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密的人表达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清晰的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来自于我们自己内部非常复杂的运作:
首先,我们需要有能力感受到自己的情感;
其次,我们需要有能力对感受到的情感命名;
第三,我们会在自己的内部评估与对方关系的安全度,评估表达的风险;
第四,选择表达的方式。
当然,真正的运作可能比这个复杂得多,远不是这样的一二三四就可以完成的。
感受情感的能力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个人,在谈他曾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听他谈的过程中,咨询师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情绪,但是这个人自己却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好像一切都与他无关。
当咨询师去与他讨论在讲述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的时候,他往往会非常理性的回答“没什么啊,反正已经过去了”,而这样的现象,往往发生在曾经历过一些重大创伤的人身上。
这个重大并不完全是事件的重大,而是对于当事人来讲,在感受层面可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件。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产生,是因为,当一个重大创伤事件发生时,当事人为了帮助自己顺利度过此时的危机,于是在自己身体内部启动了一系列的保护机制,让自己远离伤害性体验,比如:
将那些无法承受的情感压抑进潜意识,这样,在意识层面就不会感受到痛苦,在感觉上,就会轻松很多。
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为了应对痛苦体验,会有非常多的情感被压抑的,
只有在感觉安全或是成长到足够有能力面对时,这些体验才会重新回到意识层面来;
只有回到意识层面的情感,才有被重新体验,重新面对,并被修复的可能。
这也是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中,有时会非常痛苦的原因。
当然,那些被压抑进潜意识的内容并不是真的不存在了,而是会在某些时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一个从小经历过很多分离创伤的人,因为害怕对自己重要的人再度将自己抛弃,于是他可能就将那个重要的人感知为对自己可有可无,越重要,越要拒绝关系的亲密,无意识中就会做出许多破坏关系的事情来。
他此时的无法表达“我爱你”,是的确还没有感受到强烈的爱的存在,或者说,爱得越强烈,就越不允许自己感受到爱。
另外一个无法感受情感的可能来自成长的环境,比如:
在成长中周围的人都是拒绝情感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因为与环境的不一致可能会让他承受太大的压力,所以,当他长大成年后,可能成为拒绝情感体验的状态。
对感受到的情绪命名的能力
情绪被表达出来的前提,是需要对那些情绪正确的命名,否则言说出来的情绪是很难被别人理解的。
命名情绪的能力,来自成长中被养育者的镜映。比如:
当一个孩子吃饱了,躺在妈妈怀里笑,妈妈会说“哦,宝宝吃饱了,现在好开心啊。”
于是孩子就在母亲的镜映中学会了那样的感觉是饱还有开心。
但是,如果母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
一个抑郁症的母亲,她没有力气去与自己的孩子互动,孩子每天只是不得不独自躺在那里。
他每天所感受到一切,他自己无法区分,他虽然感受到了许多许多。
但是无法表达出来,无法被他的养育者接收到,也就无从学习去清晰的区分这些情绪,日后他的表达也会变得困难。
对安全表达情绪的信心
生活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双方就会将表达情绪感受看成一件安全的事情,也就会更有能力说出自己的感受。
而如果处在一方独大的个人主义关系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就会变得小心翼翼。
为了避免不舒服的体验,慢慢可能就会收起自己真实想法,只说可能安全的话,甚至是不表达。
语言功能的不自由,实际上代表的是内在自我功能的受限。
另一种情况是对于关系的感受不够安全时,就无法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
对爱的情感不能表达代表了害怕失去爱的关系;对愤怒等情感的不能表达代表了害怕破坏掉关系,或是被惩罚等。
这些都与早年成长经验有关。
选择表达情绪的方式
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人用语言,有人用行动,有人用物品,有人用艺术等等。
对很多人来说,直接表达爱的情感或是恨的情感都是很困难的,
因为当我们表达爱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方,这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虚弱,这是很多人都想回避的情感。
而且,当我们表达爱时,也在冒险,冒被拒绝的风险。
所以,表达爱也成了一件有困难的事。
而表达恨的情感,在我们的幻想中是有巨大风险的,比如被惩罚,比如被抛弃等等。
为了安全起见,很多人选择了不表达,或是迂回表达,这就会阻碍沟通的顺畅。
而有时候,我们感觉害怕伤害对方,所以,有些具有攻击性的话不敢直接说出来。
其实,这个害怕的背后,是我们自己无法承受攻击性的语言,所以将这个恐惧投射到了对方身上。
我们以为是在保护对方的感受,其实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远离伤害性体验。
后记
心理咨询可以让来访者有足够多的安全体验,
当我们自己对关系有足够强的安全信任时,
我们就会确信,
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安全的,
是可以促进关系的建设性发展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
同时也会带领周围的人更自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