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执行三支两军中的支农任务,我得到了很大磨炼…

雪域情 2025-01-11 02:41:15



我的军旅生涯

孙云彩

三、三支两军

1967年3月至1972年8月,处于那段特殊时期的中國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280余万指战员,在艰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人员之多,时间之长,任务之巨,是建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三支两军”相关文献)

“三支两军”维护了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减少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的损失,对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

1968年秋冬之交的一天早上,入伍不到一年并且刚满19岁的我,根据上级指示,随连队前往辽宁省本溪市火连寨公社火连寨大队,执行三支两军中的支农任务。

火连寨公社位于辽宁省本溪市西部山区,东与明山区高台子镇相连,南邻市中心城区,西接辽阳市鸡冠山乡,北连石桥子公社。沈丹铁路、304国道穿境而过,辖区面积43.6平方公里,下辖火连寨、梨树沟2个大队,人口约5000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并杂居回、满、朝等6个民族。

我们连队的干部、战士们乘汽车来到火车寨大队,经过与大队革委会商议后,全连干部、战士分赴该大队的6个生产队,我和64入伍的沈阳籍王军财班长,以及与我同年入伍的河南省项城县凡子昂战友三人被分配到第6生产队。

第6生产队位于火连寨大队最偏远的一个山区,与辽沈战役中林彪坐镇指挥的平山指挥所隔山相望。“山高土地少,风吹石头跑”,是该队的真实写照。我们3人肩背背包,手提洗脸盆和洗漱用具,先是沿着铁路旁的山沟小道徒步约四公里,然后在铁路钻入山洞后,我们又沿山间羊肠小道翻山越岭走了约两公里,再越过二道梁,才汗流浃背地到了仅10多户人家的第6生产队。随后我们把行李放在生产队办公室里,在与生产队负责人简单沟通后,夜幕降临。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三人同社员们一起沿山间小道步行约一小时,来到位于一座大山斜坡上的荒野田间施肥劳动。休息间隙,面对被破坏了植被仅剩下光秃秃山坡的群山,以及显得特别干燥的气候,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晚上王班长主持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宣传相关文件,学习有关材料。在学习过程中,王班长让我宣讲报刊有关文章,我借着昏暗而冒着一丝黑烟的煤油灯光,望了望围灯而坐的社员们,只感觉面红耳赤,心里怦怦直跳,完全忘记了被油灯熏得嗓子疼痛的感觉。好在我随即就静下心来,开始向社员们讲解相关报刊文章,有时照本宣科,有时略谈理解,倒也觉得甚是兴奋。

在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一个月后,连队接到上级通知,要求除火连寨大队留3人之外,全连干部、战士返回部队。于是,姜孟玉班长、杨长林战友和我被留下后作为军队代表(简称军宣队),会同工人阶级驻农村代表(简称工宣队),以及贫下中农选出的代表(简称贫宣队),成立三宣队,负责火连寨大队的抓革命促生产工作。随后,军宣队进驻第3生产队返乡知青杨玉霞家。她家是工人家庭,父亲、姐姐在本钢上班,母亲在家料理家务,弟弟杨伟在读小学,还有一个近70岁的老奶奶。杨玉霞一家人和蔼可亲,虽然我们交谈不多,但工作之余帮他们扫扫地,担担水,打扫一下卫生,也确实体现出了军拥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似亲人的感情。

1969的春播季节,我和杨长林转驻第5生产队。第5生产队位于火连寨大队北部,西部与犁村沟大队接壤。到了秋季,一望无际的山坡上红高梁随风摆动,丰收在望的情景历历在目,这是我们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丰硕成果,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也与社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记得有一天上午,我和杨长林去大队开会学习,晚上回到住处,拆洗干净的被褥整齐摆放在炕头原处,问房东是谁拆洗的被褥,他们说不知道,最终是多方了解未果。55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还未找到那些做好人好事不留姓名的人们,遗憾地欠她(他)们一个当场的谢意。

总的来说,军队支农进山沟,吃的是社员百家饭,玉米饼子高粱粥;住的是社员土炕头,一觉醒来到天明;白天田间去种地,夜晚灯下把报读;提高学习抓革命,促进农业大丰收,这就是当年我们“支农”的真实写照。

我们在农村支农生活费用,按部队伙食费标准每人每天4毛钱、一斤半粮票,在社员家吃饭时按标准足额交给钱和粮票。军宣队要求五不吃(鸡、鸭、鱼、肉、蛋不吃),加之细粮均不吃。有一次在第3生产队返乡知识青年史桂云家吃早饭,他家是工人家庭,每月配发有少量的细粮,于是特意做了白面馒头让我们吃,结果是我们非得让把白面馒头撒掉换成粗粮饭才吃,闹得大家均不好意思。

经过一年多的农村支农,我得到了很大磨炼,为后来的军旅生活奠定了一些基础。但艰苦的支农生活,使我的身体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后来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发高烧,在原沈阳军区二0二总医院住院41天,病情治愈出院后,身体才渐渐恢复了正常。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孙云彩:河南省鹿邑县人,一九六八年二月入伍,曾先后在原沈阳军区陆军某部汽车连、成都军区汽车部队服役,后退伍到地方工作,退休后闲暇之余,喜欢写一些军营工作、生活回忆录。

作者:孙云彩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