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或没有吃过新疆地域特色抓饭的,很有可能初次来新疆,看到饭馆门口,有大铁锅,不是端端坐在灶台上,而是锅口倾斜着,更多地将锅口向着街面。为什么呢?应该是让更多路过的客人,被洁白晶莹圆润的米粒和黄灿灿红橙橙的胡萝卜散发出的诱人清香吸引还不算,要让路过的客人不仅仅闻到香味,而且有实物展摆在不远处,看到得清香从什么地方发出,忍不住口水流到口角,放慢脚步,到迈不动脚。维吾尔兄弟很有磁性的吆喝声响起:抓饭抓饭,香喷喷的抓饭!
如果不看招牌或者没有听见吆喝声,大概率不知道抓饭为何物。
我自小生活在新疆兵团农场,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农场休息的时候,有可能跟着父亲去安集海,除了安集海的新华书店,还有物资交流,那个人山人海哟,从巴管处总干渠上的桥走进安集海,就被各个摊点吸引,鸡鸭鹅,猪羊猫狗,羊毛羊皮及成品羊皮大衣(式样老土,就是西北放羊汉子的标配,也是普通人家买不起穿不上的);鸡蛋鸭蛋鹅蛋,蔬菜瓜果,主要是以物换物,也有不多的金钱交易。所以集市是有名称的:物资交流大会。召集这样的交流大会,也不经常。也不固定。不是春季广交会,秋季广交会那样。不知道是沙湾县的什么机构部门操纵掌握。那样的集市,早早就有消息灵通人士发布了,安集海附近兵团农场职工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第一次在安集海街上看到了抓饭。那时看到米饭很稀罕,有人家从米泉、阿克苏带回来大米,米饭没有出锅,米香早早飘出很远。像是谁家炒肉菜,炖鸡,那个香味,诱使人的口水,不住的往下咽。
黄萝卜炒米饭,米饭是什么味道,不知道。黄萝卜炒米饭什么滋味,更不清楚。当然了,多年后,有机会走出农场,沙湾、石河子、乌鲁木齐,街道马路比农场团部繁华多了。就是普普通通的饭馆,团场哪有那么多。新疆地域特点,汉族、民族兄弟。饮食也有相互影响促进。
就说这新疆东疆,南北疆,东三县走遍,普通大众的口福:抓饭、拌面最大众化。
有南方广东湖南的朋友来新疆,安顿好住处,晚饭在夜市,烤羊肉系列,内容十分丰富:烤肉串、羊腰子、羊肝子、羊排,羊头肉(完整羊头),内地朋友先是谦虚地客气着,而后依样学样,放下拘谨,豪气地大嚼一气。在新疆,肉是可以往饱里吃的。他们直说过瘾。
第二天一早,广东老弟就出去逛街熟悉附近环境和人文。回来叫起我们。早饭吃什么去?他说看到黄萝卜炒米饭,没有吃过,看着很诱人的样子。那个发呆啊,不是酒喝多了,什么黄萝卜炒米饭是什么东东?不知道啊。
洗漱好出了店,走不远,老弟指着一饭馆门口的大锅,那不是黄萝卜炒米饭么,噫嘻,湖南兄弟抢先凯强,那是抓饭,新疆民族人的日常吃食。一路在想黄萝卜炒米饭是个什么饭呢。不仅哑然失笑。不同地域的中国人,如果不知道各地风物,笑话一定不少。
没有想到,广东兄弟就要吃黄萝卜炒米饭。新米饭还没有出锅,摆在那儿的是头天剩下的。兄弟顾不得那些。当抓饭端上来,广东兄弟问,怎么个抓法?示范一下,不用筷子勺子,用手。现在说抓饭,手抓饭,不是真用手抓,用勺子。饭的名称还是沿用以前的叫法。广东兄弟叫来饭馆的店家,怎么不把肉切小?连忙拦住,手抓饭分素抓饭和肉抓饭,肉抓饭就是手抓住肉,大口啃。广东兄弟和湖南兄弟自嘲着大口朵颐,连连叫好,米饭居然这样吃!告诉外省来到新疆的兄弟,可以放心的享用,民族兄弟做饭很讲究的,卫生习惯很好,不吃死牛羊肉,放血不干净的肉不买。这种饭是有名字的,叫抓饭或手抓饭。哪里来的黄萝卜炒米饭?
南北疆做此类饭,用胡萝卜有差异,黄胡萝卜和红胡萝卜。通常来说,新疆伊犁的大部分用红萝卜,不用黄萝卜;南疆就是黄萝卜多,红萝卜少;而乌鲁木齐一般是黄的和红的对半。其实和南方省份做的菜米饭有相似的地方。新疆抓饭原料做抓饭有羊肉、红胡萝卜、黄胡萝卜,皮牙子,清油(菜籽油、羊油可选)。素抓饭甜抓饭多为,主要原料为米、鸡蛋、胡萝卜、葡萄干、杏脯、花生仁和清油等。咸抓饭多为肉抓饭,主要原料为米、羊肉、胡萝卜和洋葱等。
俩南方兄弟,湖南人呵呵地笑着,广东人应该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土里埋的,比起不少省份说到吃,很是自豪的,在新疆也让他开开眼。当然这是九十年代的故事了。
素抓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