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间谍王子”差点当上叙利亚国防部长助理,因何败露?

历史步行者 2024-10-13 23:38:28
从埃及到以色列:复国梦想的起航

伊利·科恩(Eli Cohen),1925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一个富有文化背景的犹太家庭,他的童年浸润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浓厚氛围中。1956年,科恩决定离开埃及,迁居至刚成立的以色列,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在以色列,科恩先后担任国防部译员和企业会计,虽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他内心深处的复国理想和超凡的智慧逐渐引起摩萨德的注意。

摩萨德的慧眼识珠:天生的间谍

摩萨德情报官员“苦行僧”在审视科恩的档案后,被他的背景、语言能力及地下组织经验所吸引。经过详细评估,科恩被招募至摩萨德,接受严格的谍报训练,涵盖了从伪装、通信到秘密摄影等全方位的专业技巧。1960年底,他完成训练,获得新身份——叙利亚商人卡迈勒·阿明·塔贝斯。

“苦行僧”的传奇:摩萨德的幕后英雄

“苦行”,本名伊扎克·霍菲(Isser Harel),是摩萨德的传奇人物之一。他在以色列情报界享有崇高声誉,以其冷静、果断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著称。霍菲在1952年至1963年间担任摩萨德局长,期间策划并执行了多项重大情报行动,包括1954年的“苏珊娜行动”和1960年的“恩德培行动”。

在“苏珊娜行动”中,霍菲指挥摩萨德特工在埃及境内制造了一系列破坏事件,旨在转移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注意力。尽管行动最终因内部泄密而失败,但霍菲的策略和决心得到了广泛认可。

1960年,霍菲策划并指挥了“恩德培行动”,成功绑架并带回了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这一行动不仅为以色列赢得了国际声誉,也彰显了摩萨德的情报能力和执行力。霍菲因此被誉为“以色列的007”。

潜伏阿根廷:建立人脉基础

1961年2月,科恩以塔贝斯的身份来到阿根廷,迅速融入当地的阿拉伯商人社群,并在社交场合中偶遇了时任叙利亚驻阿根廷武官的阿明·哈菲兹,这为未来的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明·哈菲兹的崛起与叙利亚政局

阿明·哈菲兹在1958年至1961年间担任叙利亚驻阿根廷的武官,期间积极谋划,回国后于1963年通过军事政变掌握权力,随后在叙利亚内战中稳固地位,并于1963年成为叙利亚实际掌权者。哈菲兹掌握叙利亚政权后,实行独裁统治,镇压异己,清洗国内反对派,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叙利亚政治环境高度紧张。

深入大马士革:社会的精英与秘密的观察

1962年,科恩来到大马士革,创建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凭借阿拉伯商人的介绍信和精明的社交技巧,科恩在叙利亚上流社会迅速崛起。他巧妙地将办公室安置在叙利亚总参谋部对面的建筑物内,通过窗帘后观察,科恩仅凭大楼灯光的变化便能传回大量准确的情报。

戈兰高地的秘密:科恩的微型相机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战略要地,控制着重要的水源和制高点。科恩在马阿齐·扎赫雷丁中尉的陪同下多次参观戈兰高地的叙军工事,利用微型相机和超常的记忆力记录每一处军事设施的位置。这种方法不仅高效,而且几乎不留痕迹,为以色列国防军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料。

社会名流与核心情报

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扩大,科恩不仅在叙利亚上流社会中拥有了广泛人脉,还通过“上层朋友”获得大量机密情报。在哈菲兹成为总统后,科恩更是利用“老朋友”的信任,进入叙利亚政府的核心圈,甚至获得国防部长助理的提名。然而,随着任务的不断成功,科恩逐渐变得自负,频繁的发报行为引起了叙利亚安全部门的注意。

巅峰与危机:被捕与全球营救

1965年1月24日,正在发报的科恩被突袭的便衣特工捕获。他的被捕在叙利亚引发轩然大波,数百名与其有关联的人员被捕。以色列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营救行动,包括提出了6人换1人的条件、100万美元的赎金,并动员了国际政治领袖的游说。然而,大马士革对此一概拒绝。

1965年5月18日,在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束后,哈菲兹总统正式签署了对科恩的死刑判决书。科恩,被誉为“以色列的间谍王子”,最终被处决,年仅40岁。他的名字成为了以色列和世界间谍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象征着为国家和信仰而牺牲的坚定精神。

伊利·科恩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间谍传奇,他的故事鼓舞了无数后人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而努力,也警示我们,间谍活动虽光彩夺目,但背后往往伴随着不可测的风险和悲壮的牺牲。

“苦行僧”的遗产:摩萨德的辉煌与挑战

伊扎克·霍菲在摩萨德的领导期间,不仅培养了像科恩这样的杰出特工,还推动了情报技术的创新和情报网络的扩展。他的领导风格强调情报的准确性和行动的果断性,为摩萨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霍菲退休后,摩萨德继续在以色列的情报工作中扮演关键角色,参与了多次重大行动,包括1976年的“恩德培行动”和1985年的“摩萨德对巴解组织总部袭击”。这些行动不仅展示了摩萨德的情报能力,也反映了以色列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伊利·科恩和伊扎克·霍菲的故事,是以色列国家安全和情报战略的缩影。

上述内容主要取材《新民晚报》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