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群人,他们正慢慢被世界遗忘。他们不再能认出家人,不记得自己是谁,甚至迷失在熟悉的街道上。他们不是犯罪分子,也不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们曾是这片土地上的父母、工人、教师,如今却成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受害者。
600万,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600万中国老人,正因为这场无声的疾病,逐渐被社会推向了边缘。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等待记忆消逝、等待身体退化,等待死亡的到来。然而,真正可怕的,或许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他们如何一步步丧失尊严,成为社会的“三等公民”。为什么这个国家的老人正在这样无助地被遗忘?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或接近老年的人群。作为痴呆的最常见类型,阿尔茨海默病在所有痴呆症病例中占比约60%至70%。
这种病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大脑的多个部分,首先是海马区,这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存储的关键区域。随着病情的进展,损害会扩散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导致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退化。记忆力减退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回忆起近期的事件或信息,而对于更久远的记忆则相对完好。
失语现象也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他们可能在说话时突然停顿,找不到普通词汇,或错误地使用词语,使得语言表达变得困难。此外,失用症状使得患者难以执行日常的动作任务,比如穿衣或使用餐具,即使这些动作过去对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
失认是另一个挑战,患者可能无法识别熟悉的面孔,包括亲密家人的面孔,或是无法辨认日常用品的用途。例如,患者可能看着一支笔和一张纸,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们来书写。这种认知功能的丧失对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视空间能力的损害表现为患者在理解他们所处环境的空间关系时遇到困难,例如评估距离或导航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这种损害可能导致患者在家中走动时更容易跌倒或迷路。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抽象思维和计算力也会逐渐退化。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零钱,对于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可能变得极具挑战。
在行为上,患者可能表现出明显的人格变化。一些以前性格内向的患者可能变得冲动无礼,或是在社交场合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也是明显的症状,患者可能不再参与过去享受的社会活动,逐渐退缩到较为孤立的生活状态。
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因是多因素的,遗传在某些家族性案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特定的基因变异,如APOE-ε4等,与疾病的高风险相关联。此外,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体育活动和智力活动的频率,以及环境因素,如暴露于某些类型的污染或重金属,也可能对发病风险产生影响。
全球流行状况与挑战
根据2016年的数据,全球约有4000万人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扰,更令人担忧的是,专家预测这一数字将在未来20年内翻倍。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全球医疗体系的重要挑战之一。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和研究团队都在竭尽全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但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治愈这种疾病的办法。
在发展中国家,尽管老年人口的比例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较低,但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却异常高。这一现象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特定地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数量也相当可观。据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600万至8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一数字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长期护理,这通常由家庭成员承担,然而,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社会对于专业护理人员和护理机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导致老年人在乡村或较小城市独自生活。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社会问题,因为患者缺乏足够的家庭支持,许多患者可能得不到及时的照顾。
这些老人正在慢慢沦为“三等公民”,常常在家中坐着,仿佛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他们不再能够主动参与家庭生活,时间在他们身边流逝却毫无意义。每天的日程变得简单而机械:早晨等待早餐,吃完早餐后,又开始等待午餐和晚餐。日复一日,这样的等待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这些老人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却成为最无助的一群人,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仿佛被遗忘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在这些漫长的日子里,唯一确定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侵蚀不会停下,而他们的记忆和身份也将在无声的时间洪流中逐渐消失。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在逐年上升,根据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将继续攀升,给整个社会的医疗体系和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
中国的研究进展与公众意识
近年来,中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领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社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注度提高,科研工作者也加紧了对该病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的贾建平教授团队的工作尤为引人瞩目。2023年2月,贾建平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这篇文章报道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年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位患者年仅19岁,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研究中,贾建平教授的团队对该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基因分析,以确定疾病的原因。结果显示,该患者并没有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中常见的基因突变,这也让医学研究人员感到疑惑。通常情况下,年轻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与遗传基因突变有较强的关联,尤其是APOE-ε4基因的变异。
事实上,年轻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首例,但这位19岁的患者确实是最年轻的已知病例。这一突破性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更加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发病机制,并重新审视关于年龄与疾病关系的既有理论。医疗机构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年轻患者的特殊需求,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和治疗此类病例。
对于其他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来说,这一案例鼓励他们重新评估一些常见的痴呆症状是否可能出现在更年轻的人群中。此外,这一研究还引发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预防的讨论。以往的预防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手段,来降低发病风险。然而,19岁患者的案例提醒我们,预防措施可能需要更加广泛,甚至从年轻时就开始关注脑健康。
最新研究突破与未来展望
2023年9月,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尤其是他们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关联性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一研究由斯蒂芬·巴克教授领导的团队完成,首次揭示了脱铁性细胞死亡过程对这类疾病的影响。
脱铁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与铁元素积累相关的细胞死亡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会通过代谢过程平衡铁元素的摄入和排出,维持健康的铁水平。然而,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铁的积累似乎超出了正常范围。研究表明,铁在细胞内的异常聚集会导致小胶质细胞——一种参与大脑免疫反应的细胞——发生功能紊乱。小胶质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会帮助清除大脑中的废物和损伤的细胞,但是当它们受到铁积累的影响时,它们的清理能力会下降,导致大脑中的废物堆积,最终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发现当大脑中的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小胶质细胞的正常功能被干扰,无法有效应对神经元损伤。这种脱铁性细胞死亡过程最终会导致神经元逐渐死亡,进而引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见的认知功能下降和记忆丧失等症状。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问题引起的痴呆类型,常与阿尔茨海默病共存。两者虽然有不同的病因,但在许多患者身上,它们的症状重叠,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这项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共同点提供了更多线索,尤其是在铁代谢失调方面的关联。
随着这一发现的公布,全球许多科研机构开始加大对脱铁性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投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这个研究领域,试图通过更精确的实验,找到改善或阻断这一过程的有效方法。虽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一突破让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庭看到了希望。通过全球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未来我们有望看到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治疗方案,最终减轻患者及其家属所承受的沉重负担。
参考资料:[1]谢桃枫,陈国庆.阿尔茨海默症智能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5(1):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