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老巷的无声叹息:老百姓过日子,要的就是烟火人气,千姿百态

雨树披纷 2023-12-26 19:24:31

跟朋友驱车看一处风景山岩,顺道游逛了山岩下的小镇。

小镇是座古镇,留存不少明清时的市井风貌,也有宋风遗韵的状元祠。

漫步在小镇一条幽幽老巷。

老巷并不大,也不深,宽窄四五米;粗略步量,三弯九转的也有二三百米长。巷子几乎不见一户人家,原住民早就搬进“新村”:几乎长得一样的幢幢样板楼房。

转悠在清冷沉睡的巷子里。

巷道由鹅卵石铺成,两侧皆是木屋、砖墙或土墙。风雨侵蚀剥落了房院的门脸墙面,但依稀可辨一些店铺、家祠和牌坊,可以感知当年因官阶各异、贫富不同,房屋华陋参差的不谐调。

古时候,很多集镇的街巷里,名门望族比比皆是,可谓闲官散吏云集,私邸官宅栉比。如今,一切都被岁月磨平了,唯有青砖旧院和板房老屋。

微雨初歇,曲折幽深的老巷,一片灰沉沉的,砖和瓦也是灰蒙蒙的。

土墙划拉着灰糊糊的罅缝,砖墙斑驳着灰黑、灰白和铁灰,木门的色泽早已褪尽,裸露灰渌渌的材质。

一些木房颓败不堪,天井爬满青苔,瓦棱中野草蹿得老高。弃舍、残墙、苍苔、杂草,这里全占了。

古老的巷子犹在,从沧桑的残旧里,不难看出它过去的肌理和经脉,很久以前,这是一条祠堂俨然、屋舍林立、店摊相衔的街衢。

曾经的熙来攘往,人气喧嚷,烟火充盈,俊杰才贤走出去“闾里增光”鞋踏巷石的清空声音……闪射在巷道磨滑的鹅卵石上,回荡在幽僻的巷子里。

老巷的荣辱沉浮、文化积淀和历史厚度,像巷道一样坚实、平稳、狭窄、悠长。

如果把一座城镇比作一个家庭,那么大街就是门面,巷子就是居室。地域情趣和民风韵味,往往尽在巷子里。

巷子沸腾着生活烟火,流动着民间活世态,也构成传统文化的基础。

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要到里弄胡同、寻常巷陌里去找寻。据说真正的重庆、成都、广州美食,都集中在巷子里。

香港之所以被人叫着“大街很西方,小巷很中国;建筑很西方,人们很中国”,就是因为巷子多而且热闹,如庙街、西环、北角等等,里头“吃、喝、用、玩”,实实惠惠地流通着。

老巷的住家全都搬进了新村新家,总觉得太整齐太规范了,不好玩。

听说这是为了腾出人家,把老巷修复改造成旅游古街。要还原旧迹,还要引进商铺,自然也没有了寻常住家。

没有了住家,也就是没有了聚集人气的场域。没有了人气,也就没有了玩场。

中国人不信天堂信现实,相信人活着要吃还要玩。中国人的天堂,就是活在、吃在、玩在当下的日常之中。

如今很多城市“千城一面”,不好玩,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了像赶集、摊贩、夜市、传统节日及庙会这样极具特色的玩场。

时光载走巷子里的历历往事,时间长河淘尽了有过的风采和繁华。

旧景难再,怀想无着,但生活得继续,如同巷口榕树下坐着的老妇人,满脸平和,滋润喜气,悠闲恬淡。

这就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常态。

他们谁也不在意巷子保留了多少旧时荣耀,也不会留意历史发出什么样的呼喊。

他们只想把日子过得舒适些,让生命在属于自己的角落,熨熨帖帖,清清静静。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