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8个团加入八路军成司令,建国后仅授大校,死后百位将军前来

风风谈谈历史 2024-08-21 02:33:48

创作不易,小编天天加班到半夜,键盘都抡冒烟了,每天收益只有几十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钱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不要再骂了,感谢理解!1979年10月,张维翰病逝于北京,这位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校就此长眠。相比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他将领,张维翰的名字好像过于陌生。

可是在他的追悼会上,却来了满满当当近百位将军,除了宋任穷、王新亭等将军外,就连邓小平、刘伯承等人也为他献上了花圈,这样隆重的追悼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校的规格。

这位大校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做了什么能在身后得到如此隆重的送别?

弃暗投明,助力革命

1936年12月12日,全国哗然的西安事变发生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扣留蒋介石,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迫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参加抗日。

此次事件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引导下,最终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让国民党内部部分积极抗日人士受到很大鼓舞,驻守在山东聊城的范筑先和张维翰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1937年,共产党员彭雪枫接到上级的安排前往聊城进行考察,在这里,他和自己的同窗张维翰再次相逢。

此时的张维翰在聊城任职,在他的引导下,彭雪枫对聊城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张维翰的上司范筑先有相当不错的印象。

他认为范筑先是个有民族大义的人,在鲁西北地区的声望很高,如果能争取到范筑先与我党合作,一定能在鲁西北建立一块儿抗日根据地。

看到彭雪枫对抗日事业的一片热情和努力,张维翰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两人同窗的时候,曾经发过相同的誓言,那就是报效祖国。

可是如今看来,彭雪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而张维翰自己却在国民党军队中蹉跎岁月。

不过在两人的交谈中,彭雪枫看得出来,张维翰的报国之心仍在,只是缺少一个正确的方向。于是他向张维翰讲述了共产党的政策与方针,听完彭雪枫的一番话,张维翰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在彭雪枫的亲自介绍下,张维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彭雪枫离开后,张维翰向范筑先报告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极力推动双方的合作。

听完张维翰的报告,范筑先说:“共产党的主张的对的,他们的做法才能真正救国!”明确了范筑先有和共产党合作的意愿,张维翰更加努力争取。

同年8月,张维翰邀请范筑先等将领进行座谈,在这次座谈会上,我党与范筑先取得了直接联系,双方关系有了质的飞升。

范筑先表示:“我们一定会坚守鲁西北,和你们共产党一起抗击日寇。”他还主动要求张维翰邀请共产党人来鲁西北任职。

到了十月,日军的侵略范围进一步扩大,国民党上层要求范筑先南撤躲避日军。

收到命令的范筑先内心有了动摇,张维翰见他似乎有退缩的意思,当即表示:“我坚决不撤退,我要和城里其他愿意抗日的人留在一起,抗战到底。”

张维翰的举动也坚定了范筑先的内心,他决定和张维翰一起留在聊城。

此后,面对上级再次发来的南撤命令,范筑先充耳不闻,还公开发表了抗战声明,他的这一行为深深鼓舞了鲁西北人民,增强了所有人的抗日信心。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范筑先和共产党联手抗日的行为激怒了国民党顽固派,他们多次破坏鲁西北的抗战活动,还想要挑拨范筑先和我党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些计谋都被范筑先识破,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眼看没办法改变范筑先,这些国民党反动派使出了更加卑鄙的手段,他们竟然暗中勾结日寇,进攻聊城。

此时城内兵力不足,范筑先本想撤到城外,伺机而动,却没想到这些国民党顽固派在路上设下陷阱,阻止范筑先出城。

最终,范筑先牺牲在聊城。可是在他的努力下形成的鲁西北战线没有失败,张维翰带着剩下的8个团兵力加入共产党,依旧奋战在鲁西北。

在接手了这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后,国民党许诺高官厚禄,希望张维翰“回心转意”,可是他都不为所动,除了他身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外,还与他曾经的经历分不开。

出身寒门,志在报国

1906年,张维翰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一个贫穷家庭中,从他记事起,就开始帮家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时世道不好,也经常打仗,老百姓活着都不容易,更别提受教育,所以张维翰小的时候也没上学。但是看着周遭的人和环境,让他心里埋下了改变这一切的种子。

而为了谋求一条生路,他的哥哥张维玺跑去当了兵,进到冯玉祥的部队里。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立下了不少功劳,身份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有了张维玺的帮助,张维翰的家庭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张维翰也跟着沾了不少光,他有条件上学了。

