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01:张骞出使西域13年,没完成最初的任务,却有大收获

丰丰谈历史 2024-01-03 05:18:01

登基不久的汉武帝,非常郁闷。

他是汉朝官方承认的第5个皇帝。他登基的时候,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及发展,富裕得粮仓里的粮食都腐烂了,国库中穿钱的绳子都断了。

曾经天子车架找不到4匹颜色相同的马、大臣们坐牛车上朝的汉朝,已经“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

年轻的汉武帝觉得,这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可是,他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氏(后世通常根据唐朝的《史记索隐》称她为窦漪房)尚在人世。她是一个保守的老太太,虽然眼盲,却依然牵制着汉武帝的一举一动,不许他胡作非为。

精力无处发泄的汉武帝,只好微服私访,到处打猎,还遭到了民间的不少投诉。

不过,汉武帝被窦漪房压制的这些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他在登基后不久,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向遥远的西域派出了一队使团。

使团的领头人,叫做张骞。

他将会给汉武帝,给汉朝,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广阔天地。

01、汉武帝为何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当我们提到丝绸之路的时候,经常提到“商路”“繁华”的字样。

可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脑子里多半是没有这些词汇和愿景的。

他甚至不知道在自己西行的终点,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的这次出使,并不是出于贸易目的,而是出于军事目的。

这就要从汉朝的死敌匈奴开始说起了。

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已经统一了草原。他们像一把利剑,悬挂在汉朝的头顶,随时可能挥师南下,劫掠汉朝的百姓和财物。

新生的汉朝,无力抵抗匈奴,只好以和亲与送财物的方式,勉强维持着脆弱的表面和平。

而匈奴对汉朝的另一个影响是,他们盘踞着河西走廊,截断了汉朝对外探索与交流的通道。

汉朝只知道,自己的边境线上有一个强大的匈奴,对于匈奴之外的世界,算得上是一无所知。

汉武帝登基之后,在和匈奴的降兵投降交流的时候,听他们说,在匈奴的外围,有一个叫做大月氏的游牧民族,和匈奴是劲敌。

大月氏被匈奴人打败之后,月氏王的头颅被匈奴单于拿来做了饮酒的器具。大月氏人怀着怨恨,远走他乡,无时无刻不想着复仇。

汉武帝正在酝酿着,要与匈奴交战。听到这个重要情报,他的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汉朝与大月氏联合起来,前后夹击匈奴,岂不是胜算大增?

汉武帝开始招募使者,去寻找并联系大月氏。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动。挡在汉朝和大月氏之间的,是强大的匈奴,前行路上,随时可以被匈奴人截杀。

在此之前,汉朝从来没有人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甚至连地图都没有。

所以,汉武帝派出的使者的素质,特别重视。

他选中的,是“为人强力,宽大信人”的郎官张骞。

02、张骞是怎么找到大月氏的

26岁的张骞,带着100多人的使节团,从陇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为他做向导的,是一个投降汉朝的匈奴人,史记把他叫做“甘父”,又被后人叫做“堂邑父”。

想要到达大月氏,就一定要穿越匈奴境内。100多人的团队,实在是太惹眼,他们没走多久,就被匈奴骑兵团团围住了。

匈奴人把张骞送去了匈奴王庭。当时的匈奴单于,是统一草原、把刘邦围困在白登的冒顿单于的孙子,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探听到张骞此行的目的,气笑了:大月氏在我的背面,你们居然要通过我的地盘,和大月氏联系?倘若我想派使者穿过汉朝的地界,去和南越联系,你们会答应么?

不过,军臣单于没有杀张骞。

由于汉朝底蕴深厚、文化强盛,匈奴人一边劫掠汉朝,一边希望能够学习汉朝的文化和制度,所以,匈奴人一般不会杀汉朝的俘虏,而是希望他们能为匈奴所用。

军臣单于仅仅是把张骞看管起来,为了收服他,还让他在匈奴娶妻生子。

但是,张骞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使命。他那根象征着汉朝的节杖,一直被他紧紧地握在手里。

一晃,10年过去了。

匈奴人对张骞的看管越来越宽松,张骞终于找到机会,带着仅剩的随从,从匈奴逃脱。

他并没有返回汉朝,而是在堂邑父的指引之下,继续往西走去,寻找大月氏。

张骞一行人向西走了十几天之后,到了一个叫做大宛的地方。

大宛的过往早就听说过,在不远的东方,有一个强盛的汉朝,物产丰富,非常富裕。大宛王早就想和汉朝交流,却因为被匈奴挡着,无法如愿。

这次见到汉朝的使者,大宛王非常高兴,亲切地问张骞:你们要去哪?

