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野史真实,比正史生猛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3-17 08:27:14

《万国来朝图轴》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地点,是京师紫禁城。

古老的皇家宫殿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红墙高耸入云,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恍如隔世。

这一天一大早,紫禁城神武门门前,来了一个衣着朴素简单的男子。

这身衣服一看,那就是普通百姓。

按理说,他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到紫禁城跟前来凑合的。

“站住!此乃皇家禁地,岂容尔等百姓擅闯!”

门口的官兵声音洪亮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您看,紫禁城里有个禁字,那就说明这个地方是禁地,这是皇帝住的地方,一般人你能来么?

可眼前这个普通百姓敢大摇大摆的走到神武门前来,那他就一定不是一般人。

的确,神武门前的官兵们前脚把他叉住,打算将他赶远点的时候,他立刻就从兜里掏出了一块腰牌。

这个腰牌上书三个大字:袁士栋。

名字背面,还附上了这个人的职务:御膳房供职。

而且,这个人在御膳房中的品级还不低,还是个校尉。

这御膳房,就是给皇帝做饭的,当然也不止是给皇帝做饭,紫禁城大大小小的伙食,就都是由这个御膳房来负责的。

眼前的袁士栋,他归属于御膳房,不是烧火的,也不是普通厨子,而是御膳房校尉,是管理层人员,所以守门的卫兵不敢怠慢,连忙松开手脚,又恭恭敬敬的道歉,满脸陪笑的把袁士栋给迎进了神武门。

(神武门侧写)

但其实,这人并非袁士栋,而是个结结实实的赝品。

艺高人胆大,真是艺高人胆大。

原来,此人名叫王库儿,身份真就是个普通百姓,是个走街串巷的小贩,平时以卖馒头为生。

作为小贩,那肯定每天都要在京师里溜达叫卖,有天他转悠到了一个叫做金鱼胡同的地方,突然就捡了这么一块腰牌。

金鱼胡同,现在也还有。

起点在王府井大街,终点在东单北大街,这胡同也不是很长,五六百米左右。

这个金鱼胡同,离紫禁城还是比较近的,因此很多从外地到京师述职,或者说拜会同僚的大臣,都会在这里盘下一间客栈当做临时落脚点,所以这块宫里宫外常有不少人出入,一个没留神,可能就把这腰牌给弄丢了,正巧让王库儿给捡了去。

王库儿,文化水平不高,认得上面几个字,但是也认不全,他捡到腰牌后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这腰牌沉甸甸的,制式又十分精美,应该能值不少钱,于是他二话不说就跑到典当行想要把腰牌给当了,换俩钱花。

典当行的掌柜,姓吴,以前是个老学究,吴掌柜拿过腰牌一看,三魂丢了七魄,他认出这是宫里的东西,更没胆子收,于是告诫王库儿,这东西你哪儿来的送哪儿去吧,而且要赶紧送,要是耽误了事儿,保不齐你就脑袋搬家。

王库儿一听吴掌柜这么说,也吓坏了,他不敢耽搁,立刻就带着腰牌来到了神武门前。

(清 古代小贩)

紫禁城城门很多,王库儿为什么偏偏来神武门呢,有讲究。

作为紫禁城的北大门,神武门高大坚固,城墙厚实,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琉璃瓦顶熠熠生辉,两侧的石雕细致入微,总体来说就是俩字:

气派。

而且这个神武门吧,属于是人员来往比较频繁的一个门,当然达官显贵一般不从这个门走,通常出入这个宫门的,一般都是宫女太监,或者进宫办事儿的工匠,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门属于是工作人员专用的一个通道。

王库儿寻思神武门前人比较多,自己无论是交还腰牌还是找失主,那都比较方便,所以他大步流星到了神武门,结果还没等掏出腰牌,就被守门的官兵给扣下了。

眼见要挨打,王库儿这才忙不迭的把腰牌掏出来,正要说明来意,结果这些官兵们瞧见腰牌之后竟然神色慌张,如临大敌,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不仅给自己松了绑,还十分客气的把自己迎进了神武门里。

王库儿由神武门进了紫禁城,他这才明白,原来守城的官员把自己当成这腰牌的主人了。

作为普通百姓,若非这样的巧合,他一辈子也不可能目睹这座宏伟的皇家宫殿的内里。

一间一间的房屋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宫殿气势雄浑,蜿蜒曲折的回廊看不到尽头,巍峨耸立的城楼更是飞檐翘角。

见世面了,真是见世面了。

王库儿只恨自己没多长两只眼睛,好饱览这皇家建筑群的景色。

他以神武门为中心,来来回回转悠了一天,因为他把腰牌栓到了裤腰上,所以经过的宫女宦官见到他基本都问安行礼,一队一队巡逻的卫兵看到他也并不怀疑,所以在他宫里是通行自如,没人拦着他,因此他可以说是疯玩了一整天,然后天一擦黑,他就又从神武门大摇大摆的出去了。

(清 大内侍卫)

王库儿发现,紫禁城里的人真是奇怪,他们不认衣服不认脸,却只认自己手里的这枚小小的腰牌。

但是问题是,自己现在除了能自由的出入紫禁城之外,似乎也干不了什么别的,紫禁城虽好,可也不能一天溜达一百八十遍。

于是,我们的王库儿同志立刻想到,自己是卖馒头的,这在哪儿做生意都是做,既然自己现在能进紫禁城,何不把生意拓展到宫里呢?

