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生宏、广州市老人院党委书记
广州,这座充满活力的超大城市,正站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前沿阵地。截至 2023 年底,广州市老年人口已突破 200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19.38%,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荔湾区老年人口占该区户籍人口的 31.13%;越秀区老年人口占该区户籍人口的 29.39%;海珠区老年人口占该区户籍人口的 28.72%,老城区成为 “银发聚集地”。在这一背景下,广州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力构建 “大城市大养老” 格局,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不懈努力。
面对汹涌而来的 “银发浪潮”,广州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早早布局养老事业。连续 14 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彰显了这座城市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担当。从政策扶持到资金投入,从设施建设到人才培养,广州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生态,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这座城市里安享晚年。
失智老人照护的 “广州答卷”(一)认知症照护床位与专区的突破性建设2024 年,广州在认知症照护床位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工作安排,广州市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列为市人大重点建议和市民生实事项目,共完成建设、改造并验收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2884 张,总体完成 2200 张床位建设目标的 131%。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也是广州对失智老人关爱的有力彰显。
市级公办养老机构在其中发挥了表率作用,完成了 535 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建设,为失智老人提供了高品质的照护服务。这些床位分布在各个区,如越秀、海珠、荔湾等区都有亮眼的成绩,切实满足了当地失智老人的入住需求。各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养老机构的改造升级,打造出一个个温馨、安全的认知症照护专区。
在建设过程中,广州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失智老人的特点,对养老机构的环境、设施进行了精心设计。以广州市老人院为例,专门打造的认知症照护中心,安装了大面积玻璃窗户,让环境明净通透,还将走廊通道以 “老广” 熟悉的街道命名,给老人营造出熟悉亲切的氛围。多媒体训练室、智能训练室等功能训练室一应俱全,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康复需求。而椿萱茂老年公寓则设置了怀旧区、婴儿体验区、园艺区、感官体验区等训练区,通过非药物干预治疗,帮助失智老人延缓病情发展。
(二)国家标准制定的引领之举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广州还在失智老人照护的标准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老人院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指南》,这一指南的出台,填补了行业空白,成为全国首个有关标准。
该指南从多个维度为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引。在认知症概念厘清方面,对相关术语及定义进行了详细阐释,为养老机构及社会大众提供了清晰的认知基础,让照护工作有了理论依据。围绕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等具体需求,指南制定了严格且实用的工作要求。例如,在环境布置上,强调温馨、舒适、居家化,营造失智老人熟悉的环境;在人员配置上,明确护理人员与认知症老人的配比,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并持续接受培训与考核。
提倡全人照顾服务理念更是指南的一大亮点。它鼓励养老机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认知症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不仅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基础服务,还注重精神行为症状管理、照护者关怀服务等,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陪伴,让他们在失智的困境中依然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关怀。
多元主体,共筑照护堡垒(一)广州市老人院:专业照护的典范作为广州市民政局下属的老年福利事业单位,广州市老人院自 1965 年 7 月建院以来,已走过了近 60 年的风雨历程。全院占地 110 亩,现有养老床位 1200 张(含医疗床位 250 张),是国家二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在全国养老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声誉。
走进广州市老人院,温馨、舒适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每一处设施都尽显人性化,从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到绿意盎然的花园,从设备齐全的康复中心到安静整洁的病房,无不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认知症照护中心更是一大亮点,为了让老人有熟悉感,走廊通道被命名为 “恩宁路”“北京路” 等 “老广” 熟悉的街道名,还安装了大面积玻璃窗户,让环境更加明净通透。多媒体训练室、智能训练室等功能训练室一应俱全,为老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康复训练选择。
在照护理念上,广州市老人院始终坚持 “视老人如亲人、做老人好儿女”,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每一个服务细节中。这里拥有高素质的医疗护理团队,现有医疗技术人员 200 多名,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有着一颗关爱老人的心。从日常的生活照料到专业的医疗护理,从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到温暖的精神慰藉,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照护。
多年来,广州市老人院凭借卓越的服务品质,涌现出一批全国劳模、领军人才、技能大师,也收获了众多荣誉,如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等,成为广州乃至全国养老机构的标杆。
(二)广州市老年医院:医养结合的坚实后盾广州市老年医院作为广州市老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为二级医院,目前正在进行整体扩建。它在失智老人照护服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3 年,广州市老年医院成功入选国家记忆障碍防治中心(建设单位),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多年来的专业沉淀与不懈努力。历时半年余,经线上初审、现场评审和线上答辩等环节,医院凭借过硬的实力脱颖而出。早在 2005 年,医院就率先开展认知症照护服务,坚持安全防护、专业服务、协同参与、持续改善原则,打造了一支由医生、护士、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等组成的跨专业照顾团队。
这个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医生负责精准诊断、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方案;护士精心护理,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护理员给予老人贴心的生活照料;康复师根据老人的身体机能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营养师则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口味喜好,搭配营养均衡的膳食。他们将 “以人为本,自立支援” 先进照护理念融入日常照顾,为认知症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干预、康复训练、社交支援、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
目前,广州市老年医院以五星级养老机构和高水平老年医院为支撑,建立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同时,医院还注重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牵头编制广东省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人照顾指南》,并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领域标准。其认知症老人照顾模式获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推进视频会宣传推广,认知症照护中心先后获得 “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称号。未来,医院将继续高质量建设记忆障碍防治中心,为认知症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社会组织:温暖的援手在广州的失智老人照护体系中,社会组织如同繁星点点,汇聚成温暖的星河,为老人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帮助。
