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锁定期设计,何错之有?

君毅看趣事 2024-09-07 21:46:53

这是投资搜神记的第 309 篇文章

2000字 | 全文阅读约需15分钟

近期,密集打开赎回限制的三年持有期主动权益基金,因业绩不及持有人预期而备受责难。

与差劲的业绩表现一同被集体吐槽的,还有“三年锁定期”的设计方案。“锁了三年亏成这样”、“如果不是锁定三年的话还能亏得少点”等类似的声音开始出现,笔者也不禁怀疑,三年期定期设计的方案真的成了基民亏钱的原罪?

梳理数据对比发现,2021年前后成立的36只三年期封闭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28.73%,而同期成立的非封闭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30.83%。

很明显,三年锁定期的设计完全被冤枉了啊,这批基金三年间出现亏损,其根本原因是权益市场表现拉胯。至于大家吐槽被牢牢绑定了三年,这是产品宣发时清清白白立的规矩。

甚至可以这么说,假设持有人能从三年持有期基金中途撤回并换仓到其它基金,大概率会亏得更惨。明晰了这个结果,我们还能说三年期定期设计是画蛇添足之举吗?

01 三年封闭”对比“三年自由”

如果做好了三年及以上长期投资的打算,是选择三年期封闭基金还是普通的主动权益基金?从历史业绩的经验来看,三年期封闭基金显然是更优的选择。

为此,笔者梳理了2020年至2021年8月成立的905只主动权益基金,对比有封闭期与完全开放基金的业绩表现。

不同封闭期基金成立至今业绩对比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08.28

这样一看,三年封闭期的权益基金是所有基金中业绩表现最好的,两年封闭期基金次之。

正如三年期封闭基金在发行时宣发的那样——持有期基金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让投资者“管住手”, 避免追涨杀跌的不成熟操作而导致净值亏损,基金经理也不必受规模变动的影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投研工作中。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三年封闭基金好感倍增了?

其实这还不够,三年封闭期基金大多由明星基金经理掌舵,首募规模也比较高。在近两年中小市值占优的市场行情下,大规模基金更难作出超额收益,于是笔者做了第二次业绩对比:

从上述722只普通主动权益基金中,筛选出发行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共278只,该278只大规模基金在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34.02%,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1.56%。

而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三年期封闭基金共有17只,该17只基金在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31.67%,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0.89%,业绩表现明显优于上述278只主动权益基金。

所以,近三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差强人意是普遍现象,三年锁定期的设计没有错,也没必要抓住三年封闭期基金一个劲儿的挖苦。

02 明星基金业绩“倒台”的真相

既然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都表现不好,为什么三年期封闭基金在近期饱受责难?

原因也很简单,这批三年期封闭基金在发行时造势很凶,且几乎是由各基金公司旗下当红基金经理亲自管理,基金规模高、持有人数多,这才在如今业绩“倒台”后遭到了反噬。

自成立至今,取得-26%的业绩真的算差吗?自2020年至今,上证指数下跌7%左右,上证50指数累计下跌24%,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20%左右,其实相对宽基指数而言相差不大。

问题出在,当初这批三年封闭基金发行时,市场主要指数相对较高,在产品宣发上也贴出了基金经理傲人的光辉战绩,动辄“近三年净值翻倍”这样的历史业绩,狠狠抬高了大家的预期。

从预期三年100%正收益,到如今26%的亏损,也不难理解今天的骂声四起了。

其实,在这批三年封闭基金在刚发行后不久,业绩还是很符合预期的,只不过是在一年后市场风格出现反转,大盘蓝筹股遭遇持续调整,小盘股反而一枝独秀。

面对这个情况,规模庞大的权益基金(包括封闭基金和普通主动权益基金)实属有心无力,这也是高规模基金的天然劣势,几乎只能配置行业龙头,在个股配置和调仓换仓上远不如小规模基金灵活。

小规模基金即便是业绩差劲了,因此蒙受亏损的持有人也少,质疑声相对单薄。

小规模基金如果把业绩做好了,也会逐渐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逐渐成长为高规模基金。基金经理能否抗住规模上涨的压力,就很考验水平了,在行业内因为规模迅速上涨而业绩翻车的反面例子着实不少。

03 在投资中要学会成长和进化

投资和理财,没有人会一直盈利,出现亏损再正常不过。

在投资中更重要的事,是要学会不断成长和进化,力求在后续的投资有更好的盈利体验。完全不必把所有精力放在每天的浮盈和浮亏上,锻炼自己选管理人和选资产的眼光。

更没有必要的是,要学会为自己当初的选择买单,亏损的时候不怨天尤人。

在此,想问三年封闭基金的持有人们,当初申购该基金和现在考虑赎回该基金的动机统一吗?如果你也觉得,管理团队的投研能力依旧在线、核心资产的估值水平更低了,那这只基金在当下是否更值得你加码?

如果只是因为亏钱了寒心了,便铁了心的要赎回,未免有些意气用事。

长期投资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在慢慢走上这条路,也许未来我们不需要用“三年封闭”模式来强制长线投资,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中,封闭期的设计对投资者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笔者依旧看好封闭期、锁定期产品,他们值得被广泛褒奖,而非被责骂。

(全文完)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