灵活学习”和“学习过程”,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甚至可能让他们的成绩下降了。
新课纲调整后必修课变少,老师得多开选修课来补课,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的压力都大了,感觉学习效果也不太行。
不少大学生即便进了大学,在物理、微积分这类基础课程上还是跟不上,这让高校老师挺头疼的。
新课改好像没让学生的能力变强,倒是基础知识好像不如以前扎实了。
剥开2019课纲的层层包装,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浓厚的政治色彩。
民进党当局试图通过操纵教育,潜移默化地灌输“台独”思想,割裂两岸之间的联系。
区桂芝老师对新课纲的批评,主要也是针对其背后政治干预的问题。
她认为,新课纲的“去中国化”并非出于教育的需要,而是为了服务于民进党当局的政治目的。
新课纲在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方面有所减少,似乎在塑造一种“与大陆不同”的文化认同感,这可能为“台独”思想提供某种理论支持。
这种政治操弄,对台湾教育的危害是巨大的,这种教材歪曲了历史真相,还把孩子们的脑子带坏了。
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台独”史观,对中华文化和两岸关系产生了误解。
区桂芝老师对新课纲让学生感到迷茫、飘忽不定、空虚,感到挺担忧的。
当教育失去了价值引导的功能,当学生失去了文化认同的根基,他们必然会陷入迷茫和焦虑。.
2019课纲的实施,给台湾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五年来的实践证明,以政治操弄为目的的教育改革,注定是一场失败的实验。
任何试图通过教育来灌输特定意识形态的做法,都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最终只会损害学生的利益。
结语:台湾教育要正视历史,尊重事实。
历史教育应当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的真相,而不是选择性地回避或歪曲历史。
只有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台湾社会才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