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31导弹发展史,曾经为了赶上阅兵,紧急试射

世界的多重视角 2024-09-29 16:49:18

前两天火箭军往南太平洋发射的洲际导弹,根据后来公开的照片,已经可以确定为东风-3AG型号。笔者刚开始还推测不可能是东风-31系列,被狠狠的打脸。

打就打吧,无所谓了,反正咱脸皮厚。

东风-31AG发射现场图,这些年军宣口难得的大尺度

东风-31AG,属于东风-31的深度改进型号。这次高调发射成功,说明火箭军的已经形成以东风-5B、东风-31AG和东风-41为三剑客的洲际核打击力量。东风-31家族,也消除了当年因为泄密带来的影响。早在7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第二代战略导弹东风-22的研发,用于替代第一代“八年四弹”里的东风-4中远程导弹(四弹里另外三个是东风-2近程弹、东风-3中程弹和东风-5洲际弹)。当时给东风-22定的射程指标是4800公里,能打到苏联在欧洲的区域。并且,需要具备机动发射能力。东风-22用的是液体燃料,具有高度腐蚀性。要实现机动发射,就得让燃料能在弹体内长期储存,并且还能在存储状态下运输。这个要求就太高了,以中国当时的技术实力很难实现。所以,东风-22在进行了部分子系统的设计工作后,于80年代下马。1985年,全新的固体燃料战略导弹开始论证,1987年上马,这就是后来的东风-31。

1984年阅兵前夜的东风-4导弹,从该弹到东风-31,技术跨越相当高

相比于要替代目标的东风-4,东风-31的各项技术指标全面提高。比如射程达到7000公里(早期的目标),并且要具备通过铁路、公路机动的能力。

这个技术跨度,基于相当于1986年还没完全吃透歼-7的情况下,上马歼-10的项目。歼-10搞了18年,东风-31也差不多。

虽说当时中国已经研发成功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东风-5,但是这种只能部署在发射井(意味着环境单一)、采用液体燃料(意味着导弹很粗大,因为要装很多燃料)的导弹,跟采用固体燃料、机动发射(意味着要小型化)的东风-31完全不是一个技术等级。尤其是弹头的小型化,花了最多的研发资源。在1982年就已经先期开始了弹头小型化研究的情况下,东风-31的弹头还是搞到1992年才试验成功。因为技术难度高,以至于美国人认为中国“剽窃”了美国的技术。当年的那份《考克斯报告》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就是美国人炮制出来污蔑中国的。华裔科学家李文和,为此承受不白之冤。跟歼-10一样,东风-31的项目进展也不快。一直到1994年,才开始试制第一枚试验弹。但是相关子系统(比如惯导、发动机等)问题不断,进度很不理想,甚至在1998年还出现了质量事故。此时距离1999年的阅兵还不到1年。按照阅兵的传统,受阅的武器就算是没有正式服役,也得进行过关键试验。比如东风-31,就算是还不能交付二炮服役,至少得发射成功一次吧?从事情的客观发展角度来看,东风-31是很难赶上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的。但是,国家领导人特别希望东风-31能出现在阅兵式上。因为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确实苦不堪言。93银河事件、94黄海核潜艇事件、96美军航母闯台海事件,桩桩件件,至今记忆犹新,更何况当时。如果阅兵式上能出现东风-31这样的大杀器,对于提升军队和国民士气是有很大帮助的。就这样,奔着国庆献礼这个目标,东风-31的研发团队开始加班加点。1999年8月2日,东风-31基本型遥1号弹高弹道发射试验成功。紧赶慢赶,可以参加阅兵了!

1999年参加阅兵的东风-31,是那次阅兵的压轴武器

东风-31基本型的射程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不超过1万公里。因为该弹一开始的目标是苏联,对射程要求不高。再加上技术条件有限,纵使在90年代换了目标,也无法做到覆盖美国本土全部,而且还得尽量靠近东部部署、发射。东风-31基本型的装备数量不多,因为水平不高,仅仅达到了洲际导弹的入门级别。就说其发射方式,虽说可以依托卡车在公路上机动。但是其发射阵地是预设的,而不是随便在哪都能射出去。而且,东风-31采用的汉阳厂8轴半挂车,越野能力一般,只能在较好路况的铺装路面实施机动和部署。所以,东风-31的使用灵活性、生存能力相比发射井模式,提高有限。再加上当年泄密事件,装备数量就更少了。

东风-31基本型发射画面

所以,在1999年之后,东风-31A(包括下海的巨浪-2)的研发就开始了。要求该弹在内陆发射就能打到美国西部地区,所以射程至少要超过1万公里。因为导弹的整体布局和尺寸不变,研发单位只能在弹体重量和推进剂上做文章。芳纶纤维和碳纤维等轻质耐高温材料、新型高能燃料,能用的新技术都用上。根据之前的报道,东风-31A的射程比基本型延长了1300多公里,提高了14%,可见导弹射程很可能在11000公里以上。另外,东风-31A的弹头有特殊涂料,可以降低信号,尽量缩短被反导系统发现并定位的距离,增加突防成功率。下一个改进型东风-31AG(也就是这次发射的型号),则是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服役的,于2017年在朱日和阅兵式上公开亮相。

朱日和阅兵仪式上出现的东风-31AG

东风-31AG改进的重点除了射程,还有其部署的灵活性。该弹采用了泰安TAS5960型8轴16X16TEL发射车(运输、起竖、发射一体),不仅有很强的公路机动能力,还有一定程度的越野能力。且东风-31AG还采用了无依托发射技术,具备随时随地都能发射的能力。

这次通过陆路和水陆机动到在海南发射的东风-31AG,就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这次机动到南海发射,也给了美国一个警告:任你在韩国、菲律宾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你也奈何不了我。因为根本无法在导弹的上升段做有效的拦截。

更重要的是,这次时隔44年后的再次跨洋试验,相当于向世人宣告中国的核反击力量仍旧在线。中国可不是北方某大国,徒有一个纸面数据好看、却频繁发射失败的核武库。

6 阅读:1687
评论列表
  • 2024-09-29 19:00

    中国万岁

  • 2024-10-04 06:36

    ,,

  • 2024-09-29 19:40

    ag加了机动变轨能力,其他都差不多

    Lucky灬8 回复:
    你挨过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