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药店买药时会发现同一种药会有不同的剂型,比如常用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板蓝根,除了常见的颗粒剂型外,还有片剂剂型,消炎解热镇痛药布洛芬除了和板蓝根一样有片剂与颗粒剂外还有混悬液。高血压常用药硝苯地平类有片剂与缓释片两种常见剂型,降糖药格列齐特类也如此,常见的藿香正气类药物剂型更多,除了常用的正气水,还有口服液,胶囊和滴丸。为什么同一种药会被做成这么多剂型呢,大家读了这篇文章后会有所明白。
这是一个篇药剂学的文章,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都属于固体制剂,口服液属于液体制剂。
为了让药物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用药途径与吸收方式的不同,同一种药物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供临床使用,也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能让不同年龄和不同生理状况的患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易于接受,做到用量准确,稳定性好,有时还可减少毒副作用。在医药产业高度发展的今天,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今天我们选择常见的几种给大家做出说明。
首先说说打针,想必大家也不陌生,打针也是药物剂型运用的一种方式,叫做注射剂。注射剂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打过青霉素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青霉素片剂的效果绝大部分时间是比不上打针的,主要是因为打针不仅快,而且容易抵达病灶部位,不过因为注射剂药物是直接进入人体,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安全系数比口服剂型小,不主张首先使用,吃药能解决的问题就别打针。
常用口服剂型包括液体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不同剂型人体吸收程度不一样,作用时间也不一样。从吸收速度上来比较,通常情况下液体剂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如藿香正气水的起效时间就比藿香正气胶囊要快,吸收也好一些,不过藿香正气胶囊因为外壳胶囊遮掩的缘故气味没有藿香正气水大,更好服用一些。同样的药物片剂与片剂之间在作用时间方面是有区别的,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片,硝苯地平片一日3次口服,而硝苯地平缓释片一日1次口服,这是因为缓释片剂型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口服液体剂
口服液体型包括溶液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等。液体剂型的剂量容易掌握和调整,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而且药物分散度大,吸收迅速完全,奏效快,但液体剂型易霉变,不方便携带。常见的液体型药物有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溶液,藿香正气水,止咳糖浆等。不少家长在自己孩子发烧时往往会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剂就是因为液体剂型的布洛芬起效速度与吸收比固体剂型要好。
片剂
片剂主要有普通片、咀嚼片、包衣片、泡腾片、分散片、可溶片、缓释片、多层片和口腔用片剂等。片剂剂量准确,质量稳定,运输和贮存都比较方便,患者使用也比较方便。
1.普通片:普通片服用时要用足量的水送服,如果饮水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药效降低或造成食管损伤或肾损伤,如磺胺类药水喝得少的话就可能会造成肾损伤。
2.咀嚼片:咀嚼片应在口中充分嚼碎后咽下,充分咀嚼可以加速药物的溶出从而提高疗效,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
3.包衣片:通常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和肠溶衣片。肠溶片应整片服用,不可掰开,因为肠溶衣可避免药物受胃酸和胃酶的破坏,同时肠溶衣还能避免药物刺激胃引起不良反应,典型的药物代表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肠溶衣的作用就是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的伤害。
4.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崩解剂是指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有机酸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两者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利于吸收。泡腾片需适量温水溶解后服用,适合儿童和直接吞服药片有困难的人,要切记泡腾片不能直接吞服,曾发生过一岁多的孩子直接吞服泡腾片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释放从而引起窒息的事件。
5.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加入水中分散后饮用,也可咀嚼或含服,比较常见的药物有头孢克洛分散片。
6.缓释片或控释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常见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缓释片或控释片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利于记忆力差的老年人服用)、治疗作用时间长等优点。除说明书另有规定外,控缓释制剂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掰开控释膜或控释骨架就会被破坏,药物迅速释放,达不到缓释和长效目的,还有可能因为药物的释放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反应和不良反应。
7.多层片: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的药物或辅料,这样可以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或者达到缓释、控释的效果,服用时应整片吞服。
8.舌下片:将片剂置于舌下,药物经粘膜直接、快速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常见的药物有硝酸甘油。舌下片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作用,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舌下片给药时宜迅速,含服时把药片置于舌下,含服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注意不要咀嚼或吞咽药物,吞咽后30分钟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9.口含片:含在口腔内缓慢溶解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片剂。常用于口腔及咽喉疾病的治疗,含后不宜立刻饮水。我们常见的口含片药物有西瓜霜含片,金嗓子含片,西地碘含片等。
胶囊剂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等,一般供口服用。胶囊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避免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药物成分的破坏,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胶囊剂应整个服用,不可掰开服用,尤其是缓释、控释胶囊,若剥去囊壳会造成药品突然释放、吸收过快甚至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等。服用胶囊剂时,送服的水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使以明胶为主要原料的胶囊壳软化,甚至破坏,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颗粒剂
颗粒剂又称冲剂。通常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型颗粒剂。颗粒剂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剂型,因为吸收较为迅速服用性好在儿童用药中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它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供口服用。服用时泡腾型颗粒剂应加温开水冲服,切忌放入口中用水送服;混悬型颗粒剂冲服时,如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该一并服用;中药颗粒剂不宜用铁质或铝制容器冲服,以免影响疗效。
药物的剂型还有很多种,就不一一提及了。为了确保用药有效与安全,患者服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从医师或药师的用药交待,了解其正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片剂与胶囊剂谁更有优势?首先这是两种不同的剂型,是药剂学的概念。一种药可以有多种剂型,比如有阿莫西林片,也有阿莫西林胶囊。虽然主药相同,但不同剂型区别还是很大的,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口服后需在体内吸水崩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胶囊剂是将药物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空心胶囊则是动物的骨、皮水解制成的明胶。 口服之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胶囊还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但高温强湿度可使胶囊药物变型失效。
说人话
剂量大的,中药,保健品,喜欢用胶囊,因为胶囊用的辅料不用很多,一半药对一半辅料就行了,一次服用2~4颗大号胶囊。但是中药压片,黏啊,需要很多辅料处理,可能药物对辅料要1比10的样子,那就需要做成大片子,难以吞咽,或者一次要服用很多药片,我以前还吃过一次30多颗的中药~辅料和胶囊壳比起来,可能胶囊壳还便宜一点。
西药剂量小,做成的药片比较多。一般感冒药是复方,喜欢做成不同颜色的颗粒装在胶囊里。其次是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类,做成胶囊也比较多,忘了为什么,有的是为了肠溶。
胶囊和片剂都可以做成胃溶和肠溶的,片剂各种包衣也多。儿童药,口服液和片剂多,胶囊少,儿童吞咽胶囊常常会黏在口腔里……钙片最不合理,超大一颗,老人也很难吞咽。
具体用药请遵医嘱,如果你有肛肠疾病的困扰也可以留言这边解答!希望大家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