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清理编外人员,去编制化是大势所趋!铁饭碗能铁多久

瀚海墨香 2024-11-20 15:16:48

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清理编外编外人员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多地都曾经官宣编外人员清理规划,并逐步实施。伴随编外人员清理工作,去编制化路线图已隐然成型,在此状态下,机关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还能“铁”多久?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清理一波三折

其实,最初中央和国家机关带头精简机构,缩编5%编制人员的时候,县、乡两级并未做硬性规定。

县、乡两级政府很是庆幸,毕竟清理编外人员实在太得罪人了。别看是编外人员,事实上,这些编外人员往往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一些编外人员工作轻松,几乎算是吃空饷,谁还没个根儿?

我一亲戚进了水利部门,苦笑告诉我:不摸底,你都不敢随意支配编外人员干点啥。有一次他让一个编外人员做点事,人家压根不理,有人悄悄告诉他,这是某某的外甥女。

越是小地方,这种编外人员的情况就越复杂,哪个编外人员没有点背景随随便便就能占个位置?

编外人员招考就是个笑话!

所以,一听不用清理编外,县、乡两级政府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地,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多地县、乡政府出台政策,开始清理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而且加入清理编外的县、乡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县、乡政府出台规划,计划清理编外人员。编外人员也人心惶惶。

就在此时,国家突然出台两项五年内化债10万亿的政策,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让很多地方政府和编外人员仿佛又看到了亮光。

然而,10万亿化债规模要解决的是旧有的债务规模,同时严控新的举债行为,眼下需要解决的财政问题依然存在。

所以,10万亿化债并不会缓解编外人员清理的紧迫度。

财政紧张下的编外人员成为缓解压力的缓冲剂

虽然有相当数量的编外人员是在混日子,甚至吃空饷,但整体而言,编外人员还是承担起了极大的责任,成为机关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力量。

几乎每一个编制人员后面都有两个非编制人员在支撑。

然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即使在化债之后也并不会立即得到大幅度缓解,说白了能来钱的道道还没通畅呢。

无“源”才是最痛苦的,地方政府除了要解决过往债务和利息问题,最感到痛苦的是当下的财政支出压力大,而又无法“开源”,那就只能“节流”。

于是,清理编外人员就顺理成章。

像哈尔滨,早早就制定了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和清理进度计划。

但清理编外人员能解决财政支出难题吗?显然不能!只能缓解压力!只能减轻压力!无法彻底解决难题!

编制的“铁饭碗”还能“铁”多久?去编制化是大势所趋!

清理编外人员又不能完全将编外人员清理掉,必须保留相当数量的编外人员,要有人干活。

同时,编外人员消耗的财力相对比较少,财政支出的大头还在编制内人员身上。

但编制内人员有“编制”在身,风雨不动安如山!不管外面如何雨打风吹,编制内稳如泰山。

但毫无疑问,编制内人员“好”日子到头了!铁饭碗能“铁”多久是个疑问。

其实,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动手术早在几年前就研究了。

我国事业单位繁多,事业单位人员庞大,不免“大企业病”,效率不高,吃闲饭的不少,机关裁撤的人员也都塞进事业单位。

所以,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动手术早在数年前就在酝酿在试验。

所以,我们看到体制内改革的排头兵山东大刀阔斧地将水电燃气局等参公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单位,数十万事业编制人员就地转化为企业单位。

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不少,比如一些影剧院、招待所、苗圃等具有市场化运作能力的事业单位,都纷纷被改变事业单位性质,转化为企业。

不仅如此,那些无法改变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如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也开始大量招聘合同制人员,比如办参聘制、员额制等,以此压缩开支。

甚至机关单位也出现了合同制公务员!

中央编办也在多地试点,合并、裁撤机关和事业单位,试点工作成功结束,下一步更大范围的机构裁撤与合并工作即将展开,那些人口十万二十万的县市,哪怕是公务人员,也将面临下岗、分流等的前景。

因此,事业单位改企和事业单位编制岗位缩编、合并、裁撤,也包括机关单位的合并与裁撤,都在昭示一点:去编制化正在形成风潮!去编制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结语

清理编外人员只是第一步,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才是终极目标,而持续地去编制化则是大势所趋。未来,编制将不再是避风港,铁饭碗也将不铁!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