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追赶中美!可重复太空飞机跌落首测成功,用6次,载荷800公斤

猫猫爱知识 2024-08-11 21:58:52

欧洲航天真的崛起了吗?欧空局(ESA)宣布,已经完成了可重复使用 Space Rider 航天器的首次跌落测试,这意味着欧洲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已经在“路上”了,而且这一次测试是相当完美。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2024年以来——欧洲一直说的“独立航天”发展的趋势,在多次的任务之下,似乎真的有了“看头”。

那么,这让不少小看欧洲实力的人,可能也是要大跌眼镜,然后对欧洲航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来看看,这一款欧空局(ESA)的可重复航天器,到底如何?

欧洲追赶中美!ESA宣布,成功完成可重复使用 Space Rider 太空舱首次跌落测试

欧空局(ESA)在2024年以来,的确是多次强调了自己的“独立航天”发展的未来,包括最为典型的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Ariane 6)的发射,也是为了走出自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虽然这一款火箭研发推迟不少,但在2024年7月,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Ariane 6)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还算是“基本”成功。

之所以说基本成功,那就是在前半部分的时候,火箭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进入轨道后,发生故障,导致卫星的布局出现了变化。

但这一点瑕疵问题,算不上什么,对于整个火箭上来讲,对欧洲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阿丽亚娜6号已经证明它有能力成功将有效载荷发射到太空,所以,欧空局认为它属于一次成功的发射。

而这一款火箭是一种低成本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运载能力为3~6.5t。由于采用小尺寸和全新技术,发射成本将比“阿丽亚娜5型火箭”降低30%。

所以,欧空局(ESA)认为,这一款火箭是支持欧洲航天未来的重要基础,而且该火箭成功之后,欧空局(ESA)也是再次宣布了载人飞船,登月等计划。

也可以看得出来,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Ariane 6)将是未来整个欧洲航天的关键。而这一次可重复使用 Space Rider 太空舱的测试,也再次完美执行了,也再次激起了欧洲航天的发展决心。

不过,这一款可重复使用 Space Rider 太空舱(也被称之为太空飞机)其实早年就已经有相关性的披露,但一直进展不行,受到NASA在20世纪80年代发射的航天飞机启发,欧洲就在进行了“赫尔墨斯太空飞机”(Hermes spaceplane)的研究,这种太空飞机重量为21吨,能搭载3名宇航员,并运送3.3吨的货物前往海拔800千米的轨道上。

但是过后,欧空局(ESA)进行了太空计划的改变,从强变成了弱。

在2017年的时候,有消息明确指出了,欧洲空间局最新的太空飞机计划“太空骑士”(Space Rider)则不像“赫尔墨斯”这么有野心,实力弱了很多,也就是说将“赫尔墨斯太空飞机”(Hermes spaceplane)改变为了“太空骑士”,做了一个缩版本。

但是,“太空骑士”的意义在于,它表明了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设计并没有随航天飞机的退役而终结。

而这一次,ESA宣布的可重复使用的 Space Rider 太空舱,其实就是“太空骑士”,但时间相对于最初来说,晚了不少。

最初宣布的是太空骑士可能会在2020年或2021年到达地球轨道,结果了,一直等到2024年才进行第一次测试,这也说明了欧洲的这个项目并不是那么顺利。

并且还是进行首次跌落测试,其他时间的测试,都算是没有进入正轨,这说明了整个项目还是延期不少,但是这一次首次测试成功。

并且是欧洲追赶中美的一种基础,因为只有中美有这样的可重复太空飞机,当然从测试或者说执行任务的角度来讲,在全球范围也只有中美在执行,虽然印度也有相关性的研究,但终究还没有呈现出来,跟欧空局(ESA)是一个级别。

所以,这一次的成功,的确对欧洲接下来的发展来说,必然也是一种激励。

那这一次的测试到底有什么成果?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有多强?

从这一次的测试来看,其实并不能体现出这太空飞机有多强,按照欧洲航天局(ESA)披露的情况来看,本次测试的是从最高高度 3.5 公里处投下后,减速伞展开,帮助测试模型减速至安全速度,以便取出翼伞,让航天器驶向着陆跑道。

巨大的滑翔伞长 27 米,宽 10 米——大约是载人翼伞的 10 倍——由地面控制,以测试其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模型按计划软着陆,以 12 公里/小时的缓慢速度下降。

这个测试的情况,就如印度测试太空飞机一样,都是将其带入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将其“脱离”下来,进行相关性的数据收集。

还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入轨道区间进行测试。

所以,在这一次测试之后,欧空局(ESA)宣布,同一款全尺寸模型将接受更多飞行测试,包括飞行控制算法测试,该算法将引导航天器模型自行降落在选定的着陆点——不再有地面控制,而是在测试活动的下一步完全自动化,这一步将进一步确认这款新型航天器背后的工程和软件。

所以,其成果看不到多少,而对于这一款可重复太空飞机的实力来看,也只能算是一般化,按照此前给出的数据, Space Rider 太空舱(或者说 Space Rider 太空飞机),由可重复使用再入舱、一次性使用服务舱和推进系统3部分组成,

