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读这样一首诗,连心都静了下来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4-12-22 06:24:20

他的名字,叫做高翥(zhù),南宋“江湖诗派”代表人物,有“江湖游士”之誉。

公元1170年,高翥出生在浙江余姚,自幼饱读经史,因首次科举失利,便断了入仕的念头,随后开始浪迹江湖,专注于诗画著述。

因此,高翥一生穷困,无一椽半亩,曾于上林湖畔筑草庐,大小仅能容身,又因羡慕信天翁自由自在,故为草庐取名“信天巢”。

可见,高翥是个澹泊世俗之人,就连笔下的诗也多清幽雅逸,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晚年,高翥泛舟湖上,不幸感染风寒,未愈而逝,终年72岁。死后葬于杭州西湖,山水为伴。

关于高翥的生平,史书中鲜有记载,但在南宋诗坛,高翥颇有诗名。

今天,我们就读一首他笔下的《冬日即事》:

江上凝冰约水痕,门前残雪缀溪云。

杖藜独立梅梢月,成就清寒到十分。

所谓“即事”,就是记录眼前发生之事,我手写我心,即兴之作,不会刻意去雕琢,从诗意中我们也不难看出:

江面刚刚凝结成冰,隐约还有水流的痕迹,飘落门前的雪花,尚未完全融化,点缀着小溪和浮云;

拄着拐杖,立在梅树下欣赏冬日之景,月上梢头时,寒意扑面而来,但这雪梅月影却诗意十足。

很简单的一首小诗,就像在叙述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不过是某个冬日,趁着初雪未消,去看了看随处可见的景象。

但是在诗人笔下,这景象清幽意远,读后使人内心平静。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江水慢慢凝结成冰,薄薄的一层,所以隐约还能看见水流。通常第一场雪都会很快消融,可能今年气温下降的比较快,故而还有“残雪”尚存,这也是令诗人雅兴十足的原因。

从“独立梅梢月”之句就能看出,尽管诗人拄着拐杖,已经到了人生暮年,但面对这冬日之景,仍旧不舍归家,甚至月上梢头还在赏梅踏雪。

诗人写“清寒到十分”,即是描写天气,也是在抒发内心的情感。

按照正常逻辑,气温骤降,严寒侵夜,本该归庐取暖,可诗人仍旧在望月嗅梅,自然是心中喜爱这番景象,并且有了诗意。

因此我们常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愿意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风雅之心。

现在也是冬日,皑皑白雪处处可见,但又有多少人有这份心境,可以冒着严寒,流连半日不归,只为那一轮初升之月,和月下寒梅之香。

在高翥笔下,还有一首很有名的《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宋兴起的“江湖诗派”,多写隐逸之趣,亦有讽刺、抨击时事之笔,算是一股“清流”,不过由于体裁狭窄,疏于锻造,成就并不是很高。

好静喜安之人,读一读“江湖诗派”的作品,往往会有很多收获,有利于沉心养性,去浮躁之气。

尤其这些诗人本身也都淡于世俗,放迹草野,没有名利之争,故而更能令人淡名疏利。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