不得不说,这个王库儿还真是个鬼才,他当天晚上就蒸了好几屉馒头备用,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挑着扁担又顺神武门进宫去了。

守门的官兵一看,这不昨天认错的御膳房的那位爷么,一回生,二回熟,这回连腰牌也不看了,直接就把王库儿给放进去了。

进了紫禁城,王库儿是边走边看,他一路打听一路瞧,最终让他七拐八拐,拐到了御膳房的门口,然后,他把他的馒头摊一支,就开始正式营业了。

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您还别说,王库儿做馒头还真是一绝。

王库儿做的馒头,外皮微微酥脆,带着一丝焦香,内部蓬松柔软而又香气四溢。

这要是吃上一口,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往常在外头卖,王库儿都吆喝两句,但是紫禁城他是初来乍到,所以他也不吆喝,就是把馒头屉那么一开,等着别人过来买。

您别说,王库儿这个馒头摊一支,立刻就有不少宫女太监围拢过来买馒头,不一会他这几屉馒头就被抢购一空。

这样的销量,实在是在意料之中。

因为,这宫女太监们平时的伙食就不好,俸禄微薄,饭也常常不够吃,碰到这种又便宜又好吃的大馒头,谁不得一顿买他三五个。

就这么着,王库儿的生意做了起来,此后每天早上,他都会经神武门进宫,然后在御膳房门前支上馒头摊,最后等着收钱就行了。

(御膳房)

以后人视角鉴之,这个王库儿也是很有商业头脑的,因为,御膳房也许人不多,但是御膳房周边就是太医院,太医院旁边是内库,内库旁边是上驷院,附近还有车库和戏衣库。

这些地方,都是工作区域,皇帝不常来,妃嫔们也不常来,只有紫禁城的宫女太监会常常往来,所以王库儿支馒头摊的这个地方,那简直是紫禁城摆摊CBD,客流量妥妥的。

果然,王库儿的生意是越来越大, 一开始是宫女太监吃,后来三宫六院的妃嫔们听说了王库儿做得一手好馒头,也开始让他定期往各个宫里送馒头。

这是什么意思?这等于是王库儿的商业版图都开始拼起来了,以前他卖馒头只有散客,现在都已经有大客户订单了。

然而,商业巨子王库儿的卖馒头之路,才刚刚开始。

不知道从哪天起,每天早上来紫禁城里上早朝的大臣们听闻宫里有个早点摊,他们是相当开心,因为一直以来,清朝都是早上五点就要上朝了,很多官员们爬起来根本顾不上吃饭就要往宫里奔,水米不进一站就是几个钟头,那是很难捱的。

现在好了,不用饿肚子了,因为上朝之前大可以在王库儿的馒头摊买两个馒头来充饥。

而且,无论是宫女太监,无论是妃嫔还是大臣,他们对王库儿卖的馒头,那都是赞不绝口,个个都怒刷五星好评。

消费者满意,这口碑就出来了,宫廷御膳房一看既然大家都说好,那咱们也别自己做了,咱们直接从王库儿那里大量采购馒头不就得了么?

于是,王库儿又迎来了御膳房的大额订单...

(馒头“商业”)

他每天是早起贪黑的蒸馒头卖馒头,他的馒头由御膳房门口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紫禁城的每个角落,宫女太监在吃,嫔妃贵人在吃,王公大臣在吃,甚至就连咸丰皇帝本人的早餐桌上,也出现了王库儿的馒头。

您想想,就说是薄利多销吧,可这如此巨大的销量,王库儿得赚多少钱呐?

他的确是赚了很多钱,但是很显然,王库儿没赚够,因为他已经不满足于在御膳房门口支摊子卖馒头,他要开分店,他要搞连锁!

于是,王库儿抽时间又在隆宗门前支了一个新摊子,希望可以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要不说这商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王库儿想开分店思路不错,但是他在选址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因为,隆宗门往里,就是咸丰皇帝居住的养心殿。

您到哪儿卖馒头不成,您跑到皇帝家门口卖,您这不是纯纯玩火么?

果然,本来在御膳房门口卖了好几年都相安无事,可到了隆宗门刚卖了俩钟头,王库儿就直接被大内侍卫给拿下了,并且立刻移交内务府审讯。

真相大白,原来御膳房校尉袁士栋前两年把腰牌给弄丢了,他懒得上报遗失,干脆自己私自又铸造了一枚凑合着用,而真正的腰牌落在金鱼胡同,正好让王库儿给捡到了。

这王库儿捡到腰牌之后冒认身份,以袁士栋的名头出入于紫禁城中,看来是意欲图谋不轨。

(咸丰皇帝)

诸位,要是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定罪,那罪过可就大了,嘉庆年间有一伙天理教徒曾经闪击紫禁城,用的也是乔庄进入的方式,那么一旦把王库儿和行刺谋逆的反贼划上等号,那他这条命就没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几年宫里宫外谁没吃过王库儿的馒头,谁没光顾过他的早点摊啊?这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对这个王库儿都熟得很,知道他人没坏心,就是进宫来卖馒头混口饭吃,所以,在一些愿意伸手帮助王库儿的大臣们的运作之下,王库儿只在内务府挨了一百大板,然后随即被赶出宫去,不再追责了。

令人意外的是,咸丰皇帝对这事儿也没有深加追究,因为,就连皇帝本人,也有可能亲自品尝过王库儿的馒头。

加之,咸丰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咸丰也实在是没有精力处理这种小事儿了。

这要换成乾隆皇帝,说什么不得安排个九族套餐?

被打了个皮开肉绽的王库儿一瘸一拐的走出神武门,门口的官兵只是冲他笑笑,几年来,人们都已经熟悉了他,他也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了这些人每一天的生活。

他离开宫门,渐行渐远,这个小人物的传奇的人生经历戛然而止,隐没在古老宫殿的斜阳默默之中。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