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叽叽的枣类甜品,是小寒时节的美味TOP1

润食评 2025-01-07 15:04:41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小寒吃三宝,一年没烦恼”。』

俗话说“小寒吃三宝,一年没烦恼”,其中,“日颗曝干红玉软”的枣子乃三宝之一,除了空口吃,入馔亦别有一番风味,甚至成了江南甜点中一味点睛食材。

糯米枣(心太软)

江南人过年有一道开胃甜品“糯米枣”,取当季红枣洗净,从一边切开,挖去肉核,糯米粉揉捏成团,塞入红枣,置锅中煮熟,出锅摆盘,淋些许蜂蜜汁、撒些许干桂花在糯米枣上,因红枣内里是糯米,因此又唤作“心太软”,这道甜品香甜软糯,别有一番滋味,颇受食客青睐。

图 / 视觉中国

枣泥拉糕

江南人会吃,他们将碾枣成泥,制成点心,比如枣泥拉糕,是苏州人冬季一道时令佳肴。取当季红枣洗净蒸熟,去核去皮,碾成枣泥,加白糖、熟猪油熬成汤汁,将糯米粉、粳米粉按比例拌匀,磨成“水磨粉”,加汤汁和匀,再放猪板油丁揉匀,放入模具中,嵌入松子仁,蒸熟后装盘即可。

水磨粉做的拉糕绵软蓬松、粘粘糯糯,故食用时用筷子挑起、拉开,热的时候,可拉出很长很长的丝,故美其名曰“拉糕”,一口咬下去,软糯松甜还不粘牙,浓郁的枣香充盈了整块拉糕。苏州人是会吃的,上乘的枣泥拉糕,以小巧暗红为美,糕体要“柔软莹润、软而不塌”,以筷夹糕,要“不粘筷”,点缀的松仁,要“明如皓齿、无一叠连”……

枣泥拉糕对苏州人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在过去,一上市,苏州人排队购买,记得读书时,我那个远在国外留学的堂兄回苏,姑妈请大家上馆子吃席,点了一盘枣泥拉糕,各自一小块,吃得上头,最后盘中还剩一块,我和堂兄都跃跃欲动,姑妈说:堂哥难得回来,是客人,你乖一点,这块拉糕就让哥哥吃。大人总是偏爱“学霸型”孩子,我憋了一口气,暗暗发誓等我有了钱,一定要囤足枣泥拉糕,想吃就吃,终于,等我工作后,领到第一份薪水,买了一打12盒枣泥拉糕。正宗的枣泥拉糕甜而不腻、软而不塌,是百吃不厌的。

枣泥麻饼

《姑苏食话》记载:“凡游山入湖,途经木渎,必买几筒枣泥麻饼归去,作为土宜,馈赠亲友”。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木渎古镇,他想吃苏州点心,还提出五点要求:滋养而不过补;味美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软而不过硬;细酥而不过松。苏州知府急得团团转,急忙召来名厨,集思广益,用枣捣烂当馅,加猪油、胡桃、松子、瓜子等原料,仿照芝麻烧饼样子制出一款粗粉细揉、做工精细的枣泥麻饼。乾隆咬了一口,这一口,竟有枣、核桃、松子、瓜子、芝麻五味,且鲜香松脆,不由赞道:“真是天下第一饼!”

图 / 视觉中国

所谓的枣泥麻饼,名副其实麻饼里面有枣泥,即将黑枣去皮去核,研磨成泥状,“麻”即芝麻,麻饼上的芝麻一定要用白芝麻。麻饼的肚子里除了枣泥、芝麻,还有松子仁、瓜子仁、糖桂花、蜜枣粒……“宝贝”,父亲说,他小时候吃麻饼,先切成八等块,拿一小块麻饼,咬一口,一股枣泥香夹杂着外皮带有的芝麻香扑面而来,运气好,会吃到一块白嫩滑腻的物什,那是“猪板油”,猪板油是枣泥麻饼的灵魂,在麻饼制作过程中,高温下起“油酥”作用,与松子、瓜子仁相互配合,起了香润作用,倘若没有它,枣泥麻饼便成不了麻饼,而是一块普通烧饼。老底子的枣泥麻饼齁甜,热过之后,内馅里的猪板油将化未化,咬破外层之后,里面的油渗出来,像颗颗爆珠,猪板油本身微带咸鲜,沾上枣泥之甜,一口下去“嘎嘣脆”。

后来,湘城镇上开出一家“老大房茶食店”,将麻饼改良,吃口上从“脆硬”改为“软糯”。老大房做枣泥麻饼讲究质量,黑枣、赤豆、芝麻、大松子、猪板油、绵白糖,稍次不用。清晨六点多,老大房麻饼作坊的工人开始生火、揉油面、拌馅料、包饼、上烤炉……先做饼皮,加水搅拌和成团,将切成块的面团均匀地揉成长条,内陷是枣泥和猪油团组成,一只小小麻饼,做工也十分考究,30多道工序,力求“饱满无焦斑、芝麻匀布无落粒、皮薄不裂、馅多不溢、甜而不厌、油而不腻”。枣泥麻饼的香甜气息从枣泥上散发出来,新鲜出炉的麻饼最好吃,一口下去满满的枣泥味,还往外滋油。

八宝饭

江南一带,年夜饭的压轴点心非八宝饭莫属。所谓的“八宝饭”,以糯米、豆沙为主料,提前熬好猪板油,晾凉凝固,雪花一样的乳白猪油质地细腻,就像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再熬豆沙,把粒粒赤豆熬成细细豆沙,加本土光福桂花、白砂糖,充分搅拌,这样做出的豆沙鲜香细腻,一口下去从舌尖甜到心底。

至于“八宝”配料,顾名思义,自然得有至少八种配料,大抵有瓜子仁、金桔、冬瓜糖、蜜枣、红枣、莲心、青木瓜丝、红木瓜丝等。其中,红枣是配料中当仁不让的的主角,寓意“早生贵子”。蜜枣去核,莲子去皮、去芯煮熟,糯米淘洗干净,将冻住的猪油熬化开来,取中碗一只,在碗底抹上少许熟猪油。在碗底放好“八宝”,装填一半糯米饭后,再填入豆沙,最后装填糯米饭,抹平。上蒸笼蒸透,而后反扣盆中,浇上白糖薄芡,淋上猪油增色,即可开吃。但见每一粒糯米泛着诱人光亮,青红丝缠绕,一颗红枣占居C位,瞧着甚是弹眼落睛。

0 阅读:12