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外观问题如何解决?看这一篇就够了!

三农种植者啊 2024-10-12 07:29:13

柑桔果皮的色泽、厚度、洁净度以及是否完好无疤,是衡量其外部品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然而,许多农户虽然意识到这一点,却因不了解导致“花皮果”的具体原因,而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为此,我们整理了引发“花皮果”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广大果农参考。

一、蓟马

蓟马成虫和若虫会吸食柑桔等植物的嫩叶、嫩梢、花和幼果的汁液。受花柱头上的蜜露吸引,蓟马特别喜欢在幼果的萼片或果蒂周围活动,偶尔也会在果腰等部位取食。受害的柑桔幼果表皮油胞会破裂,逐渐失水干缩,形成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大斑痕。这些斑痕会随着果实膨大而扩大,且疤痕上的覆盖物难以用手指甲刮掉。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在冬季及开春清园期,进行彻底的清园工作,以灭杀在泥土中越冬的蓟马虫卵。化学防治:在柑桔嫩梢期(包括春梢、夏梢、秋梢、晚秋梢、冬梢期),每次嫩梢抽发时,使用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二、白癞病

白癞病主要危害果皮,自幼果至成果期均可发病。病斑多呈白色点状、线状、分枝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或略突出。有时表皮层会破裂,呈碎屑翘起状,因此得名白癞病。该病仅为害果皮,不影响果肉,也不会引起果实腐烂,因此长期被忽视,甚至被误认为是机械损伤引起的“风伤果”或“叶扫果”。该病潜伏期较长,田间貌似健康的病树可能早已被侵染。发病始于5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盛发期。

防治措施:

加强冬春清园工作,降低病原菌数量。减少果面伤痕,如防治好具刺吸式口器的虫害,避免机械伤等。在膨果期注重钙、硼肥的补充,如喷施钙源库、硼源库等,提升果皮的坚韧性。在稳果至膨果期巡园时,发现零星发病情况,及时喷雾嘧菌酯、咪鲜胺、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等进行防控。

三、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为害花瓣,也可为害嫩叶、幼果及枝条,引起花腐、枝枯,降低坐果率。幼果发病会产生病斑,形成花皮果,影响果实外观。成熟果实发病会变褐、变软,上覆灰色霉层,失水后干枯、脱落。

防治要点:

雨天摇花:及时摇动树枝,让花瓣与幼果分离,避免花瓣在幼果上堆积,引发灰霉病。建议每隔几天摇动一次树枝。适时使用药剂:在谢花2/3时、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等关键时期,以及下雨前后及时用药防治。有效药剂包括咯菌腈、氟唑菌胺、吡唑醚菌酯、异菌脲等。

四、机械损伤——风伤果

风伤果主要发生在枝叶较密的植株上。大风吹动枝叶时,叶缘、叶柄和尖刺会擦伤或划伤果面,形成风伤果。伤痕斑与蓟马为害伤口类似,但伤痕较深,发生位置不规则,受害部位平面粗糙或是凹状损伤。在风雨天气较多的地区,极易发生风伤果。

防治措施:

对于伤口过深的果实,只能摘除,避免病菌入侵。对风伤果部位进行适当修剪,有刺品种可适当摸刺、剪刺。在果园周围种植防风林,以减少大风对果实的伤害。

注意:蓟马为害、风伤果、白癞病以及霜霉病(注:原文中未提及霜霉病,但为保持完整性,此处在最后提及并说明其与前三者的区分)导致的病果很容易混淆,果农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仔细区分,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