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够威严专家要拆除,韩福裕:我有办法

白晴聊历史 2024-10-12 03:54:0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毛主席纪念堂那尊惹争议的主席坐像,差点就被换掉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永垂不朽!"这是亿万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可曾有人想过,供奉在神圣纪念堂内的主席雕像,当年竟然...差点儿被换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风云突变,举国悲恸

1976年9月9日,一个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的日子。

那一天,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享年82岁。

消息传出,举国上下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人们泪眼朦胧,久久不能平静。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泣不成声的群众,就连广播里传出的哀乐,都像是在为这位伟人的离世而哭泣。

人们哀悼,人们追思,人们在心底深处呼唤着:毛主席您在哪里?您怎么就走了呢?

这一天,北京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连老天都在悲伤。

人们自发涌向天安门广场,默默祭奠他们敬爱的领袖。

有的人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有的人攥紧拳头,高喊"毛主席永垂不朽"。

无数的鲜花、挽联、诗词,堆满了广场的每个角落。

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个重大的决定悄然酝酿着:为毛主席修建一座永久的纪念堂,让他的遗体长久地保存下来,供后人瞻仰缅怀。

纪念堂设计,多方权衡

关于主席遗体的处理问题,中央其实也颇为纠结。

按照毛主席生前的意愿,他是主张火化的。

但考虑到主席的伟大功绩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中央经过慎重讨论,最终决定建造一座毛主席纪念堂,让主席长眠于此。

而对于纪念堂建在哪里,又出现了几种不同方案。

有"山顶红星"的设想,就是选一座名山,把纪念堂建在山顶,寓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但哪座山适合呢?景山、香山都不理想,要么有历史包袱,要么离市区太远。

还有个更有诗意的"日出东方"方案,大意是选一处水域,让纪念堂傲然屹立,犹如旭日东升,红日冉冉。

但在哪儿找这样梦幻的水景呢?总不能建在北海或什刹海里吧?

权衡再三,中央拍板,就选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

这里是首都的心脏,是国家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

把纪念堂安放于此,毛主席就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了。

在确定建址后,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份方案摆到了设计者面前,经过多轮筛选,才敲定了最终的建筑方案,那就是现在这座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

汉白玉遗恨,巧匠妙手回天

纪念堂内最重要的,当属那尊栩栩如生的毛主席汉白玉雕像了。

可知道吗,就是这尊雕像,差点儿引发一场风波,甚至...险些被请出纪念堂,换成另一尊来。

事情还得从雕像的构思说起。

一开始,美术家们提了几个方案,比如主席站姿、主席正襟危坐等等,都被否了。

突然有一天,叶毓山冒出个想法:不如雕个主席翘二郎腿的坐姿吧!别人一听都愣了,这像啥样啊?太不庄重了吧!可叶毓山解释说,这可是主席平日里最习惯的坐姿,不仅生动传神,更显亲民。

中央一听,还真有道理,就同意了。

但说做就做可不行,先得有一整块儿优质汉白玉啊!寻遍全国,好不容易才在河北找到,运来一看,好家伙,体积不够,得拼。

就这样,主席像被"截"成了五段。

好在有当时中国顶级的雕刻大师们联手,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8月10日,主席像终于落成,被小心翼翼地运到了纪念堂里。

争议四起,险遭"驱逐"

9月9日上午,是毛主席纪念堂的落成日。

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们,身着鲜艳的红领巾,吹响悠扬的号角,敲响明亮的铜锣。

伴随着嘹亮的《东方红》歌声,纪念堂庄严开放,迎接第一批前来瞻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紧接着,人民群众纷纷涌入。

他们肃然起敬,看到了那尊他们日思夜想的主席雕像。

主席两眼炯炯有神,目光和蔼而深邃,嘴角挂着可亲的微笑,还翘着二郎腿,和大伙儿"唠嗑"呢。

好多人禁不住热泪盈眶:主席啊,您还是那么慈祥,那么平易近人,您没有丝毫架子,永远和咱老百姓在一块儿!

就当人们沉浸在无限崇敬和追思之中时,一个"炸雷"般的消息传出:一些外宾参观时,对这尊雕像不以为然,说这姿势太过随意,有失威仪,简直就是一种"大国沙文主义"!

消息传到中央,引起了高度重视。

一些领导同志也认为,主席这尊像不太庄重,和大厅的整体氛围有些"格格不入",建议尽快换掉,重塑一尊。

很快,中央就发函给毛主席纪念堂,要求将翘腿坐姿像撤下,换成端庄的平腿坐姿。

这可怎么办?作为纪念堂雕塑创作组的主任,韩福裕听到这个决定,心里"咯噔"一下。

先不说这尊7吨重的汉白玉像,当初好不容易才运进大厅,如今要搬出去,得费多大劲儿啊。

就算能搬出去,还得把拱门都拆了,那纪念堂不是要关门几个月?

更重要的是,主席这尊像明明塑得惟妙惟肖,献礼般的姿态最能体现他的高风亮节。

倘若换成一本正经的样子,那还是咱们心目中的毛主席吗?

不行,这尊像必须保住!韩福裕暗下决心。

柳暗花明,妙计化险为夷

千钧一发之际,灵感突现!韩主任盯着主席像,喃喃吟诵起主席的诗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对啦,何不在主席像周围摆满鲜花,正好把那令人"不悦"的翘腿给遮住?这法子简单又不失雅致,说不定能让中央改变主意呢!

韩主任立刻找来纪念堂其他领导,把这个提议一说,大伙儿都眼前一亮,纷纷叫好。

大家一致商议,马上开始布置,还打算等中央首长来参观时,好好解释一番。

说来也巧,没过几天,小平同志来纪念堂瞻仰毛主席。

小平同志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后,韩福裕不失时机,恭敬地上前把摆花的缘由一一道来。

小平同志没吭声,只是静静端详着那熠熠生辉的主席英姿。

良久,只听他语重心长地说:"行!就这样,不必换了。"

这一席话犹如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每个人的心。

毛主席这尊像,终于保住了!

从此,纪念堂里的那抹亲民而不失威仪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中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位置。

无论春夏秋冬,鲜花常开,寄托着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无尽的缅怀和敬仰。

主席啊,您安息吧。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江山代代有人才,但人民永远怀念您!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够威严专家要拆除,韩福裕:我有办法

2022-11-28 21:30·全民历史观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够威严专家决定拆除,韩福裕:不可以

2022-11-30 23:06·寻史奇谈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