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让用白蛋白,该不该补?是不是越多越好?医生告诉您答案

绿夏聊养护 2024-10-04 04:30:45

白蛋白(albumin)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占血浆蛋白的50%~60%。白蛋白在维持血容量、调节渗透压、运输物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常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那些伴随低蛋白血症、休克、腹水等症状的患者。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白蛋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因此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白蛋白补得越多越好吗?

今天,我们将从白蛋白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白蛋白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大家了解这个在临床上极为常用却常常被误解的治疗手段。



什么是白蛋白,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白蛋白是一种血浆蛋白,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它的主要作用包括: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的高浓度使其能够吸引水分,从而维持血管内的液体平衡,防止组织间隙液体过多积聚。这一功能对于防止水肿和维持血容量至关重要。运输物质:白蛋白能够与各种物质(如药物、激素、脂肪酸)结合并将它们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例如,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物需要白蛋白作为“载体”,以便通过血液到达目标部位。抗氧化和抗炎功能:白蛋白还具有清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等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身体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由于这些关键功能,白蛋白在维持血液循环、调节体液平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尽管白蛋白在体内有如此多的功能,并不意味着补充越多越好。白蛋白的使用需要依据临床情况,过度使用不仅无益,还可能导致副作用和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白蛋白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是那些伴随低蛋白血症、休克、腹水、烧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蛋白应用场景:

1.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通常是由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或肾病引起的。当血液中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时,患者可能出现水肿、腹水、甚至休克。此时,通过补充白蛋白,可以有效提高血浆渗透压,改善体液平衡,缓解症状。

例如,肝硬化患者常因肝功能衰退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腹水和水肿。研究表明,对于肝硬化伴腹水的患者,白蛋白联合利尿剂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利尿剂,能更好地改善腹水和低血压症状。

2.大面积烧伤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受损,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引发低血容量休克。在这种情况下,白蛋白的补充能够迅速提高血液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临床上,通常使用5%或20%浓度的白蛋白溶液,依据病情来调整剂量。

3.肝硬化合并腹水

肝硬化患者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常出现腹水。欧洲肝病协会发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管理指南》建议,对于腹水量较大的肝硬化患者,在放腹水的过程中补充白蛋白,以减少低血压、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通常的做法是,每放出1升腹水,补充8~10g白蛋白,以维持血容量和稳定循环功能。

4.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大量液体外渗,导致低血压和低蛋白血症。根据《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管理指南》,在液体复苏阶段,白蛋白可以作为晶体液补充的辅助治疗,帮助维持血容量和血压。

5.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白蛋白在这一疾病的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白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SBP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如肾功能不全或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补充白蛋白可以减少肾衰竭的发生风险。

白蛋白补得越多越好吗?

虽然白蛋白在多种临床场景下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补得越多越好。事实上,白蛋白的过度使用可能带来风险,尤其是对于某些不适合的患者,滥用白蛋白甚至会加重病情。以下是几个过度使用白蛋白的潜在风险:

1.费用高昂且资源浪费

白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其生产成本高,滥用白蛋白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于那些本不需要补充白蛋白的患者,滥用白蛋白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2.体液负担增加

白蛋白具有强大的胶体渗透压作用,如果过量补充,会导致体液向血管内的回流增加,从而引发高血压、心脏负担加重等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衰。

3.潜在的免疫反应

作为血液制品,白蛋白可能引发免疫反应或过敏反应,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时,风险更大。因此,只有在明确需要补充白蛋白的情况下,才应该使用,滥用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如何合理使用白蛋白?

为了避免过度或不当使用白蛋白,医疗指南对其适应症和使用剂量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

1.严格遵循适应症

白蛋白的使用应严格限定在特定的适应症范围内,如低蛋白血症、休克、大量腹水、烧伤等情况。对于那些血容量正常、仅有轻微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补充白蛋白。

2.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白蛋白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调整,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剂量。以肝硬化患者为例,通常建议每放出1升腹水,补充8-10g白蛋白;而对于脓毒症患者,建议在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每天补充20-40g白蛋白,以维持血容量。

3.监测疗效与安全性

在使用白蛋白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判断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如果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已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应该及时停止白蛋白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负担。

4.替代疗法的选择

在某些情况下,其他液体疗法(如晶体液)可以替代白蛋白使用。例如,对于一些轻度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补充利尿剂、优化饮食等方法可能更加有效,也能避免滥用白蛋白带来的副作用。

小结:白蛋白的使用需要科学决策

总的来说,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工具,在多种临床情况下具有显著的疗效,但这并不意味着白蛋白补得越多越好。

白蛋白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适应症,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剂量,并监测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那些不适合使用白蛋白的患者,滥用白蛋白不仅无助于病情恢复,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和不必要的医疗开销。

因此,在日常治疗中,白蛋白的应用应当是精准医疗的体现,而不是简单地“多多益善”。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白蛋白,才能真正发挥其治疗价值,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