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能捞100多斤!中国多地出现“捞虫族”,暴利下风险有多大?

乾凉散人 2024-10-15 16:53:24

臭水沟中竟然也有“活黄金”?

有人靠着捞它,一晚上净赚过万,但也有人因为它涉嫌违法,这种生活在臭水沟中的生物,究竟是什么呢?

它就是红虫。

几十年前,红虫还只是一种默默无闻的虫子,从来没有人关注过它,然而现在,他却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不光价格不断攀升,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相信许多钓鱼爱好者和养鱼爱好者对这种虫子并不陌生。

红虫是摇蚊的幼虫,有些地方也叫它红线虫,一般生活在淤泥或者是有机质丰富的水中,

红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1%~62%,脂肪含量2%~8%,是许多水生物如多种鱼、虾、蟹、鳖、龟等的优良的天然饵料。

并且红虫自身还带有一股浓烈的腥味,这种味道深受鱼类的喜爱,

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这种能够刺激鱼类摄食欲望的饵料是最受欢迎的。

于是一些商家便抓住了钓鱼者们的这种心理,红虫活饵、红虫添加剂等等产品卖的是供不应求。

2014-2015年是红虫价格还不高,但一斤的价格也差不多有10元左右。

而捕捞者一天大约能捞到50-100斤红虫,粗略算下来月入过万根本就不是问题。

到了现在,红虫的批发价格波动较大,每个季节甚至每天的价格都可能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母虫由于个头较小,皮薄而软,所以批发价格低于公红虫,大约在每斤30元以上,

公虫表皮结实,圆润丰满,串钩后不易撕破,非常适合单钩钓鱼,

根据个体大小,可以分为小号、中号、大号和特大号几个等级,个体越大,价格越高。

例如,特大号公虫的批发价格可能达到每斤100元以上,中小号也能卖到60元以上。

由于利润相当诱人,这使得这种生活在臭水沟淤泥中的红虫,一夜之间成为了逐利者眼中的“软黄金”,捞红虫也被誉为是一种新的“致富”方式。

红虫是一种群居生物,所以但凡找到红虫的踪迹,那就是成千上万条,这使得这个“财路”变得更加可行!

“捞虫族”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在农村的许多地方,渐渐衍生出了一群执着的“捞虫族”,他们常常穿着一身防水服,手持抄网或者撒网,在水位较浅的河沟中来回打捞。

一晚上100斤基本不是问题,如果运气好的时候甚至能超过200斤。

不过由于红虫个头小,这就要求捕捞工具的网眼必须非常细密,导致在翻搅淤泥时阻力很大,网眼也很容易被堵住,

捕捞者就必须用手进行筛选,剔除淤泥和杂草,再将红虫收集起来。

其中许多人因为常年捞虫,手掌都已经严重变形。

后来,捞虫族们发现人工打捞的方式,效率还是不够,便开始用机器代替人工打捞,这种方式既高效又安全。

然而大型机械,采用的是拖拽泵吸耙刺的捕捞方式,将河底翻个底朝天,再用细网过滤出红虫。

这样的方式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对其他水体生物带来致命的灾难。

众所周知,红虫几乎遍及各类淡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等,

每年的4月中旬过后,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此时的红虫成虫,就已经进入繁殖期了。

红虫成虫一年能够繁殖两次,分别是在每年的4~5月份和下半年的9~10月;红虫成虫产卵后,卵会在3~5天内孵化成为红虫幼虫。

红虫的繁殖能力极强,尤其是在污水环境下,没有其它水生动物的威胁,红虫很快能繁殖“占领”整个水沟,其生物量通常能占到水底栖生物总量的50~90%。

它又是淡水系统里非常重要的生物,小到水生昆虫,大到水鸟都收到它的恩惠,它属于食物链中关键的一环。

并且红虫的成虫摇蚊也是很多昆虫和两栖、爬行动物的食物,

其次红虫本身还能大量摄取水中的有机碎屑,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之前红虫还传出过“有毒”的谣言。

起因是因为许多钓鱼者或者是“捞虫族”在接触过红虫之后被感染,造成手掌瘙痒、刺痛,一时间大家都认为是红虫表面带有某种毒素,

事实上是由于红虫本身营养丰富、体质柔嫩,因此极易招惹细菌、病毒的附着。

经过人工打捞后,使得暴露在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大大增加,而“捞虫族”们经常用手拿捏、勾刺红虫,有很大概率会被其感染。

因此如果放任不管,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于是从2017年开始,国内多地已经出台相关政策,禁止捕捞红虫。

有很多人已经被进行处罚,因此在野外捕捞红虫的空间越来越少。

2019年11月23日,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发现一条机械采捕船,

房某军等6人利用拖曳泵吸耙刺的机械方式掠夺性捕捞,不仅直接损害底栖动物、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

扰动水体破坏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水生物资源的繁殖、生长、栖息等。

最终,淮上区检察院分别就房某军等人的这起案件请求判令各被告共计承担损害赔偿金6.64万元及鉴定费3000元。

但时至今日,人们面对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仍有许多人舍不得这样巨大利益,不择手段,冒着风险,趁着夜色慌慌张张的干一票,

尽管捕捞红虫也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明目张胆的售卖了,大多也只能转给那些熟悉的商贩,

由于水域宽广,捕捞者的机动性强,所以在打击时难度较大。

捕捞红虫,商机的确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因小失大,若是真的看好这个商机,可以通过合法方式进行人工养殖,切不可越过法律的红线!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文章以上内容来源于:

检察日报2021-05-26——《掠夺性捕捞“红虫”为什么被诉损害公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