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除了制衡东林党之外,关键在于魏忠贤能弄来钱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8-23 02:20:37

皇帝重用太监和酷吏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制衡权臣或者说是为了打压文官集团,在明代尤其如此,太监是皇帝最有力的拥护者。因为他们的权利和荣耀全都来自于皇权,没有皇帝的支持他们就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是唯一依附于皇权的政治集团,如果没有皇帝,他们将毫无影响力,任何人都会对他们不屑一顾。而有了皇帝的支持和信任,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鹰犬,是皇帝手中杀伤力极强的刀,任何人都要忌惮三分。

具体到魏忠贤与天启皇帝而言,二人可谓是“情同父子”。他们的感情,不需要怀疑。这也是为何天启皇帝信任魏忠贤的理由。万历末年,党争就已相当严重,各党派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纷纷勾结同党、排除异己,致使朝政混乱不堪。泰昌皇帝在位一个月就驾崩,无疑加速了政局的恶化,这个混乱的朝局就这样交到了没有经过任何学识培养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手中,而此时朱由校不过16岁。

大明后期臣权逐渐压倒皇权,成为国家真正的主宰者。而文官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分成多个派系,当初和东林党人在朱由校即位的过程中出了大力,自认为应该掌控朝局,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刚刚登基,就由东林党掌管了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一家独大,众正盈朝。

东林党上位后对其余党派则持批判和排斥态度,齐、浙、楚党被他们打压的奄奄一息。他们一边打压皇权,从皇权手中抢夺更多的权利,一边自相残杀。文官集团的无情剥削。为了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变本加厉的去抢夺和压榨那些属于百姓的资源。

但实际上,天启帝一登基就对东林党没有多少好感,连最起码的信任都谈不上。但天启皇帝对魏忠贤的信任却从来没动摇过,东林党人在数次弹劾与打压魏忠贤无功后,他们终于看清了一个政治事实,那就是只要天启皇帝不死,魏忠贤就不会倒台。这让东林党人拿魏忠贤束手无策。皇帝的庇护对于魏忠贤来说,就是最大的依仗和保护神,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于是,东林党人开始了于魏忠贤的充分合作与跪舔,为了能与魏忠贤攀亲,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部侍郎兼云贵总兵的张我续,娶了魏忠贤家里的一个女仆,位于嫡妻之上,自己则公然以魏家姑爷自居。大明内阁首辅顾秉谦,已经76岁,在一次家宴中,居然公然的就跪于魏忠贤面前,要让自己儿子认魏忠贤做爷爷。顾秉谦这种拐弯抹角要给魏忠贤做儿子的行为,令两千多年来,中国士大夫的风骨与道德,至此全部沦丧殆尽。

在天启帝刚刚登基三个月,努尔哈赤率军攻陷了沈阳,总兵尤世功、贺世贤都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前去援助辽东战事,和后金军在浑河大战,但全军覆没。之后,努尔哈赤攻取了明朝辽东重镇辽阳,经略袁应泰自杀。此时的大明朝经历“万历三大征”后,已经江河日下财政困难,根本没有银子支援辽东战事,在这种情形下,天启帝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就想改革江南商税。

但东林党人多数来自江南地区,根本就不可能让天启帝在江南征收赋税,天启帝想改革江南税制,这不是就是从他们口袋里拿钱,无异于挖他们的肉,自然是强烈反对,说皇帝这是与民争利云云。

在这种情形下 ,魏忠贤的作用就体现除了,天启帝扶持起东厂和锦衣卫加强皇权和自身的权利,形成新的权利平衡。魏忠贤就是替皇帝疯狂打压文官集团。魏忠贤在位时杀的文官集团人人自危,抄家灭族者甚多,搜刮钱粮无数,帮天启皇帝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国家,充实了国库。可以说魏忠贤就是天启皇帝专门对付文官集团最锋利的一把刀。

在天启帝看来。攘外必先安内,不安定文官集团,任由东林一家独大的局面,放任其继续实施众正盈朝策略,不断打压其他党派,加剧党争,则朝堂必乱,直接导致了辽沈失守,天启帝除了启用太监压制,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在辽东的问题上,在东林党的举荐下,天启帝重新起用了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并任命东林党人王化贞为辽东巡抚。但两人在辽东问题的决策上有着严重的分歧,熊廷弼主守,王化贞主攻,在“经抚不和”的情况下,这仗能打赢那反而奇了。由东林党人王化贞行动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可结果却是熊廷弼承担了失败的结果,被传首九边。

而魏忠贤在这种情况下,却能推荐提拔了孙承宗、毛文龙、袁崇焕等将领,他们在辽东的防御和反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魏忠贤还改善军队的装备水平,引进了先进的火器和重型武器。同时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魏忠贤积极供应粮饷,也就是让边军不缺银子。

魏忠贤掌权后,深知明军力量不足后金,所以他根据明军现有情况,直接出台了三项政策,最终让明军压着后金打。袁崇焕在辽东构建了著名关宁锦防线,将宁远到锦州的城池全部进行翻新加固,为的就是给地区防御力,以便于在和后金交锋时能占据优势。而袁崇焕能取得战略优势,和魏忠贤的支持分不开的,魏忠贤执政期间,基本上打压住了后金,在战略上还是主动的。相比于大明难受,后金日子更不好过。可以说魏忠贤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的统治稳定。

魏忠贤自然也是恶贯满盈之辈,他在朝中同样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擅权专政,甚至有个“九千岁”的外号,几乎达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但是站在朱由校这个帝国皇帝的立场来考虑,魏忠贤是不是好人并不是那么重要,朱由校要的是能用的人。对比“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东林党人,他显得好用很多。

魏忠贤死后,东林党人重新掌权,他们将原本对江浙富商赋税直接压在百姓身上,这让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忍无可忍最终造反。除了对百姓下手外,东林党人希望能和后金和谈,为的就是减少财政开支。既然不愿打仗,自然给予辽东地区的军费越来越少,以至于曾经的优势一夜之间化作云烟。

天启帝给崇祯帝留下了一个制约东林党的刀,你崇祯可以不用,但不能毁刀啊,所以当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很快发现了其中深浅,但他没办法,只能任用东林党,最终自己落得一地鸡毛,吊死于老歪脖子树,结束了自己一生。想想一下,崇祯帝生命最后一刻,会不会为自己当初贸然出卖魏忠贤感到后悔。

魏忠贤的身死族灭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死亡,也代表着皇权对抗臣权全面落败,再无翻身的余地,国家也因此走向毁灭的倒计时,或早或晚而已。在明朝灭亡的最后时刻,讽刺的是陪伴在崇祯皇帝身边的确是他一直不屑一顾的太监,和他一起以身殉国,而那些文官集团在国破家亡之时,毫无作为,新的统治者马踏中原的时候,又立刻投身旗下,保障自身的权利不会丢失,能够继续存在下去。两厢对比,实在是悲哀啊!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