张骞把自己的目的全盘托出,并告诉大宛王:如果你帮助我到达大月氏,我回到汉朝之后,汉朝一定会送给你数不清的财物,作为报答。

大宛王大喜过望,贴心地为张骞安排了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康居。康居王又把张骞送到了大月氏。

然而,张骞到了大月氏才发现,大月氏的形势变了。

10年前,汉朝人从匈奴俘虏那里听到的消息,是大月氏紧邻匈奴,与匈奴有着血海深仇。

然而,这些年里,大月氏在匈奴和其拥护者乌孙的攻击之下,不得不远离家乡,一路向西迁移。

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大夏的地方,打败了那里的人,并定居下来。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远离匈奴。大月氏人对自己的新家园非常满意,不愿意再被卷入战火之中。

更何况,大月氏已经离匈奴很远了,就算出兵协助汉朝,也是鞭长莫及。

张骞在大月氏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始终没能说服大月氏人和汉朝联合对抗匈奴,只好带着任务失败的不甘,启程回汉朝。

为了不再次被匈奴人扣留,张骞选择了一条和来时不同的路。

他翻越葱岭,沿着塔里木盆地,打算穿过羌人的地盘,返回长安。

不料,羌人和匈奴一直有联系。张骞又一次落到了匈奴人的手里。

这一次,匈奴人依然没有杀张骞。

不过,张骞这次没有再等上十来年。仅仅过了一年多,匈奴的军臣单于去世,他的弟弟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和他的太子于单展开王位之争,匈奴陷入混乱。

张骞趁乱,带着自己的匈奴妻子,以及当初的向导堂邑父,又一次逃走了。

时隔13年,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

当初一起离开的100多个使者,只有张骞和堂邑父两人回来了。

史书没有记载,张骞是第一次逃离匈奴的时候,就带上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他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之后,他的匈奴妻子来和他相会。

但这一次,他的匈奴妻子,也跟着他一起脱离匈奴,来到了长安。

这也算是史书当中,为数不多的一抹温情。

03、张骞给汉朝带来了什么

张骞出使的目的,是说服大月氏,和汉朝联合起来对抗匈奴。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出使是失败的。大月氏不仅早已迁移,还不愿意卷入汉匈之争。

而且,当他在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的时候,汉武帝早就没在等他回来了,而是派卫青出击匈奴,已经打了几场酣畅淋漓的胜仗,建了朔方这个反击匈奴的基地。

然而,这次“失败”的出使,给汉朝带来的好处,却出乎意料,难以预估。

在张骞之前,没有一个汉朝人去过西域,没有一个汉朝人知道,被匈奴人隔绝的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张骞在西域走了一圈,不仅仅找到了大月氏,还沿途走过了大宛、康居等西域国家。

他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在想尽办法说服大月氏人的同时,也在打听着西域诸国的情况。

从张骞那里,汉武帝知道了,在并不遥远的西北方向,那个被汉朝人称为西域的地方,有很多或大或小的国家。

这些国家有着和汉朝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资源和物产。

比如,西域人有一种叫做“蒲陶”的水果,能酿出一种酸甜的“蒲陶酒”。这便是后世所说的葡萄酒。

比如,在西域的大宛,有一种良马,奔跑的时候流出的汗,如同鲜红的血。这对于急需改良马种的汉朝,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比如,西域有地方盛产玉石,有地方有盐泽。

张骞甚至认为,自己探听到了黄河的源头,让传说中的黄河之源仙山昆仑,从天上落实到了人间。

西域不仅资源丰富,有许多汉朝人从未听过、从未见过的好东西,在西域的另一端,还有着更加广阔的世界。

汉武帝心动了。

他觉得,汉朝不仅仅要联合西域诸国一起对抗匈奴,汉朝还要控制西域,要和这个广阔的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

他的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

这是汉朝通往西域最便捷的通道。这个地方被匈奴人占领着。

04、写在最后

张骞出使西域,为汉朝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见闻。

他也由此被称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后人沿着他走过的道路,开拓出了一条伟大的通道,叫做丝绸之路。

这是后话了。

在这里,我要再提一句题外话:在和丝绸之路不同的方向,汉朝西南通道的打通,也和张骞有关。

张骞在大夏的时候,看到了产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非常惊讶:从来没有汉朝人来过西域,这些汉朝的物产,是怎么传过来的?

他经过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些是大夏人从一个叫做“身毒”的地方买过来的。

根据张骞判断,这个身毒在汉朝的西南方向,离四川不会太远。在那里,还有一条通道,可以绕过匈奴,到达西域诸国。

汉武帝为了寻找身毒,在西南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虽然最终也没能找到这个神秘的身毒在那里,却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了西南的通道,在西南设置了好几个郡,完成了对西南的开拓。

而这个身毒,便是今天的印度。

张骞和其他汉朝人,虽然最终也没能到达印度,但是他们却见证了孤印度的对外交流通道。

这也是古人对外探索的伟大意义之一。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