1915年,幼小的张维翰跟着母亲来到北平,进入育德中学读书,实际上,这所学校就是冯玉祥办的军官子弟学校。里面读书的学生,多多少少都跟冯玉祥的部队有点关系。

正是在这里,张维翰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好友——彭雪枫。彭雪枫是冯玉祥部队军官彭雨亭的侄子,但是他本身也是贫苦家庭出来的,得了资助才能来上学。

相同的背景让两人迅速熟悉起来,当时中学的校长余心清是一名爱国人士,彭雪枫则是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张维翰对于救国救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也参与到学生运动中去。

可惜,1926年的时候,冯玉祥与吴佩孚打仗,导致学校解散,张维翰等一众学生不得不离开。此时的他已经有了救国救民的志向,于是不断探索,希望能找到方法。

后来张维翰听说育德中学的校长余心清在一所训政学院当院长,当即和彭雪枫等人约定前去报考,继续学习。可惜他们在这所学校也不顺利,张维翰、彭雪枫等人经常阅读进步书籍,还向周围的学生传播革命理论。

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在学校的处境就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张维翰等人只能逃到乡下去。

但是这些困难没有阻止张维翰寻求进步的决心,1929年的时候,他又和彭雪枫等人进入了北京民国大学政治系。在校期间,家境贫寒的彭雪枫一度面临没有钱上学的窘境。

张维翰就将自己的生活费分出来给他,帮助彭雪枫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光,但是在他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说:“我付出的很少,彭雪枫对我的帮助才大,正是因为他,我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后来,两人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是心中的理想都没有变,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最终盛开出革命的花朵。

殊途同归,授衔大校

从北京政治大学毕业后,彭雪枫就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而张维翰因为哥哥张维玺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在父母的劝导下,也加入了国民党。但是在任职的过程中,张维翰发现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黑暗。

为了追求利益,人人互相倾轧,想要干实事的人难以得到重用,那些整日汲汲营营的人反而如鱼得水。

张维翰一开始还有一腔热情,他找到贪污的证据,提交给上级,希望可以改变内部的风气,没想到的是,犯人没有被抓,风气也没有改变,倒是他自己被反将一军,被人诬陷下了台。

种种经历让他对国民党的官场彻底失望,他决定不在后方继续消磨时间,而是来到聊城,在范筑先的领导下进行抗战。

因为心中的理想,张维翰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很快就成了范筑先的左膀右臂,后来彭雪枫的到来,促使张维翰加入共产党,两个在毕业后走上不同道路的朋友,最终因为同样的信念再次同行。

1940年,张维翰被调任到冀南地区,他率领的军队与共产党的一支先遣队合并,形成了一二九师新八旅。此后两年里,张维翰带领这支队伍在冀南作战,并且当上了分区司令员。

后来因为表现突出,张维翰的官职其实一直在上升,直到1948年,张维翰准备率领军队南下作战的时候,收到了上级的指示。

因为张维翰在冀南地区影响力颇深,一旦离开可能会造成地区的混乱和一些不必要的争斗,所以上级希望张维翰只身留下,组建新的武装。

要知道从抗战初期开始,张维翰手里一直是有军队的,现在这条命令相当于让张维翰从光杆司令做起,这个落差感放在谁头上都难以接受。

可张维翰却没有向上争取,也没有抱怨什么,转身投入新的建设中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功建立起新的武装力量,还打败了蠢蠢欲动的地方反动势力,于1949年8月当任邯郸军分区司令员。

可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建国后却仅被授予了大校军衔,这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其实这也是有迹可循的,因为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张维翰曾经受过伤,不得不退下前线养伤,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已经很少去前线指挥战斗了。

而且张维翰和其哥哥都曾经在国民党当任,这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猜忌,对张维翰的名声也有一定影响,虽然最后证实了他的清白,但是终究有了一定影响。

也有人为他抱不平,他倒是不在乎,在他心里,只要有党和人民的肯定,授什么衔不重要。

结语

张维翰前半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荣誉加身,后半生却声名不显,面对相差甚大的境遇,他始终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中,一直为国家事业耕耘。

直到1979年去世,前来吊唁的就有近百位将军,可见他的功绩从来没有被人遗忘,而是被人记在心底。

就像无数牺牲在新中国建设中的革命前辈,即便没有留下姓名,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付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