采用升力体设计,可重复使用6次,能装载800公斤有效载荷。

除此之外,它还具备能为欧洲用户提供能量、控制、数据处理和遥测等服务,还能用于开展微重力实验,以及对地观测、科学、通信和机器人探索技术。

而在研究出来之后,它将利用织女星-C运载火箭进行任务执行,这一款火箭是欧航局研制的一种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其中前三级使用固体燃料,第四级使用液体燃料,可多次点火,火箭全长34.8米,发射重量为210吨,可将约22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距地高700公里的极地轨道,比“织女星”有效载荷多约800千克。

在发射的过程之中,织女星C火箭的AVUM+上面级将会成为“太空骑士”的推进系统,可提供600瓦功率,并为飞行器进入轨道时提供动力和方向操纵,这就是基本的情况。

所以,欧洲这一款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看上去也只能说一般化,而在新的计划之下,ESA也并没有宣布到底这一款可重复太空飞机可以使用。

然而,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得出来,欧洲的航天势头变得越来越强,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可能也是欧洲走向未来载人飞行任务的关键,而且,此前欧洲不跟中国合作,也是含有载人飞船合作的关键。

不跟中国合作,欧洲载人飞船真要来了?

的确是这样,曾经中国与欧洲进行载人飞船的合作任务是非常不错的,并且在2017年的时候,欧空局还派出两名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和马蒂亚斯·毛雷尔在烟台与中国航天员进行为期9天的联合训练。

同时过后,欧洲航天员还说自己中文学得不错,期待能够进入中国空间站。

然而在2023年初的时候,欧空局(ESA)宣布,不与中国空间站合作了——载人合作,导致了该任务可能就彻底失去了,不过也有点看不懂,欧洲航天局(ESA)在我国嫦娥六号任务上,又参与了合作。

而过后又说,还没有觉得是否进行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任务的合作,但不会参与中国主导的月球科研站项目。

所以,欧洲的合作变化非常地强,想合作与不想合作的状态,但是,这一次欧空局 (ESA)推动了可重复航天器的测试,意味着在技术发展方面,也算是有了眉目。那是不是欧洲载人飞船真要来了?

如果从技术上来讲,这的确是具有相似性,但是欧洲无论是载人飞船,还是货运飞船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次算是一个基本上的“太空抛弃”测试,只能说在测试器返回最终节点上的一些数据。

而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太空测试才可能用起来。从美国波音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船测试都可以看到,波音飞船出现了严重问题。

所以,有相关性的“无人测试”可能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只要载人飞行,那这个难度又是进一步提升了。

如果简单的话,世界也不可能看到有实力执行载人飞行的任务也就“一只手”数得过来的国家,只有中俄美,其他的都是半桶水,还没有完全掌握。

所以,欧洲载人飞船真要来了,这个时间也还更加地遥远。

欧洲航天计划跟不上变化,一直在画大饼

没错,欧洲航天虽然看上去各个项目都在推进,都想通过这些项目提升其实力,但是从真正意义上的情况来看,欧洲航天发展的确不咋样。

比如:此前欧空局(ESA)一直持续关注和研究可回收复用火箭,但是,也一直坚持可回收节约不了成本。

结果呢?美国发展出来了,想通过自己的火箭来获得订单,这让自己丧失了又是,就算是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成功了,但也无法改变欧洲航天的困境,而且在研究路上还早就延期了。

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Ariane 6)研发不顺利,加上织女星-C火箭迟迟无法完成排故归零,使欧空局一时陷入无箭可用的窘境,在首飞之后,也没有办法拿到更多的订单。

而且有意思的是,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Ariane 6)之后,有订单还是交付于美国帮忙进行发射,你说这样的航天发展,是多大的困境,完全是无法想象。

而且,在首飞之后,为了挽救欧洲航天,2025年欧洲已经安排了6次发射,2026年增加到8次,2027年增加到10次。不过,就算是这样,欧洲最高年发射次数仅有12次,依然是极其低的。

加上首飞暴露部分隐患,新火箭后续发射计划是否调整,仍有待观察。

所以,此前看到欧空局(ESA)还宣布了,利用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Ariane 6)考虑去执行欧洲的登月计划。

你说这可以吗?真的是难以想象,欧洲航天计划说难听一点,真的就是计划跟不上变化,一直在画大饼,但大部分都是难以按照计划执行,这主要还是欧洲航天真的是停留太久了。

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如果提前10年服役,必然是一款优秀的运载火箭,并且在全球范围之中可以竞争,也可以提升欧洲航天的整体实力,但可惜国际运载火箭发展“风潮”已变,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难免显得有些“生不逢时”。

所以,还想继续依靠这一款火箭走向未来,这也将是欧洲航天的“一大瓶颈”,应该继续扩大自己的航天火箭研究这可能才是对的。

一旦火箭跟不上了,无论是执行载人飞船,还是货运飞船,甚至未来的登月任务,以及现阶段的可重复航天器等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欧洲的航天节奏。所以,方向可能还是差点“火候”。



0 阅读:495
评论列表
  • 2024-08-12 11:18

    欧洲航空,就像伽利略导航卫星一样,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