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21 年,该协会承接了广州市公益创投项目 —— 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指导千人青苗培育计划。通过与全市养老机构、颐康中心、养老服务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连续性各层级服务体系,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失智老年人完善的照护指导平台。他们在广州的 11 个区、174 个街镇进行失智老人居家生活场景实训,为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充足的实训机会,让家庭成员掌握实用的照护技能。
南沙区启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 “爱无负担 -- 困境家庭照护培训项目” 也成效显著。2022 年 7 月至 12 月期间,项目联动广东省航智职业培训学校、广州市携成养老服务公司等专业单位开展 4 场次 “照护有方” 农村困境家庭照护者生活照料系列、4 场次 “提升技能,惠及你我” 农村困境家庭照护者护理能力系列等多场次多方面培训,经专业考试,累计培育 60 名农村困境家庭照护者成为专业持证养老护理员,既提升了照护者的专业水平,又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自我价值。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培训、指导、资源链接等方式,为失智老人家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在照护之路上不再孤单无助,也为广州的失智老人照护服务增添了一抹温情的色彩。
全方位照护,点亮希望之光(一)个性化照护:尊重每一份独特在广州市老人院的认知症照护中心,个性化照护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这里的工作人员深知,每一位失智老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85 岁的张爷爷,曾是一位热爱书法的大学教授,患上认知症后,变得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事物渐渐失去兴趣。入住照护中心后,护理人员发现了他对书法的热爱,专门为他准备了笔墨纸砚,还邀请书法老师定期来指导他练习书法。每当张爷爷拿起毛笔,眼中便闪烁着光芒,他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仿佛找回了曾经的自己。如今,张爷爷不仅书法技艺有所恢复,还变得开朗健谈,经常与其他老人分享书法心得。
又如 68 岁的李奶奶,患病后记忆力严重衰退,但对年轻时唱过的老歌却情有独钟。照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便收集了许多经典老歌,每天定时为她播放,还鼓励她跟着哼唱。在音乐的陪伴下,李奶奶的情绪变得稳定,笑容也多了起来,甚至还能记起一些过去的美好回忆。这些个性化的照护方案,让老人们在失智的困境中,依然感受到了尊重与关爱,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二)非药物治疗:唤醒沉睡的记忆除了专业的医疗护理,非药物治疗在失智老人照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怀旧疗法、音乐疗法、园艺疗法等多种非药物干预手段,为唤醒老人沉睡的记忆、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怀旧疗法中,工作人员会与老人及其家属深入沟通,收集老人年轻时的照片、物品、故事等,精心打造一个充满回忆的空间。他们会定期组织老人围坐在一起,分享过去的经历,让那些美好的回忆重新浮现。对于许多老人来说,这是一次心灵的慰藉,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增强自信,重新建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音乐疗法同样深受老人们喜爱。舒缓的古典音乐、熟悉的老歌,在特定的时间段响起,让老人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研究表明,音乐能够刺激大脑的神经元,唤起情感共鸣,对改善老人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有着显著效果。有的老人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打节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园艺疗法则让老人们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在养老机构的花园里,老人们可以亲手种植花草、蔬菜,参与浇水、施肥、修剪等活动。看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放松了身心。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更成为了他们对抗认知症的有力武器。
(三)医养融合:守护健康防线医养融合是广州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一大特色。广州市老年医院与养老机构紧密合作,构建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在日常照护中,医护人员会为每一位老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疾病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医护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严格控制病情发展。一旦老人出现突发疾病,医院的绿色通道能够确保他们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以海珠区的远海健康江南颐养苑为例,这里与海珠区中医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医院的医生定期到养老机构巡诊,为老人把脉、开药,还会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在一次紧急情况中,利婆婆足部真菌感染,因失智不配合去医院,海珠区中医医院的医生迅速上门,通过专业服务,仅一个月就让她恢复了健康。这种医养融合的模式,让老人们在享受贴心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了及时、专业的医疗保障,真正实现了 “老有所医”。
(四)家庭与社区支持:爱的延伸家庭在失智老人照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广州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则为家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开展的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指导千人青苗培育计划,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专业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操演练、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家属们掌握了失智老人照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如何与老人沟通、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等。许多家属在参加培训后表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助,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照护中的难题。
社区也在积极行动,建设了一批适合失智老人活动的设施。如无障碍花园、认知训练角等,为老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定期组织关爱活动,邀请老人及其家属参加,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在越秀区的一个社区,志愿者们每周都会陪伴失智老人散步、聊天,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这些家庭与社区支持措施,让失智老人的照护不再局限于养老机构,而是延伸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爱失智老人的良好氛围。
广州模式,为全国探路广州在失智老人照护服务机制上的探索,为全国大城市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服务实施,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到软件服务的优化,广州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 “大城市大养老” 之路。
然而,养老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未来广州还需不断创新,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科技赋能方面,进一步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失智老人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照护服务;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吸引和留住专业养老人才,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在社会参与度上,鼓励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养老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风尚。
相信在广州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在养老领域迈出坚实步伐,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温暖与关爱中,度过幸福的晚年时光,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